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吳以專 陳茂景 俞琳 蔡曉麗 陳秀明
摘 要:該文介紹了尤溪縣生態公益林現狀,針對生態公益林管護難度大、保護與經濟利益的矛盾等問題,從林地保護管理、管護機制改革,保護宣傳、權屬調處、動態監測、規范資金兌付、生態公益林科學規劃、分類經營、開展林下套種藥材等非木質利用、加強病蟲害預測和防治、加強防火網絡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加強保護管理的對策建議,為鞏固生態公益林數量和提升生態公益林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公益林;保護對策;尤溪縣
中圖分類號 S75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17-0049-02
尤溪縣位于閩中山區,是福建省林業大縣,全縣森林總面積28.36萬hm2,森林覆蓋率達76.94%,森林蓄積量達2246.52萬m3,生態公益林面積6.87萬hm2,天然商品喬木林約2.3萬hm2。新形勢下,尤溪縣對天然林實行禁伐,將天然商品喬木林與生態公益林結合起來,作為生態公益林管理模式加以保護。同時,對重點生態區位的林分進行修復,促進林木的復壯和快速生長,改善林分結構,增加生物多樣性,提高林分的抗逆性,使生態公益林實現了自我更新和可持續發展[1]。
1 尤溪縣生態公益林現狀
尤溪縣2018年生態公益林面積為6.87萬hm2,其中包含有自然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小區部分面積,另有天然商品喬木林約2.3萬hm2,共保護的生態公益林面積及天然商品喬木林約9.1萬hm2。2018年完成重點生態區位林分修復面積124hm2,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面積306hm2,完成封山育林1810hm2。尤溪縣2018年將天然商品林的管護與公益林管護相結合,除西濱鎮、西城鎮實行鄉鎮政府統一管護外,其余13個鄉鎮仍采用“村聘、村管、村用”管護模式選聘護林員,落實管護責任。在扶持政策方面,完成規范資金管理,用好、管好生態公益林補償金和天然林保護停伐補助資金。學習宣傳《福建省生態公益林條例》,縣政府授權縣林業主管部門與鄉鎮政府、國有單位簽訂《生態公益林保護管理行政責任書》,并印發《尤溪縣深化生態公益林和天然商品喬木林管護機制改革工作方案》,全面推廣“鄉聘、站管、村監督”的管護機制改革。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非法占用林地、違法采伐林木問題依然存在 個別鄉鎮、村在生態公益林(或天然林)中零星分散違規毀林開墾種茶、種果,毛竹林無序擴鞭蠶食侵占生態公益林問題較為突出。
2.2 公益林管護合同和天然林管護及補助協議尚未全部落實 目前,全縣因糾紛等遺留問題仍有面積為2133hm2的公益林尚未落實管護責任,其中:部分鄉鎮未能全面簽訂管護合同;部分鄉鎮未全部簽訂天然商品喬木林管護及補助協議,面積共計660hm2。
2.3 公益林、天然林保護管理未全部到位 各鄉鎮均未做到公益林、天然林保護管理制度上墻,未制作公益林、天然林宣傳牌;護林員巡山管護天數少,巡山記錄不全;部分鄉鎮公益林、天然林保護管理的有關文件、材料等檔案材料還不規范。
2.4 公益林、天然林面積動態監測工作落實不到位 部分鄉鎮存在公益林和天然林地類、起源等重要因子變動的地塊未及時更新數據庫。
2.5 公益林、天然林停伐補助資金未全部兌付 部分鄉鎮的公益林的生態效益補償資金兌付率未達到100%;部分鄉鎮天然林保護補助資金兌付率均未達到100%。部分鄉鎮仍然存在補助資金分配發放數據信息不完整、不準確等問題。
3 對策建議
3.1 加強林地保護管理
3.1.1 嚴格實施林地保護利用規劃 嚴格落實林地用途管制和林地等級管理、林地占補平衡制度,依法依規做好林地征占用審核審批,杜絕未批先占、少批多占[2]。
3.1.2 健全森林督查工作機制 加強督促項目依法依規使用林地,對涉及非法開墾、違法使用林地等行為,除依法查處外,要及時清理收回,限期恢復植被和林地種植條件。禁止將生態公益林中的喬木林、灌木林改造或者變相改造成竹林、經濟林。
3.2 深化管護機制的改革 加快推進“鄉聘、站管、村監督”管護模式改革,有序選聘確定護林員、監管員,分別簽訂管護合同和監管責任書,撥交山場落實管護,并安裝護林員智能巡護系統APP,實現森林資源保護的“網格化、智能化”管理。同時,做好檔案管理,做到管護合同、監管責任書、改革工作實施方案、護林員考核招聘辦法、工作總結、管護責任落實情況統計表以及改革后鄉鎮護林員、監管員一覽表等成果資料齊全。
3.3 加大生態公益林的保護宣傳和權屬爭議調處的力度
3.3.1 加大宣傳力度 一是認真做好《福建省生態公益林條例》的普法宣傳,盡快完善公益林、天然林保護管理制度并上墻。二是在人為活動頻繁路口、村口、重要區位等設立明顯的公益林、天然林保護宣傳牌。三是堅持每年開展一次的護林員培訓工作,督促護林員做好日常巡護及巡山記錄,加強監督考核管理,提高管護績效。四是整理匯編公益林、天然林保護宣傳手冊,擴大宣傳面。
3.3.2 加大權屬爭議調處力度 對存在權屬爭議的山場,有關部門要加大調處力度,做好調解工作,盡快明晰權屬,盡早落實生態公益林保護措施和兌現補償補助資金。對一時無法解決的生態公益林、天然林,也要落實管護責任,由山場座落地一方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統籌管護,與護林員簽訂管護合同;另一方的村委會或鄉鎮人民政府則負責落實監管責任,與監管員簽訂監管責任書。督促村委會(或鄉鎮林場)與林木所有者續簽《天然林保護管護及補助協議》。
3.4 做好動態監測和規范資金的兌付工作
3.4.1 做好動態監測 各鄉鎮要適時收集林地占用征收、案件查處、森林督查專題數據庫等相關材料(圖、表),開展核實和必要的現地驗證,及時做好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數據庫年度更新工作。認真核實更新遙感圖斑,尤其要對下發的《尤溪縣生態公益林疑點圖斑比對結果核實情況表》進行認真梳理,確保生態公益林的位置和面積及時更新。
3.4.2 規范資金兌付 對公益林或天然林中已經變成非有林地的面積在發放管護補助時應當核減補助面積。在管護補助支出時,需提供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程序經村民代表會議通過的村經濟補償資金使用方案、當期的管護補助支出公示情況和當期的管護補助資金發放表等3種基礎資料,并經公示無異議、審核匯總準確后申報辦理補助資金發放手續[3]。
3.5 加強生態公益林的科學規劃和非木質利用
3.5.1 加強防火網絡建設 切實貫徹“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落實科學防控和防火責任,做好森林防火巡查,嚴格控制火源、火情的管理,嚴禁火苗進山,對進入生態公益林區的群眾做好宣傳教育和檢查監督工作。加強防火林帶等防火設施的建設,建立防火體系,加強防火隊伍專業化建設,儲備充足的撲火物資。
3.5.2 加強病蟲害預測和防治 貫徹《植物檢疫條例》和“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 的方針,對生態公益林的森林病蟲,應加強監控監測,做到及時掌握病情、蟲情,預報和指導防治,改善生態環境,使生態公益林得到有效保護,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3.5.3 加強生態公益林下非木質利用 對生態公益林,應根據交通條件、立地條件進行分類經營,開展林下套種藥材或食用菌,開展非木質利用。中國的傳統醫藥學有“藥食同源”的理論和實踐[4],藥膳既是一種功能性食品,也是特殊的中藥劑型。藥膳使用的多為藥、食兩用之品,常見的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有覆盆子、黃精、草珊瑚、金線蓮、玉竹、三葉青等[5],可用于保健食品的有南五味子、麥門冬、益母草等,均可引導栽培,為尤溪縣餐飲業提供食材原料。
4 小結
通過分析尤溪縣生態公益林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加強林地保護管理和森林督查工作,開展管護機制改革,推行“鄉聘、站管、村監督”的管護新模式。強化權屬調處,盡快明晰權屬,盡早落實生態公益林保護措施和兌現補償補助資金,做好生態公益林動態監測,規范資金兌付。對生態公益林科學規劃、分類經營,開展林下套種藥材等非木質利用,加強病蟲害預測和防治,加強防火網絡建設等措施,確保生態公益林的總量不減少,提升生態公益林的質量和生態功能。
參考文獻
[1]于海燕,張明鐵.生態公益林的可持續經營及發展戰略[J].現代農業科技,2009(6):229-230.
[2]曹碧鳳,蔡國群.永安市生態公益林建設現狀分析與對策[J].中國林業經濟,2009(4):27-29.
[3]杜娟,郭蕾,許博光.試論生態公益林的可持續經營[J].防護林科技,2007(05):141-142.
[4]李乾構.藥食同源[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
[5]李樹.不同林分下種植草珊瑚的生長效果研究[J].綠色科技,2005(8):30-32.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