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萍
摘 要:該文介紹了夏大豆綠色高產穩產栽培技術,主要包括:選用優質高產品種、適時搶墑播種、合理密植、防澇排漬、加強苗期管理、肥水管理、合理化控、及時防治病蟲草害、適時機械收獲等。
關鍵詞:夏大豆;優質;高產穩產
中圖分類號 S45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17-0031-02
安慶市夏大豆年播種面積在2.33萬hm2左右,一般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油菜、小麥等秋冬播作物收獲后播種,9月底至10月初成熟。夏大豆播種期間少雨、墑情不夠,不能及時播種;苗期多雨,地勢低洼田塊易發生澇漬災害;開花期可能遭遇持續高溫,導致植株開花不結莢或有莢無籽:鼓粒期往往遇到干旱,大豆成熟鼓粒受到影響,對產量的影響大,以上這些都是夏大豆穩產性差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種好夏大豆,在選擇適宜品種的基礎上,關鍵是做好適時搶墑播種、注意防澇排漬、抗旱灌溉、及時防治病蟲草害、適時機械收獲等田間管理技術措施。
1 適時搶墑播種
1.1 種子處理 選用適合本區域種植的熟期相對適中的優質高產大豆品種,如徐豆18、皖豆28、徐豆14、商豆6號、徐豆21等。播種前于微風晴朗天氣晾種1~2d,以提高發芽勢。再用藥劑拌種,每100kg種子用2.5%咯菌腈可濕性粉劑600~800mL,或35%精甲霜靈乳劑40~80g拌種,以防止根腐病,隨拌隨播,不宜過夜。
1.2 適時搶墑播種 由于小麥、油菜收獲后氣溫高,跑墑快,為保證大豆出苗所需水分,可不整地,鐵茬搶種。切記足墑下種,無墑停播或造墑播種。播種的適宜土壤水分含量在19%~20%。若水分過多,應適當散墑后播種。如遇干旱,可澆水造墑播種。應盡早播種,以在6月25日前播種結束以宜。提倡大豆板茬搶時免耕機播,有條件的地方可在麥收后抓緊滅茬。基施45%氮磷鉀三元復合肥225~375kg/hm2,選用旋耕、施肥、播種、鎮壓一體機,肥種一體播種。也可在小麥收割后粉碎秸稈,用旋耕機旋耕2~3遍,用撒肥機撒施基肥,再旋耕播種(條播)。
2 合理密植
由于化控技術的廣泛應用,適當密植可顯著提高單產,應根據品種特性和土壤肥力水平以及前茬作物種植情況,選擇合理的播種量,形成合理的密度。早播或油菜茬,發芽率90%以上的種子播90~105kg/hm2,密度在2.5萬~27萬株/hm2;土壤瘠薄地塊或晚播或小麥茬,播發芽率90%以上的種子播105~120g/hm2,密度可增至30萬株/hm2以上。
3 防澇排漬,加強苗期管理
大豆對漬澇的反應以苗期較敏感,受害后根系和葉片生長變緩。因此,大豆田要做到畦溝、圍溝、腰溝“三溝”配套,降雨后及時檢查,清除溝中泥土,保證“三溝”暢通,以提高排水效率,防止澇害漬害。苗期若發生漬澇,要及時追施速效氮肥,對恢復大豆生長有著積極的作用。排除田間明水后,施尿素75kg/hm2。對于局部僵苗地塊,用美洲星900mL/hm2對水450kg/hm2葉面噴施,促進僵苗恢復。
4 肥水管理
4.1 合理追肥 開花前后如未封壟,可追施尿素150kg/hm2;在大豆結莢期葉面追肥,用量為磷酸二氫鉀900~1350g/hm2、鉬酸銨450g/hm2,對水450kg/hm2葉面噴灑。噴灑時間以下午4時后為宜。
4.2 抗旱灌溉 大豆的開花期是大豆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時候,如遇連續持續高溫干旱,將導致大豆落花落莢,造成減產。開花后遇干旱則應及時澆水,以促進開花結莢,增加單株粒數。特別是大豆開花結莢期和鼓粒期需水較多,受旱時應及時盡早灌水。
5 適時化控
生長繁茂的地塊注意通過化控來提高大豆的抗倒伏能力。在大豆盛花期前噴施化控劑,防止旺長和后期倒伏。對前期長勢旺、群體大、有徒長趨勢的大豆,即留苗超過30萬株/hm2以上且長勢較旺的地塊,為防止大豆徒長倒伏,可在初花期及早化控防倒,用15%多效唑750g/hm2對水225kg/hm2進行葉面噴灑。如盛花期仍有旺長趨勢,用藥量可增加20%,進行第2次控旺。
6 病蟲害草防除
6.1 草害防治 在大豆播種后出苗前,采用化學除草劑封閉土壤防治雜草,可用50%乙草胺750mL/hm2,或72%異丙甲草胺乳油2250mL/hm2混加45~75g/hm2的20%噻吩磺隆可濕粉劑,對水450kg/hm2地面噴灑。田間秸稈量大的地塊,僅采用封閉除草往往不能達到很好的防除效果,可進行苗后除草。根據土壤情況、雜草種類、草齡大小選擇除草劑,在大豆2~3片復葉期,用250g/L氟磺胺草醚水劑375g/hm2+15%精喹禾靈乳油375mL/hm2,對水600~750kg/hm2噴施,可同時防除單子葉和雙子葉雜草。
6.2 病蟲害防治 在大豆苗期至鼓粒期,用25%嘧菌酯懸浮劑600~900mL/hm2,對水450kg/hm2噴霧防治銹病。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450~600mL/hm2,對水450kg/hm2噴霧防治霜霉病。在大豆苗期至鼓粒期,在3齡前防治,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90~180mL/hm2,對水450kg/hm2噴霧防治豆莢螟,兼防斜紋夜蛾。在大豆苗期至鼓粒期,當100株蚜量達到1000頭時,用70%啶蟲脒水分散粒劑37.5g/hm2,或2.2%高氯·1.8%吡蟲啉乳油450~600g/hm2,對水450kg/hm2噴霧防治蚜蟲。在大豆苗期,梅雨季節低洼地易發生蝸牛,可用5%四聚乙醛7500g均勻撒施防治。
7 適時機械收獲
在大豆完熟初期,葉片全部脫落、籽粒歸圓呈本品種色澤、含水量低于18%時,進行機械或人工收獲。采用聯合收割機收獲大豆時,以不漏莢為原則,盡量放低割臺,一般割茬8~10cm、損失率應低于3%。正確選擇、調整脫粒滾筒轉速和間隙,以降低籽粒的破損率。為防止炸莢損失,可通過調節撥禾輪的轉速和高度、并對撥禾輪的輪板加帆布或膠皮等緩沖物,以減小撥禾輪對豆莢的沖擊,減少炸莢落粒損失。易炸莢品種應在早晨或傍晚收獲,盡量減少損失。機收時還應避開露水,防止籽粒粘附泥土,影響商品性。脫粒后及時晾曬,待籽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時即可入庫貯藏。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