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姝
金陵中學河西分校 江蘇 南京 210019
圖書館是承載學習行為的主要場所,學習空間豐富多彩的形態,支持著各式各樣學習方式。不同的空間形態,能夠營造出不同的心理感知,呼應了某種學習方式。學習行為是在學習者持有學習動機的時候,經過對學習環境的認知之后發生的。[1]根據人類認知的過程,學習者會對學習空間的形狀、圍合、比例和尺度等有所感知,當把這些單方面的空間感知融入到整個學習空間中時,就獲得了對學習空間形態的整體認識。不同的空間形態能夠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進而影響學習行為。
(1)在空間的圍合方面,人能大致感知封閉和開放的圍合狀態。人們開展學習,對圍合程度的需要因人而異,多種多樣。如果圖書館中只用一種圍合程度的學習空間,就會導致許多學習行為無法展開,學習方式變得單一。
(2)在空間的形狀方面,平面形狀大致分為線形和面形,兩者特征不同,給人的時空感知也不同,線形空間相對于面形空間更具有“動態”,給人一種動的心理感受,面形空間則更具有“靜態”,給人一種靜的心理感受。
(3)在空間的比例方面,比例與空間的高度、寬度和深度的伸展程度有關,當寬度沿水平方向伸展時,往往給人以通暢開闊感;當高度沿垂直方向伸展時,則給人雄偉和崇高感;當深度沿縱深方向伸展時,則給人以前進和深遠感。
(4)在空間的尺度方面,與人體相比,可把空間的尺度分為“超人尺度”、“宜人尺度”和“近人尺度”三種。超人尺度給人壓抑感,用于紀念性空間的表達;宜人尺度給人親切感,用于家庭氛圍的烘托;近人尺度給人控制感,用于家具的形態與組織。
不同空間形態使得學習空間支持著各式各樣學習方式。空間形態本身還象征了一種信息載體,一種符號語言,呈現每種學習方式的特點與規律,描繪每種學習情境的主題與氛圍。當人們尋找場地進行學習時,可以按學習方式所需,找到合適的學習空間。同時,學習空間還能以獨特的形態,反饋給人們一些信息,例如舒適感、私密感、新奇感、娛樂性,挑戰性等等。[2]下面,文章就分類探討圖書館不同空間形態及其對應的學習方式。
圖書館的開放式學習空間,主要指圖書館大空間包圍下的空間。該形態圍合感弱,可進入性強,是集體性的學習場所。它適應自主學習、討論學習、咨詢交流學習、會議學習等學習方式,呈現了多元活躍與安靜專一兩種學習氛圍,適合一些對干擾適應力比較強,或是短時間學習的學者。開放式學習空間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很強,分布在圖書館的各個學習區域中。[3]因此,本文將開放式學習空間分為點狀分布空間、線狀分布空間、面狀分布空間和塊狀分布空間討論。
點狀是指在圖書館大空間下,以單獨一個基本形所限定的學習空間形態。簡單來說,就是一組桌椅家具所表現的學習空間形態。點狀學習空間因為分散在圖書館的各個功能組成部分中,故此又被稱為點狀分散式學習空間。適合個人自主學習、群體自主學習等專一型的學習行為,契合安靜、休閑的心理需求。
點狀分散式學習空間被分派到藏書空間、休閑空間、學習共享空間、展覽空間等處,是作為臨時性和附屬性的學習場所,為了凸顯獨特性和吸引力,家居設計往往極具個性或是舒適性,甚至有許多考慮到了多媒體設施的包裝。人性化地設置點狀分散式學習空間,能夠提高學習效率、方便學習操作、促進知識建構。
線狀是指在圖書館大空間下,學習空間按線形排列的空間形態。這種學習空間形態適用于在安靜專一氛圍下的自主學習行為。線狀空間可以在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展開,形成平面環繞式和三維螺旋式。
平面環繞式的是指在水平方向環繞著藏書空間、休閑空間、中庭等排列的線狀學習空間。一種是面對面的家具布局模式,如同濟大學浙江學院圖書館中,一排排相同的8-10人桌,組成一列學習空間,一邊緊靠外窗采集陽光,一邊是一條走廊,與藏書空間分隔平行。該模式因空間利用率較高而成為最普遍使用的形態。

圖片1
三維螺旋式是指以螺旋方向,環繞一個中庭而展開的線狀學習空間。如意大利羅馬大學圖書館在藏書空間的一側擴建的學習空間。其中,一排排相同的學習桌椅環繞著一個通高空間,按螺旋方向拾級而上,并與每一層的藏書空間連接起來,從而保證了每一層閱讀流線與取書流線的連通。
面狀分布空間是指大空間下,眾多家具組合積聚在一起,限定出一片學習區域的空間形態。面狀分布空間通常由墻體、藏書空間、交通空間、休閑空間等圍合而成,適合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會議演講等學習行為。[4]面狀分布空間可以水平鋪開、豎向分割,也可以通過變形產生曲面或折面為平鋪式、曲折式和階梯式。
平鋪式是指在水平樓板上布置家具組團而形成面域空間的方式。在安靜閱覽空間中,平鋪式能夠充分提高空間利用率,在自主學習的人群數量較大時,提供一個便利集中,有大量坐席的閱覽場所。藏書空間在其中只是附屬,提供新書、常用書和報刊的存放。在學習共享空間的開放學習區中,平鋪式因為其空間開放程度高、家具組合自由、功能氛圍多元而深受青睞。

圖片2
曲折式是指屋頂面、墻體面或是地板面呈曲面或是折面的形態,來圍合、限定學習空間的方式。無論是曲面地板還是折面屋頂,都使學習空間的氛圍豐富而活躍起來。
按階梯形布置的學習場所,在當今圖書館學習空間設計中屢見不鮮。小型的階梯式學習空間,就是直接在階梯上布置軟座,它與樓梯結合,形成了重要顯眼的交通節點,屬于泛閱覽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型階梯式學習空間擁有舒適親切的尺度、開放自由的氛圍,常常吸引著人們在此處討論交談、會議演講和休憩娛樂。大型的階梯式學習空間,則是在呈階梯狀的樓板上布置一排排家具組合,屬于專一型的閱覽空間。
塊狀分布空間是指以方體、球體、椎體等實體形態,植入或是穿插在圖書館中的學習場所。比起封閉型塊狀分布空間,開放型塊狀分布空間的可進入性更強,空間容量較大從而能容納更多的人群。由此,開放型塊狀分布空間適用于會堂空間、展覽空間、專一型閱覽空間、中庭學習空間等等。每個體塊都代表一種學習功能,并且作為圖書館造型的特色元素,它們在建筑個性化的打造上功不可沒。

圖片3
圖書館的封閉式學習空間,是圍合感較強的,可以自主隔絕周邊環境,防止噪音或視線相互干擾的學習空間。該形態傳達了安靜、舒適、私密的場景氛圍,滿足了個人與小組專一學習、休閑娛樂和大聲說話等需求。有些場所還具備了先進的網絡科技設施和多媒體設備,支持演講、展示、實驗等學習行為。[5]因此,封閉式學習空間是建構性學習方式不可或缺的網絡學習場所。
懸挑狀分布空間是小空間如抽屜或盒子一樣懸挑出大空間墻面的形態。構成方法為,以一個方體為基本形,重復使用,保持形狀和材質的相同或相似,在顏色上做出特異。這類空間的操作所產生的視覺效果是一種秩序美,顏色的變異進而消解秩序帶來的單調,塑造了豐富多彩的視覺形象。這類空間的尺度通常不大,控制在1-10人的學習活動范圍。是以舒適的鋪裝和宜人的尺度跳脫于大空間之外的小天地,對于個人學習行為和協作學習行為,抽屜式的形態不僅滿足了學習者對安靜與舒適的認知需求,同時以生動化的造型滿足了學習者對個性化的表達。新加坡璧山公共圖書館的“吊艙”結構從建筑立面上懸挑出來,在外表皮上創造出獨特的魅力,而在室內則形成了一個個私密的凹室。

圖片4
懸空狀分布空間是一群近似的小空間通過構建支撐懸浮在中庭空間中的形態。它以一個體塊為基本形,通過近似和群化的構成手法塑形。懸空狀體塊像氣球一樣漂浮于空中,營造出了奇幻而新穎的場景,是學習空間個性化的表現。成蹊大學圖書館中,5個如同小行星一般懸浮于空中的學術討論室,除了提供傳統意義上的文獻知識查詢和閱覽,還提供能激發創作靈感、碰撞思維火花的學習空間。

圖片5
串接狀分布空間是一個個小空間線性地排列在一起的形態。模式是在圖書館大空間下,有許多相同或近似的小房間,通過書架、玻璃或是墻體隔離,用于個人學習空間、小組討論空間、師生咨詢交流空間等等。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亨特圖書館所表現的串接狀分布空間,是一個個獨立的方體空間沿直線串聯而成的。白色墻面上繪制了絢麗的彩色圖案,學習空間化身為一個裝飾品,擺放在圖書館顯眼的位置展示。它們以自身為實墻,圍合出一個安靜型的閱覽空間,隔絕了周圍喧鬧的開放型學習共享空間。
圖書館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能夠促進學習的空間,而空間的營造需要尊重人們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規律。學習行為是在學習者持有學習動機的時候,經過對學習環境的認知之后發生的。不同空間形態使得學習空間支持著各式各樣學習方式。本文結合自身學習經歷,對圖書館學習空間形態進行分類探究,期待能為圖書館學習空間在設計中更加契合學習者心理需求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