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珍花



摘 要:從海南引進2年生土沉香苗木,在福建省仙游縣進行引種栽培適應性試驗,調查觀測不同立地條件下土沉香的造林存活率、生長情況以及抗逆性。結果表明:山坡地造林成活率、林分保存率、樹高、地徑、冠幅、冬季低溫寒流考驗等更適合土沉香生長。
關鍵詞:土沉香;引種;適應性
中圖分類號 S79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17-0045-02
土沉香全身是寶,無論樹脂、種子、樹皮、木材都可以利用,具有很高的價值。土沉香的樹脂是稀世香料,廣泛應用于高級香水、日化品和化妝品等;種子可用于制藥、制造肥皂和潤滑油等產品;樹皮纖維含量高、韌性強可制成高級紙張;木材是高端家具、手串的上等原料;土沉香樹形美觀、枝繁葉茂、四季常綠,耐修剪,觀賞價值高,可作園林綠化樹種;此外,樹葉也可用于生產新興保健品,如沉香茶、沉香酒等原料。改革開放以后,人們對土沉香相關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大,使得天然土沉香資源遭到掠奪式的開發利用,加上土沉香自然繁殖率很低,使得天然資源極度瀕危而導致產用失衡[1-3]。因此,加快人工栽培成為解決市場對土沉香產品需求的唯一辦法。限于土沉香原產海南,屬于熱帶樹種,其能否適應南亞熱帶的氣候、立地環境條件需要通過試驗。本試驗通過開展引種適應性測定,為其推廣種植提供依據。
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地處東經118°36′,北緯25°20′的福建省仙游縣大濟鎮。該地區屬南亞熱帶邊緣區,氣候溫暖濕潤,雨量較充沛,霜凍較少,年平均氣溫是21.8℃,極端最低氣溫是-3.5℃,極端最高氣溫38.7℃,近10年年均降水量1535.5mm、相對濕度是78%、年蒸發量是1342.2mm、每年無霜期316~341d。試驗林建設在大濟鎮東井村2大班19小班和阮里村22林班5大班等不同立地條件下營建了試驗林共13.33hm2。試驗地基本情況見表1。
2 材料與方法
2.1 引種材料與造林 試驗材料為海南引進的土沉香2年生裸根苗,苗高1.2~1.5m,地徑1.2~1.4cm。林地經過水平帶狀整地后挖穴,挖穴規格60cm×50cm×40cm。造林密度每畝167株即株行距是2m×2m。定植前1周每穴施干雞糞10斤,2015年3月上旬定植,定植前統一截干保留苗高60cm。定植后當年5月和9月份分別全面劈草、擴穴松土1次,并結合撫育,于9月份每株施復合肥100g。
2.2 研究方法 造林后當年(2015年)5月28日調查沉香的造林成活率,當年12月25日分別在不同立地條件下設置3個20m×20m的臨時樣地,對樣地內林木逐株進行調查,調查指標主要包括株高、地徑、冠幅并統計保存率。
2016年1月上旬,沉香遭遇寒害,1月15日調查寒害受害情況。由于國內并沒有關于土沉香的寒害情況分級標準,故寒害情況分析參照桉樹寒害分級標準[4],將受凍等級劃分為6級,標準見表2。調查數據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引種成活率和當年生長基本情況 經調查,定植3個月后的造林成活率為90%~95%。土沉香幼齡樹喜歡半蔭多濕的環境,不耐曝曬[3]。春季多雨天氣,是土沉香造林的極佳時節。2015年3月定植時,經截干處理,2年生苗平均高0.60m,平均地徑1.20cm。定植后當年底樹高平均1.0m(0.8~1.4m),地徑平均1.8cm(1.6~2.4cm)。
3.2 對立地條件的適應能力 由表3可知,山坡地和溝谷地的沉香造林成活率均較高,分別為94.77%和94.97%,差別較小。但從2015年12月的保存率調查結果來看不同立地的林分保存率相差較大,山坡地保存率為92%,溝谷地的保存率只有82.7%,山坡地提高了9.3個百分點。因為山坡地可以提供半陰半陽的環境條件,這與其幼齡樹喜歡半蔭的環境,不能忍耐曝曬的特性有關。
從表4可知,山坡地的株高、地徑和冠幅年生長量平均值分別達到了118.0cm,1.80cm和112.0cm,相比溝谷分別提高了21.6%,12.5%和9.3%,樹高和地徑t檢驗p值均小于0.05,說明山坡地的株高和地徑生長量均顯著大于溝谷地;同時溝谷地植株3個指標的變異系數分別達到了29.81%、50.00%和38.11%,均大于山坡地植株相應指標的變異系數,溝谷地的林分個體分化相對大。雖然溝谷地林分整體表現較差,但少部分地段的水肥條件可能較適宜林木生長,山坡地林分整體表現較好,其整體環境條件更適合沉香的生長。
3.3 不同立地條件的沉香抗逆性 2016年1月初,由于當地溫度較低,最低溫-1.5℃且維持時間較長,不同立地條件下沉香植株均遭遇不同程度的凍害,調查結果如表5。溝谷地幾乎全部植株(96.2%)樹干基部被凍死,而山坡地少量植株樹干基部(5%)被凍死,其中受到嚴重或較嚴重凍害及受凍3級以上(不含3級)的植株占所有植株的15.5%。當年2月份將所有受凍等級小于3級的植株截干保留60cm,對溝谷地的樹木全部于3月初重新用2年生容器苗種植。
經過對造林2年的苗木幼樹進行觀察分析,在2017年夏季高溫、連續暴雨、臺風,秋冬冬季節干燥等極端天氣情況下,仍然可以正常生長,說明抗風、抗高溫、抗暴雨、抗旱、抗貧瘠能力較強,這與土沉香是一種典型的異面葉、呈現有許多旱生形態,有助于其提高吸水和保水能力,而且土沉香是深根性樹種、主要根系發達而抗倒伏能力較強有關[5]。在抗寒性方面,2017年冬天,當地氣溫-1℃,少部分幼樹嫩梢和枝條頂端枯萎,大部分表現正常,與鄰近的當年生桉樹幼林差不多,這就說明土沉香可耐-1℃~-1.5℃的低溫。此外,引種至今,植株生長健壯,未見有病蟲害危害現象。
4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土沉香造林容易,春節時造林的成活率高達90%以上;但溝谷和山坡地的林分保存率和生長情況較差,山坡地的幼樹的樹高、地徑、冠幅以及林分的整齊度均優于溝谷地;在1.5℃的低溫寒流下,溝谷的受凍遠比山坡地嚴重,土沉香的耐寒性估計在-1℃~-1.5℃。
通常,在寒流來臨時,溝谷地的溫度相比山坡地更低,同時低溫維持時間也更長。而溝谷地形,通風更好,在寒冷時節,坡地寒氣更容易散去,不容易囤積,更有利于植株過冬【3】。此外,坡地相比溝谷不會出現短時間雨量過大導致土壤水分含量過高等情況。
由于試驗時間尚短,且僅有1個試驗點,其引種的適應性還有待多點多年進一步觀測。
參考文獻
[1]田耀華,原慧芳,倪書邦,等.沉香屬植物研究進展[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09,17(01):98-104.
[2]胡婷婷.我國沉香產業發展中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與對策[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3.
[3]壽海洋.土沉香(瑞香科)的分布和生物學特性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0.
[4]李寶福.7個耐寒桉樹的無性系區域試驗[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07(03):14-19.
[5]張玉臣.珍貴樹種土沉香及其種子育苗技術[J].現代園藝,2016(13):43-44
(責編:楊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