謝秋玲 劉天真 姜少紅 華璐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慈善事業的發展,作為社會公益組織的高校基金會取得快速發展,對我國高校教育事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但高校基金會仍面臨著財務運行機制不夠規范等問題,問題本質是缺乏與之相適應的財務管理制度。本文從財務管理者的視角,在基金會項目管理、財務內控控制制度、會計核算制度、資金管理以及財務信息方面進行了制度創新探討。
關鍵詞:高校基金會 ?精細化項目管理 ?激勵考核制度
自1994 年清華大學基金會成立以來,高校基金會作為社會公益組織吸收社會民間資金,成為支持高校教育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目前,高校基金會與高校執行不同的會計制度,而且兩者財務管理模式和目標也不相同,雖然高校基金會20多年來發展迅速,但缺乏與之相適應的財務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可持續發展,困擾著基金會的財務管理工作,因此完善和創新適應公益事業發展需求的高校基金會財務管理制度,成為丞待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本文從會計實務工作者角度,結合2019年開始實施的新會計制度,對基金會日常財務工作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從高校基金會財務管理的內容、目標、制度及法規等方面,對財務制度建設提出可行性建議。
一、基金會項目管理制度創新
項目管理是基金會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因此首先要從項目管理制度方面進行完善和創新。一方面,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及智慧校園的廣泛普及,大部分高校打造出智慧財務平臺,高校基金會應借助這一平臺,將項目管理模塊融入學校會計信息系統;另一方面,項目精細化管理是基金會項目管理的必然趨勢,因此應進行項目精細化管理制度建設。項目精細化管理制度應主要體現在合理化的設置項目和精細化的執行管理上,強調對項目的每一個環節都制定相應完善的規章制度,嚴禁脫離制度開展工作。同時還應形成一套適合本單位的監督機制和獎罰分明的科學評價機制。
(一)精細化捐贈項目設立制度創新
高校基金會應通過充分調研與學校資源取長補短,推出多種形式的基金項目,例如設置捐贈單位冠名的各類獎學金、針對管理崗位的管理創新基金、針對特困教職工的幫扶基金、附屬單位發展建設基金以及社會公益扶貧基金等,這些項目應該是對高校發展短板的有力補充,能夠促進高校可持續發展,這樣一方面能夠彌補高校財政資金不足,另一方面也能滿足不同捐贈者的捐贈需求。
(二)捐贈項目執行流程精細化管理制度創新
根據捐贈人要求合理安排資金,使得捐贈資金效益最大化是基金會財務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務。因此,在設立捐贈項目時應按照協議內容,實行額度控制,并在實際支付時按照額度執行。其次,在項目支付時采用規范統一的項目支出登記表,財務管理部記賬,校友基金會備案。最后,項目執行結果要提供項目報告書,每一執行流程都以制度形式進行精確化、細致化、標準化、程序化管理。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捐贈項目資金浪費,發揮其最大效益。
二、基金會財務內控控制制度和會計核算制度創新
資金的安全管理是高校基金會財務管理的首要任務,嚴格規范的基金會財務內控制度是必不可缺的,但如果完全按照高校財務內控制度執行又會增加管理成本、降低工作效率。因此,基于大部分高校基金會的自身發展特點,建立針對高校基金會的內控制度,本部分主要從會計崗位的設置、審批程序以及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處理等方面進行探討,并提出建設性意見。
(一)財務人員崗位設置制度創新
大部分高校基金會財務人員均由高校財務人員兼任,如何科學設置既符合高校內控制度又具有靈活性的基金會財務崗位是基金會財務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筆者認為,崗位設置首先要符合不相容崗位制度要求,即出納人員、核算人員、復核人員、系統管理員和財務負責人應有不同人的擔任;其次,對基金會財務人員的任用要選拔優秀的財務人員兼任,這樣一方面能夠提高基金會財務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又提升了任職基金會財務工作的榮譽感,同時還能在財務人員隊伍樹立標兵作用;再次,基金會財務人員要執行定期輪崗制度,輪崗期限要適中,應滿足既可以保持基金會會計隊伍的穩定性,又符合定期輪崗制度要求。同時,要大力加強對基金會會計人員的人才再造,人員配置可以不專職但一定要專業,構建個體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的獎懲措施,開展以業務經驗交流、服務心得體會和完善業務流程為主題的研討交流活動,促進高校基金會財務管理的安全化、專業化和高效化。
(二)審批手續管理制度創新
高校基金會業務審批手續既要借鑒高校業務審批手續的嚴密性,又要具有靈活性,不能照搬高校業務審批手續。如項目負責人的設置原則不僅應具有擔負資金管理的責任,同時還要有對項目的自主權和裁量權。這樣的項目負責人設置制度既能充分激發負責人的積極性和責任感,實現責權利相當,又能有效減少中間審批環節,提高財務工作效率。
(三)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創新
隨著高校基金會的不斷發展,基金會財務業務由接受捐贈資金、發放獎助學金等日常業務,擴展到了基礎建設、固定資產采購和固定資產捐贈等業務。大部分高校基金會接受的固定資產和購置的固定資產通過建立臺賬進行管理,但這種賬務處理方式使得固定資產無法系統化、規范化管理。隨著2019年新政府會計制度在高校財務管理的實施,權責發生制成為高校基金會和高校財務的財務會計處理的共同基礎,因此,固定資產財務處理方法也具有相同性。從整個高校角度看,固定資產不管是來源于基金會還是學校,都是高校的國有資產的一部分,高校有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系統。那么基金會接受和購置的固定資產應納入高校固定資產系統進行統一管理。通過在基金會會計系統及高校財務系統設置對接的科目和項目進行業務管理。這樣既可以保證高校基金會會計核算的獨立性,又能與高校財務核算關聯,使得高校固定資產財務管理便利化、系統化和規范化。
三、資金管理制度創新
隨著2009年《中央級普通高校捐贈收入財政配比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出臺,多個省財政廳也相繼出臺了對省屬高校的配比辦法,配比辦法主要原則是中央、省財政廳設立配比資金對高校符合一定條件的接受捐贈收入實行的獎勵獎補。如山東省2018年開始對高校基金會超10萬元的非限定性捐贈資金項目進行配比。為擴大捐贈資金及增加配比獎勵,各高校應制定相應的資金管理制度,引進激勵考核機制。
(一)捐贈資金使用制度創新
捐贈資金根據捐贈人意愿可分為限定性和非限定性,對于限定性捐贈資金,高校基金會完全按照協議執行,對于非限定性捐贈資金高校基金會應建立預算論證機制,通過充分調研論證,針對各學院、各部門的支持項目文書,結合高校自身的中長期發展規劃進行財務預算分析,通過定期召開基金會理事會會議審議,決議項目價值及意義,并及時實施通過的項目,發揮非限定性捐贈資金的最大效用。
(二)捐贈資金投資管理制度和風險控制制度創新
高校基金會基金是《基金會管理條例》規定中的社會公益基金,僅僅依賴于本金運作,根據規定,必須保證高校基金會的捐贈資金年收益高于8%,所以高校基金會不僅要重視基金規模的擴張,還應最大限度的發揮高校捐贈基金的保值增值,擴大資金總額。高校基金會應通過建設資金投資管理制度,使得捐贈資金的投資管理精細化、投資決策程序化以及投資領域、投資期限分散化,同時,高校基金會還要保證投資管理團隊合法化,風險管理機制靈活化。比如,長期投資與短期投資組合、定期投資與不定期投資組合、不同領域投資組合等捐贈資金投資形式的多樣化。并將每筆投資的風險和收益進行定期、不定期風險評估,跟蹤項目投資動態,及時將資金狀況匯報基金會理事會備案,以便做出正確決議。
(三)激勵考核制度創新
目前高校基金會的資金捐贈來源主要是校友,基金會要重視學院和職能部門等二級主體在校友捐贈中的“橋梁”作用,通過給各學院和職能部門設立一定金額的“校友活動”基金,實力支持校友活動,提升二級主體為校友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充分調動院、部等二級主體的積極性。基金會應制定積極的激勵制度,合理設置捐贈評價指標體系,將“獲贈能力”作為重要指標,對各個學院和職能部門的資金捐贈進行評比,激發大家對捐贈工作的熱情和榮譽感。同時,為充分發揮基金會管理團隊的個人主動性,應通過人事評聘、績效獎勵等激勵措施,建立基金會工作績效的考核評價機制。這些舉措將積極引導管理團隊把捐贈資金資金流向高校急需重點發展的教科研領域,能夠有效提升高校的辦學實力和服務社會能力。
四、財務信息制度創新
高校基金會自身為了提高捐贈者滿意度,傳播公益理念,增加社會認同度以及樹立基金會品牌要加強財務信息透明度,同時,高校基金會作為特殊的社會公益組織,在財務信息透明度方面也有更高要求。應從以下兩方面強化公開、公正的財務信息:
(一)財務信息公布平臺及渠道制度創新
我國為了進一步促進基金會健康發展,相繼頒布了《基金會信息公布辦法》及《關于規范基金會行為的若干規定(試行)》,這些文件對基金會信息公開做了明確規定,高校基金會應主動適應相關規定,拋棄傳統的保守型信息公開模式。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基金會財務信息公布可以多平臺、多渠道的公布信息,如基金會官方網站、基金會微信微博、基金會會刊、相關報刊雜志以及專業管理平臺等。同時,制定相關財務信息公開制度規范信息平臺責任和網絡安全責任,確保公開渠道有效,滿足捐贈者和社會的知情需求。
(二)財務信息公布內容制度創新
高校基金會財務信息公布內容要制度化、規范化和延續化,應形成一套適合高校基金會的財務信息公開模式。遵循多種形式、強制為主的公開原則,通過工作報告、年度報告、財務報告等多種形式,基金會應強制公開如捐贈收入、捐贈數量、資金支出、籌資管理費、公益項目、受益人、使用方式、保值增值以及外部評價等內容,接受利益相關者的監督。同時,基金會還應公開內部運作機制,如基金會服務宗旨、組織框架、規章制度捐贈和資產關聯情況等等。基金會應設置一套公開內容的審核制度,審核者應嚴謹審核每項公開內容,確保公開內容的可信度,確保基金會運行信息的客觀性和透明度。這些財務信息公開舉措將會有效提升基金會的公信力,促進基金會的健康發展。
總之,隨著高校基金會不斷壯大,基金業務與捐贈資金數量也日益增加,如何合規合法運作高校基金會面臨制度性難題,一場面向“互聯網+”時代,面向智慧財務信息化的制度創新,勢在必行。本文認為各高校基金會只有在智慧財務管理信息化背景下,結合新會計制度,建立適合本高校的基金會財務管理制度,基金會才能與時俱進,實現基金會管理制度化;才能保證基金會經濟活動合規合法運作,有效提升高校基金會的公信力和影響力;才能使高校基金會可持續發展,最大程度發揮基金會在高校建設中的作用,使高校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 林成華,羅衛東.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 高等教育慈善事業的成就、困境與對策[J].教育發展研究,2018 (17): 57-63.
[2]韋嵐,閔慕.我國大學教育基金會財務信息披露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與教學研究, 2016 (07): 5-10.
[3]陳璞,陳姚.高校教育基金會財務管理制度創新初探[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6 (02): 91-98.
[4] 伍卓深,許中華.高校基金會精細化管理研究[N].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 (09): 122-126.
[5] 張晨蕊,周搖偉.我國高等教育基金會財務管理問題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 ?(11): 76-79.
[6] 尤玉軍.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投資制度研究[J].教育研究,2017(05):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