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棟 劉波 劉慧 李林 房玲燕
摘 要:針對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結合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教學,分析野外實習教學存在的不足,探討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為提升學生的野外實踐技能、促進專業實踐教學發展提供思路。
關鍵詞:中藥資源普查 藥用植物學 野外實習 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9-0-01
自2014年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在山東省開展以來,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先后承擔了煙臺市的棲霞市、蓬萊市和萊陽市普查工作。參加普查工作的不僅有藥用植物學教學一線的專業教師,還有一部分中藥專業的學生。在普查的野外調查和內業整理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所掌握的藥用植物學的實踐技術能力與中藥資源普查的技術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普遍的表現為課堂理論知識不能聯系實際,在校內和野外實習所學習的實踐技能不能靈活應用,實踐操作不規范。針對遇到的問題,我們制定了針對性改進措施,并對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教學進行進一步改革,使野外實習教學更貼近工作實際,切實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促進專業實踐教學扎實有效開展。
一、資源普查中發現的問題
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是按照全國統一普查技術規范和要求,開展的深入摸清祖國中藥資源“家底”的調查工作,是藥用植物學知識和技能實踐應用的良好平臺。廣泛發動學生的參與,提升了中藥資源普查工作的知名度,也檢驗了學生在校所學的知識技能和個人綜合素質。在對參與學生的工作情況進行觀察分析后,發現如下問題。
1.學生辨識藥用植物的能力不足
對藥用植物的正確辨識,是野外調查關鍵。由于學生對藥用植物的辨識能力不足,造成物種記錄錯誤、數量無法確定、拍攝植物不準確、拍攝植物重點不清晰、植物標本采集不典型甚至有誤等問題。雖然有教師進行指導和糾正,但也影響了普查的科學性和準確性,耽誤了工作進度。
2.臘葉標本制作不夠規范
臘葉標本是植物直觀的展現。每種藥用植物需要制作至少3份臘葉標本,總數則達到數千份。此項任務十分繁重,單靠教師是無法完成的,主要力量是學生。而臘葉標本的制作需要經過標本采集、壓制、制作、保存等過程,出現的問題則更為集中。比如植物標本采集不完整、壓制效果差、標本制作不規范、標本保存不當導致損壞等。不僅浪費了材料,往往還需要返工重來,極大消耗了師生的時間和精力。
3.藥材、種子標本采集加工不當
對于重點調查的藥用植物,要求要有藥材及種子實物。藥材及種子的采集,需要按照植物及物候的實際情況而定。否則,會出現藥材過早或過晚采集、種子不成熟或發芽等情況。學生對于藥材、種子的加工特性不甚清楚,加工出的藥材不合格、種子破損情況時有發生。
此外,學生對于現代化設備不熟悉,應用起來較為吃力;缺乏植物生境相關知識等方面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
二、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教學的改革
在藥用植物學的校內教學和野外實習方面,我們一直在不斷進行改革,以期達到培育合格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目標。新發展和新情況,對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我們對野外實習教學進行更深入更徹底的改革。
1.轉變教師主導的教學方法,將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
我們在實際的野外實習教學中,已經將主動權由教師交還給了學生。學生是野外實習的主體,由他們根據自身情況去認識和鑒別植物。教師更多的是提供如答疑解惑等輔助作用。同時,以現代職業教育理念為指導,在倡導案例教學、情景教學等基礎上,充分應用網絡平臺、電子資源等信息化技術平臺和手段,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方法轉變。
2.抓好實習環節,培養學生基本植物辨識能力
野外實習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基本的植物辨識能力。以識別當地分布范圍較廣、常見的藥用植物為重點,引導學生在細致的實物觀察基礎上,形成自己對于植物的“記憶”。教師也要進行總結,幫助學生記憶。在此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如何觀察植物、如何抓住相似植物的不同特征。同時,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遇到未知植物,應當如何進行觀察分析,去哪里查閱專業文獻資料及如何查閱等。
3.規范操作和流程,培養學生臘葉標本采集和制作能力
藥用植物學是動手能力極強的學科。臘葉標本的采集和制作,充分考驗著學生的植物學實踐動手能力。在野外實習中,將熟練掌握規范的臘葉標本采集和制作能力作為一個硬指標。充分利用野外豐富的植物資源,以中藥資源普查技術規范為依據,訓練學生規范植物采集、壓制、標本制作、科學記錄植物信息的能力。我們要求每個學生制作兩個符合中藥資源普查臘葉標本驗收標準的植物標本,以確保學生真正掌握了規范的植物標本采集和制作技能。
4.加強信息技術和現代化設備在野外實習中的應用
信息化教學作為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新的教學形態,我們已經在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教學中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果。將植物實物轉化為數字信息資源,極大的拓展了野外實習教學的外延。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網絡文獻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加強師生間互動。受各方面條件限制,學生接觸現代化資源普查設備的機會很少。緊跟時代,適應新階段實際工作要求,結合野外教學,培養學生使用GPS定位、單反相機拍照、高度儀測高等能力,并了解植物標本數據或植物數字標本館等填報系統。
5.加強相關課程間的聯系
中藥資源普查工作提示我們,僅具備藥用植物學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聯系中藥鑒定學、中藥資源學等課程的知識和技能。在野外實習教學中,要適當引導學生綜合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植物辨識、藥材采收等問題。
結語
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在學生將理論轉化為實踐、提高實踐動手能力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藥資源普查切實檢驗了野外實習教學效果,暴露了教學存在的問題,指明了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教學改革的方向。今后,仍需不斷進行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教學改革,探索適宜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培養更多適應實際工作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魏國棟,高山,王志江.高職高專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教學改革探討[J].中文信息,2018(5):184.
[2]項東宇,陳桂玉.由中藥資源普查引發的對藥用植物識別技術教學改革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上旬刊),2011(1):218.
[3]林鶯,陳彩云,王少平等.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對藥用植物學教學改革促進的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8,16(2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