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怡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蘇州九龍醫院,江蘇 蘇州 215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交通也越來越便利,因此車禍的發生概率也在逐漸上升[1]。情形嚴重的車禍很容易導致患者的顱腦受到損傷,嚴重者甚至會威脅到生命安全,且顱腦外傷具有傷勢發展迅速且病情多變的特點,致死率及致殘率相當高。為了進一步分析在治療由車禍導致的重度顱腦外傷的患者時采用急診救治的治療效果,從2017年8月-2018年8月選取我院所收治的32例由車禍導致的重度顱腦外傷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報告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2017年8月-2018年8月選取我院所收治的32例由車禍導致的重度顱腦外傷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32例由車禍導致的外傷患者經各項專業檢查后均確診為重度顱腦外傷的患者,且沒有其他器官障礙等嚴重疾病,家屬知曉研究內容并均已簽署同意書。每組各16例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16例由車禍導致的重度顱腦外傷的患者中,男性患者為8例,女性患者為8例;16例患者的年齡范圍在25歲-54歲,平均年齡在(37.21±7.91)歲。對照組16例由車禍導致的重度顱腦外傷的患者中,男性患者為9例,女性患者為7例;16例由車禍導致的重度顱腦外傷的患者的年齡范圍在24歲-52歲,平均年齡在(38.03±7.28)歲。兩組32例由車禍導致的重度顱腦外傷的患者其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可以比(P>0.05)。

表1 兩組患者救治8天后腦血流動力情況比較(Mean±SD)

表2 兩組患者搶救總有效率比較[n(%)]
1.2 方法 對照組16例由車禍導致的重度顱腦外傷的患者予以常規急診救治[2]。觀察組16例由車禍導致的重度顱腦外傷的患者予以綜合急診救治[3]。救治方法包括:接到急救任務后立刻出發前往事故發生所在地,將患者的傷勢在第一時間進行初步診斷。如果患者已經出現心率加快、煩躁、皮膚蒼白、口渴等情況,需注意檢查患者是否為休克前兆。如果患者出現明顯的顱內壓增高的現象,需要立刻為患者以靜脈滴注的方式注射250 mL、20%的甘露醇,同時在注射后以及轉運到醫院的途中,都要對患者的血電解質、尿量以及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入院后立即安排為患者進行全方位的檢查,避免出現誤診或漏診情況耽誤救治。結合患者病情制定出更加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案。
1.3 觀察指標 比較32例由車禍導致的重度顱腦外傷的患者在兩種不同救治情況下,其腦血流動力以及搶救總有效率情況。腦瘤動力包括其中搶救情況包括PI、RI、Vm三個指標,PI、VM越高則情況越好,RI越低則情況越好。搶救無效死亡、中度及重度殘疾以及恢復良好情況。除搶救無效死亡患者外,其余都為搶救有效。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實驗數據均使用SPSS 17.0軟件進行檢測,32例患者的腦血流動力變化情況行t檢測,32例患者搶救總有效率情況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檢測。P<0.05,表明本次實驗統計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腦血流動力變化情況比較 32例患者分別進行救治8天后,觀察組16例由車禍導致的重度顱腦外傷的患者的PI、VM要明顯比對照組16例患者高,觀察組16例患者的RI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 兩組患者搶救總有效率比較 32例患者分別進行治療后,觀察組16例由車禍導致的重度顱腦外傷的患者的搶救總有效率比要明顯比對照組16例患者高(P<0.05),詳細數據見表2。
車禍非常容易導致事故者出現顱腦外傷的情況,其中腦震蕩、頭皮裂傷、顱內血腫、顱骨骨折等為常見的顱腦外傷,情形嚴重的顱腦外傷有著很高的致殘致死率。由于車禍而導致的顱腦外傷往往病情發展極快,且人體的顱腦神經分布的又比較復雜,因此很容易迅速繼發其他神經功能損傷的情況。在對由車禍而導致的顱腦外傷的患者來說,及時的進行急救護理,盡量提高患者的搶救成果概率是最根本的目的[3]。醫護人員在急救過程中需要時刻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確保患者的呼吸順暢,保證體內的血氧可以正常供應。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來看,32例由車禍導致的重度顱腦外傷的患者分別進行救治8天后,觀察組16例由車禍導致的重度顱腦外傷的患者的PI、VM要明顯比對照組16例患者高,16例患者RI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32例由車禍導致的重度顱腦外傷的患者分別進行治療后,觀察組16例由車禍導致的重度顱腦外傷的患者的搶救總有效率要明顯比對照組16例患者高(P<0.05)。
由此可見,在治療由車禍導致的重度顱腦外傷的患者時,采用綜合急診救治不僅可以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改善,還可以提高搶救有效率,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