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燕
摘 要:欽州坭興陶的雕刻裝飾內容包括圖紋、文字等等。在濕坯雕刻中使用各種功能的木質泥塑刀或者塑料泥塑刀等等,進行干坯雕刻的時候則以金屬雕刻刀為主。雕刻工作在工作臺上進行,還需要一些輔助性的工具,諸如筆刷、臺燈、轉盤、毛筆、海綿墊等,根據雕刻的形式和內容選擇雕刻工具,并運用合適的技法,才能將其雕刻藝術特征體現出來。本論文著重于研究欽州坭興陶的雕刻藝術特征。
關鍵詞:欽州;坭興陶;雕刻;藝術特征
引言
坭興陶產品主要采用手工制作方法,為拉坯成形,經過注漿之后手工捏塑。坭興陶泥料非常細膩,有很好的粘性和可塑性。在泥坯還沒有干燥的時候,就可以隨意捏塑,形成雕刻圖形。當泥坯晾干之后提高了強度,軟硬合適,就可以進行裝飾了。在坭興陶的裝飾工藝中,“填白”是比較獨特的。坭興陶坯體不再表面上上釉,而是采用打磨的方法將陶體的原色顯示出來,當燒溫達到1100攝氏度至1200攝氏度之間的時候,就可以達到窯變的效果[1] 。
一、坭興陶的文字雕刻技術
坭興陶材料的質地堅韌而且細膩,有光滑的表面,顏色比較深,雕刻文字是比較合適的。可以雕刻的文字不存在局限性,大小皆可,各種表現形式的文字都可以雕刻。在坭興陶產品的表面刻字,需要先“打格”,布局需要雕刻的字,準確定位,如果雕刻的書體為篆書、楷書和隸書,這項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坭興陶刻字主要采用的是單刀法,每一筆均為一刀刻成,這樣可以將筆跡原貌保留下來,而且充滿神韻。在坯體上刻字的時候需要遵循一定的章法,主要為四種,即橫向成列、豎向成行;橫向沒有列、豎向要成行;行列都有,行距超過字距;橫向沒有列、豎向沒有行。如果是古代公文類的文字,可以采用橫向成列、豎向成行的形式,要求字距等于行距;草書和行書可以用橫沒有列、豎向有行的形式;如果是正體書或者篆書,可以采用行列都有、行距超過字間距的形式[2] 。只有合適的格式,所雕刻的文字才能看起來生動流暢,整齊卻又不失變化。
坭興陶刻字,打格時字間距為行間距的二分之一,先將中心線找出來,看起來沒有格,事實上是有格的,所呈現出來的特點是,字的大小不一樣,字的組合長短、高低、大小不一致,給人以天然美感。如果雕刻的是行草書,則可以將動勢變化體現出來,給人以節奏感。
二、坭興陶的圖紋雕刻技術
在圖案雕刻的時候,將構圖確定下來,使用鉛筆或者毛筆在泥坯上將圖紋勾畫出來。之后,使用雕刻刀具將線型圖紋雕刻出來。如果線條比較單一、粗細均勻,要使用尖口刀直接描刻,要做到線條流暢,如果圖紋雕刻沒有筆法的要求,采用這種雕刻方法比較合適。如果線條不是很規則,而且粗細變化,可以使用斜角刀雕刻,也可以根據需要使用平口刀[3] 。刀過之處就宛如筆下留墨一樣,要做到精確,體現出神韻。雕刻完畢,選用白色或者黃色的有色泥料在圖紋上用毛筆填涂,經過燒制完全干后,使用柔軟的布或者海綿將多余的顏色輕擦掉,由此使圖紋與陶器本色產生鮮明的對比,形成描銀、描金的視覺效果。當然,在填涂的時候可以不使用泥料,使畫面產生素雅的藝術效果。如果圖案是繪畫中的白描或者速寫,可以不填彩泥,效果更好。
三、坭興陶的刻填技術
坭興陶的刻填是將雕刻掉的空間使用彩泥填平,或者僅僅是淺涂,不需要填平。填刻的常用色泥中,以白色和黃色居多,也可以根據需要選擇紅色或者藍色等等,主要是將色料加入到陶泥中調制而成。如果為單色單填,色泥調好之后在已經刻好的圖案處使用毛筆反復平涂。色泥稍干后由于空氣吸附而出現自然凹陷,然后再一次嵌泥,經過多次操作之后,使填泥和坯體粘結在一起[4] 。色泥干后,凸出坯體表面的泥要使用棉布擦掉或者使用砂紙磨掉。如果是多色混填,要發揮多種顏色的作用將圖紋的漸變色彩表現出來,讓圖紋看起來有真實感。根據圖紋色彩的變化情況將相應顏色的泥漿填抹在指定的位置,色泥之間的顏色不同,要自然過渡,當半干的時候,多余的泥要使用刀片削去,稍干之后均勻旋刨,坯面上就會顯現彩色圖紋。
四、結束語
通過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確,欽州坭興陶所采用的工藝技術具有獨特性,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創新,一些傳統裝飾工藝特點,諸如刻填、文字雕刻等體現出來,做到了藝術與生活的結合,提高了審美情趣。現在的坭興陶產品保留了傳統的工藝特點,且充滿了時代氣息,對其傳承和發展非常有利。
參考文獻:
[1]蔣文利. 欽州坭興陶的雕刻技藝探析[J]. 數碼設計(下),2019,000(10):135-136.
[2]張澤佳. 茶文化視角下坭興陶藝窯變過程中的雕塑造型研究[J]. 福建茶葉, 2019, 041(1):131-132.
[3]胡媛,韋艷萍. 傳統手工藝的文化傳承與實踐——以欽州坭興陶填泥技術為例[J]. 歌海,2019,000(5):125-130.
[4]彭興玉. 坭興陶的裝飾雕刻技法分析[J]. 休閑,2019,000(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