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強個人數據保護與促進金融交易效率一直是金融發展中不容忽視的矛盾問題。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尋求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尤為現實和迫切。《個人金融信息管理:隱私保護與金融交易》一書從微觀角度闡明了數據產權界定,從宏觀角度解決了隱私保護和金融交易的相容問題,并對中國金融發展相關問題提出建議。
關鍵詞:金融隱私;隱私保護;金融交易
中圖分類號:TP309;F832.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5-4379-(2019)26-0265-01
作者簡介:王安(1982-),男,漢族,經濟學博士,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研究方向:制度經濟學、金融發展理論。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的收集和運用引起各界的關注,其中個人隱私保護問題成為研究的熱點。新的時代背景下,隱私權內涵和外延均發生了較大變化,隱私課題也在不斷豐富,自然人參與金融交易的信息已成為個人隱私的重要內容。當前,關于權利體系的法學研究理論不斷深化,學界對金融隱私的研究從被動的強調消費者本人的自我控制,轉而重視從外部加強金融隱私保護。從金融業發展規律來看,金融數據的公開與共享,是金融行業發展的重要依賴因素。從某種意義來說,隱私保護與金融交易存在內生性矛盾,如何促進兩者相得益彰,是金融學要解決的重要理論問題。朱寶麗、馬運全合著的《個人金融信息管理:隱私保護與金融交易》一書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于2018年9月出版,做出了很好的回答。
為了更好地揭示該書的價值,有必要就書中涉及的核心問題進行深入討論。
第一,該書圍繞隱私保護和金融交易的矛盾以及理論界沒有深入探討的問題,闡明了回答的問題:金融隱私產權應當屬于誰?消費者還是金融機構?金融機構享有共享的權利嗎?如果可以共享,那么共享是否有邊界?當法律強制要求信息披露時,如何協調與金融隱私保護的關系?金融隱私產權明確后,應當采用哪種保護規則?從宏觀上來看,金融隱私強化保護對金融市場發展的影響表現是什么?金融監管部門如何在消費者權益保護上決策?當今世界發達國家是如何加強金融隱私保護的?應當說,該書一開篇就提出了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第二,該書抓住了研究的核心微觀問題,即產權界定,而不是籠統地講述一般性理論。作者認為,金融隱私產權界定是必須解答清楚的法律經濟學基本命題,不同的權利界定會產生不同的法律效果,獨立屬于消費者本人還是金融機構共享,對于權利保護和數據使用均有不同的影響。因此,該書突破了傳統研究的思路,充分借鑒制度經濟學理論,細致研究了隱私產權問題,運用博弈論等工具,從隱私產權配置以消費者為中心、以銀行為中心、引入外部立法者和共享產權的角度深刻分析了隱私的產權界定問題,無疑是一個重要而又突出的創新。
第三,制度經濟學研究的一個困難在于定量分析,因為很多數據量化存在制約因素,該書做了大膽嘗試。作者指出,金融隱私保護與金融發展關系密切,影響效果具有雙重性。從金融發展來看,隱私披露是金融業務開展和相關契約建立的必要前提,嚴厲隱私保護政策不利于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反而不利于金融市場的繁榮發展。那么,隱私保護對金融交易行為的作用究竟為何,該書梳理了96個國經濟體的金融和法律數據,運用計量經濟學的工具找到了隱私保護行為對金融市場發展的影響,即一定限度的隱私保護政策和行為可以有效促進征信和消費信貸市場發展,回答了是否需要加強隱私保護的疑問。同時,該書認為隱私的絕對保護對于金融市場發展起到消極負面影響,隱私的超限保護不利于防范洗錢、腐敗等行為,美國的一個研究案例給出了實踐的回答。
第四,該書在清楚界定隱私產權之后,又沿著這一思路,針對金融監管中存在的失靈和監管俘獲現象,從微觀經濟學原理出發分析了隱私保護監管決策的選擇問題。作者認為,在信息不對稱的環境下,監管者薪酬固定,當監管部門與消費者目標不一致時,金融隱私保護水平的提高,有賴于監管政策的公開透明,這也就解決了監管平衡金融效率與隱私保護的需要,有助于科學推進金融隱私保護工作。
第五,作者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厘清基本理論后,對當今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金融隱私保護工作進行了全面考察,比較分析不同制度安排和立法模式的優劣及影響因素。該書認為,由于發展階段、政治體制和法律文化的差異,各國金融隱私保護理念和政策實踐也表現出差異性。總體來看,美國的金融隱私保護領域的政策法規體系全面、針對性強,專門性立法較多,具有更強的解決價值。
最后,該書結合大數據深入發展的時代背景,全面考察了中國當前金融隱私政策及執行情況,提出當前我國尚缺乏大數據管理思維,金融數據市場化運用仍然處于較低水平;既有法律制度和相關監管要求沒有落實到位等。由此,作者提出應全面認識大數據時代金融隱私數據的價值,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全面構建金融隱私立法框架,在立法理念上兼顧隱私保護與促進金融交易的平衡;繼續強化既有制度的執行力度,全面落實監管要求。
[ 參 考 文 獻 ]
[1]朱寶麗,馬運全.個人金融信息管理:隱私保護與金融交易[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
[2]朱寶麗.合作監管的興起與法律挑戰[J].政法論叢,2015(4):137-144.
[3]朱寶麗.分享經濟發展現狀、國際考察與監管選擇[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4):6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