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剛 朱重陽
摘 要:煤礦一通三防工作是保證煤礦運行安全的重要措施,針對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問題來采取適當的風險規避措施,是現階段煤礦發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關鍵詞:煤礦;“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問題;風險規避
引言
“一通三防”中的“一通”是指通風,“三防”則是指防治瓦斯、防治粉塵與防治礦井火災,這幾者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對煤礦的生產、運輸等過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安全保障,加強煤礦“一通三防”的安全措施管理,并及時在管理中規避安全風險,對推動煤礦安全生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煤礦一通三防
1.1“一通”
“一通”主要是指礦井通風,將新鮮的空氣輸送到礦井內部,增加礦井中氧氣的濃度,逐漸淡化礦井中的有害氣體,為井下的開采人員提供安全的開采環境,保證開采人員的生命安全。
1.2“三防”
“三防”是指防瓦斯、防火、防粉塵。①防瓦斯。在大多數的煤礦事故中,基本上都是由瓦斯爆炸而引起的,因此,有必要做好瓦斯的預防和安全管理工作。通常情況下,煤礦施工時會掛瓦斯便攜儀以及甲烷傳感器(圖1所示為單巷掘進面甲烷傳感器的布置圖),當施工地點回風流瓦斯濃度高于1%、施工點及設備的20m內回風流瓦斯濃度接近1%、施工點回風流中二氧化碳含量超過1.5%時,無論上述三種情況的哪種情況出現,都必須要停止工作,關閉電源并疏散工作人員,采取適當的措施處理。②防火。火災也是煤礦中常見的安全事故之一,設備著火通常采用不到點的滅火器材來進行滅火,如:ABC干粉滅火器。若是發生火災,則需要立即切斷電源,將火災區域的工作人員盡快疏散到安全區域。③防粉塵。粉塵是煤礦開采過程中產生的細小顆粒,開采人員難免會將其吸入到體內,長期吸入會導致塵肺病。當粉塵的濃度達到一定限度的時候,高溫作用會導致其發生爆炸產生有毒氣體,導致礦井大災難的產生。通常情況下開采人員會選擇灑水、濕法作業等方式來降低粉塵的濃度,降低空氣對開采人員生命的危害,保證礦區的安全。
圖1所示為單巷掘進面甲烷傳感器的布置圖
2煤礦“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2.1“一通三防”設計實施不夠標準
煤礦“一通三防”安全措施建設需要通過科學的、合理的規范設計與施工,而現階段煤礦的“一通三防”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如通風系統的設置與管理不能滿足實際的施工需求,防塵措施、設備、物品的配備不完善以及瓦斯濃度控制工作不到位等問題,都大大降低了煤礦內“一通三防”工作的有效性。
2.2一通三防工作缺乏監控力
如今的煤礦開采工程很多都由私人進行,這就意味著會有盲目追求利益、降低成本的現象發生,針對安全管理的監控方面問題尤為突出,“一通三防”中“三防”指的是“防火、防塵、防瓦斯”。煤礦工程施工中最容易遇到的事故發生源就是火、塵、瓦斯,但很多煤礦工程雖然表面上實行“一通三防”的安全管理政策,但在實施過程中卻大打折扣,為了節約安全管理中的成本對安全設備的投資非常少,使用的設備都是陳舊或幾乎淘汰的,如防毒面具的簡化,導致工作人員發生CO中毒事件,工作人員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從而導致工程進度與工程質量得不到保障,對于安全管理工作的監控不足,“一通三防”工作無法科學實施。
3煤礦“一通三防”安全問題風險規避策略
3.1加強“一通三防”措施標準化建設
(1)通風系統,煤礦開采過程中,需要進行井下施工,為了保障井下施工中的工作人員生命安全,應當加強煤礦中的通風系統建設,對進風井、回風井、主要進回風大巷、采區回風巷合理的設計與建設。并選擇性能較好、質量較高的通風機、反風裝置、風橋等裝置進行設計,使得煤礦中通風系統的整體質量得到保障。(2)瓦斯防治,煤礦中瓦斯是主要安全隱患之一,可通過定期檢測、記錄煤礦中的瓦斯濃度,并把握整個煤礦中的檢測設備完善運行,當煤礦中瓦斯濃度過高時,可快速采取相應措施抑制瓦斯的濃度擴大,確保瓦斯防治的裝置運行完善,可提高瓦斯防治的有效性。(3)防塵設施,煤礦開采施工過程中會造成較大的粉塵,施工人員長期吸入粉塵,會形成塵肺病,對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影響,必須降低煤礦施工中的粉塵濃度,在除塵措施方面,加強除塵風機、凈化水幕等除塵設施的使用,并合理通風、定期清掃。在煤礦作業方面,選用能夠降低粉塵擴散的工具,以紅慶河煤礦的防塵設施為例,該礦井下主要進回風大巷,每隔1000米安設一道全斷面式的紅外線感應自動噴霧,24小時不間斷灑水降塵,當有人員或車輛經過時,會自動關閉噴霧裝置,通過后自動開啟。另外在皮帶機頭上方、煤倉的放煤口、膠帶機轉載點、破碎機等關鍵區域,都設置全斷面、全自動的噴霧裝置,以達到噴霧降塵的作用。在煤礦作業人員穿戴方面,防塵衣物、口罩等設施要準備充分、齊全,以便及時供應煤礦作業人員提取和應用。(4)火災預防,煤本身是一種可燃燒物質,煤礦作業中更是需要加強火災的預防,為了達到火災預防標準,需要從火災預防設施、施工作業標準、人員教育等層面全面的提高火災預防的水平,加大對火災風險的規避效率。其中,火災的預防設施必需要符合國家規范的火災預防標準,在煤礦井下合理位置安放防火、滅火、檢測等工具,使得煤礦作業的安全保障效率不斷提升。
3.2完善一通三防管理的監督制度
“一通三防”監督制度第一針對的是煤礦工程所屬企業,提高企業對煤礦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首先對于安全裝備的問題,企業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為工作人員購買合格的安全裝備,如防毒面具等。其次就是企業與監督人員之間的關系,企業必須為每個施工場地配置安全管理人員,且配置監督人員對管理人員的管理工作態度進行監督,為避免安全管理人員在進行安全調查時工作不細致,在調查時首先制定一套科學的排查流程,每次排查工作人員需對每一個流程進行排查且排查完畢后在流程單上署名,實行實名責任制。監督人員需每天對工程安全調查情況進行檢查,在調查過程中如果發現安全隱患一定要及時上報并請專業人員進行維修,將安全隱患扼殺在搖籃中,安全隱患的排查需有科學的周期性,技術人員需根據對設施的了解制定檢查周期。
結語
在煤礦安全管理中,“一通三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不僅關系到職工的生命安全,而且影響著企業的長遠發展,是保障煤礦安全生產的關鍵環節。所以,煤礦企業要進一步強化“一通三防”管理力度,在管理中不斷探索和創新,全面貫徹安全生產原則,通過全員努力使煤礦“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工作更加有成效,防止發生重大的瓦斯、通風或者煤塵事故,確保煤礦企業安全生產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凱,于海洋“一通三防”技術在煤礦安全生產中的應用[J].山東工業技術,2017,(1):56.
[2]甘建軍.煤礦“一通三防”的安全管理問題及風險規避策略[J].低碳世界,2018(09):108-109.
[3]王永甲.煤礦“一通三防”的安全管理問題及風險規避策略[J].能源與節能,2017(05):52-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