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云
(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機械技術學院,安徽 六安237011)
3D打印是一種以三維數字模型為基礎,運用光敏樹脂、粉末狀金屬、工程塑料或陶瓷等材料,通過逐層堆壘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被稱為引領“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技術之一,其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工業設計、軍事武器、教育教學、醫療、建筑、娛樂等諸多領域。
目前,3D打印主要有五種代表性工藝[1,2],即粘合噴射、立體印刷、疊層實體制造、熔融沉積造型及選擇性激光燒結,由于FDM(桌面級)成型工藝的成本低廉、安全環保、效率中等的特點,其在教育上應用較多。
1)應用廣泛。3D打印可以應用于任何行業,只要這些行業需要模型和原形。
2)設計無約束。由于很少考慮制造工藝,3D打印讓設計直接走向生產,任意復雜結構都可以制造出來,即“所想即所得”。
3)工序簡化。3D打印不需要切削機床,不需要太多的人力,不需要復雜的工序,直接打印零件。
4)制造周期短。3D打印直接從三維數字模型得到實物,生產周期大大縮短。
5)復雜的一體成型構件制造。大而復雜的整體構件采用傳統工藝(焊接、機械連接等)制造,成本高、效率低,而3D打印可以實現復雜整體構件的低成本、快速制造。
美國的《地平線報告》(2013年版)較為詳細的介紹了3D打印技術,報告認為,該技術會在5年內普及;美國華盛頓大學的老師在設計課程中引入3D打印技術,由學生先設計作品后打印出原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意大利理論物理國際研究中心的Gaya Fior介紹了一個在數學中利用3D打印輔助教學的例子,該案例將等值曲面轉變成3D模型,并打印出可用于課堂教學的實物模型[4];英國先以21個學校為試點,將3D打印融入到數學、工程設計等課程中,探索3D打印技術的教學創新應用。
2013年10月,同濟大學師生借助3D打印機打印出微型飛機,并成功進行了試飛;2016年首個“易尚3D創客教育整體解決方案(設備工具、課程教材、創新實驗室、師資培訓、技術服務和互動平臺)”3D打印教育體系建成,填補了國內3D打印教育的空白;2017年,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無限三維打印技術產業研究院、青島高新區3D打印職業學校與德州職業技術學院、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協議,共同建設德州職業技術學院3D打印學院,國內首個3D打印學院將系統性地開展教學改革、技術服務等工作。
從理論上來說,該技術無需模具和刀具就能快速構造任意形狀的物體,3D打印流程為:首先利用UG等三維造型軟件設計數字化模型,然后利用前處理軟件對CAD數字模型進行分層處理,最后將前處理數據導入3D打印機,3D打印機將會根據設定的參數一層一層堆疊出實物,成型后的物理實體需要對其進行去除支撐、打磨、拋光、噴漆等工藝處理。
在教育領域,3D打印可以讓“創意有形、思維可見”,將抽象的理論變成具體的實物模型,實現觸覺教學,使教學更加生動;還可以直接將設計思想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物理樣機,不僅有利于教師及時發現圖紙文檔難以體現的細節問題,而且有助于學生進一步優化自己的設計。
雖然3D打印技術發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弊端,例如:FDM成型工藝的精度不是太高;PLA成型材料的力學性能(強度、剛度等)不足,而且材料易受潮,受潮后易堵塞噴嘴,使支撐翹曲;后處理階段需要較長時間對成型表面進行拋光、打磨等。
《機械設計基礎》等課程理論性較強,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要求較高,往往高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強烈的排斥心理和厭學情緒。本文利用3D打印技術制作了直觀、便攜的凸輪機構教具,如圖1所示。

圖1 凸輪機構教具
該教具可以演示凸輪機構的基本組成,主要由凸輪、從動件和機架組成的高副傳動機構,此種凸輪機構利用從動件自身重力使凸輪與從動件始終接觸,即所謂的力鎖合凸輪機構;搖動把手,凸輪轉動,從動件上下往復運動,在凸輪轉一周的過程中,從動件上升、停止、下降、停止,即“升→停→降→停”,很好地演示了凸輪機構的運動過程。
如圖2(a)所示的電吹風數模,其手柄回收部位發生了干涉,屬于隱形干涉,不易發現。根據3D打印樣機的設計缺陷提出修改建議并反饋到設計建模環節,重新進行優化設計,立即在建模軟件里修改相關結構尺寸,改進后的樣機手柄可以回收到位,如圖2(b)所示。

圖2 改造前后電吹風造型
由應用前后的對比可知:
(1)借助3D打印技術,能夠將原本抽象的凸輪機構理論知識變成個性化的教具,可視化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實現觸覺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學生理解和吸收。
(2)傳統機械設計類課程教學中,主要以單一的計算機繪圖和文檔計算為主,缺少實際制作過程,對于虛擬技術中不能察覺的細節問題很難被發現,使得三維設計軟件的魅力大打折扣。有了3D打印技術,學生可以直接將設計思想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物理樣機,能夠進一步修改、優化自己的設計,這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及創新思維的培養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增材制造(3D打印)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提出將推動“3D打印+創新教育”的應用,高職院校應抓住這一契機,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中國制造2025》文件精神的指導下,將其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如:實驗實訓、課堂教學、校企合作、技能大賽、創業等等。借助3D打印技術,可以創新課程的教學手段,將該技術與自制特定教具、設計評價及校企合作等方面聯系起來。
隨著3D打印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其在高職教育領域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既能創新教學手段,為教學服務,提高教學質量,也可以吸引學生學習并掌握這項新技術,滿足社會需求,適應時代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