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波
摘 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女性外出務工或遠嫁他鄉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加上農村男女比例失衡、娶妻成本的增加以及女性擇偶觀的改變等原因,農村留守青年“娶妻難”問題日益凸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要通過農村留守青年自身、家庭、政府以及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唯有四方協同作用,才能使這一問題有所緩解。
關鍵詞:農村留守青年;娶妻難;對策
中圖分類號:C913.13?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25-0038-03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流動,外出務工成為許多年輕人的首選,以致在農村很少看到未婚年輕女子的身影。加上農村男女比例的失衡和娶妻成本的增加,越來越多的留守男青年陷入了“娶妻難”的困境。比如西安市臨潼區西泉街辦賈村,目前沒有找到對象的留守男青年達到20多人。再比如,灞橋區新合街辦馬寨村7組,全村總共700多人口,沒有結婚的、年齡在28~30歲左右的男性竟達到20—25人,在一些農村地區還出現“一家有女眾男求”的現象,著實上演著現實版的“新娘荒”。
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婚姻家庭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礎,農村留守男青年婚配問題不僅關系到個人的身心健康,也關系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這一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決,不但會影響到農村地區的穩定、制約農村經濟的發展、困擾家庭的和諧關系,而且還會影響農村的精神文明和精神風貌,進而阻礙農村社區的建設和發展,降低農民的幸福感。為此,本文就農村留守青年“娶妻難”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作一些探討,以期能夠引起社會上更多人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和理解,并使這一問題得以緩解。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城中村”已不是普遍意義上的農村,已經成為城市的一部分,且城中村人口流動較大、外來務工人員居多,因此,本文的研究對象不包括城中村的未婚男青年。
二、造成農村留守青年“娶妻難”困境的原因分析
造成農村留守青年娶妻難的原因,既有留守男青年個人的因素,也有家庭和社會的因素。
(一)個人層面
留守在農村的男青年大多是初中畢業,文化素養普遍較低,沒有一項比較可靠的謀生技能,經濟能力差,這是造成其娶妻難的直接原因。另外,長相、身高、性格、身體健康程度、人品等也是女性擇偶考慮的外在條件。根據擇偶梯度理論,女性在自身階層以外擇偶時,常常是上向婚。即傾向于選擇受教育程度、薪金收入和職業階層與自己相當或高于自己的,也就是婚姻配對的“男高女低”模式[1]。這種婚姻梯度的存在往往使那些自身競爭力較弱的男性留守青年在婚姻市場中受擠壓,逐漸成為婚姻市場中被“邊緣化”的弱勢群體[1]。
(二)家庭層面
調查顯示,男性青年的家庭經濟實力和家庭威望也是決定男性留守青年在婚姻市場中成敗的關鍵因素?,F實生活中,女性在擇偶的時候不僅關注男青年自身的條件,而且關注對方的家庭經濟實力、家庭威望,注重男性的當前實力和將來潛力。一般來說,男性青年的家庭經濟條件越好,家庭威望越高,娶妻的困難就越小,反之就越大。目前,大部分農村留守“剩男”的家庭經濟收入都是以田地為主,收入水平一般。另外,家庭結構也是影響未婚男青年婚配問題的一個因素,如果男方父母中有一方的身體殘疾或患重疾,就會對子女的成家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
(三)社會層面
1.男女比例失調。受傳統的“重男輕女”以及“養兒防老”觀念的影響,農村對生育男孩存在較強的偏好,尤其以貧困農村地區為重。這樣的生育文化傳承了數千年,已經滲透到人們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在短時間內難以改變[2]。現實生活中為了生男孩去做人工性別鑒定的現象大量存在,導致農村男女性別比嚴重失調,女性成為婚姻市場中的稀缺資源。同時婚姻市場上適婚女性資源的外流更加劇了農村留守男青年的娶妻難問題。
2.娶妻的成本太高。近年來,雖然農村的經濟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但是隨之而來的卻是水漲船高的結婚成本。結婚成本包括直接婚姻成本和間接婚姻成本。直接婚姻成本指彩禮和婚宴等在地方習俗里必須要花費的結婚費用,而間接婚姻成本主要指房子、車子、金銀首飾等相對高昂的婚姻附屬品。當前,由于農村適婚女性資源的稀缺以及各種攀比風氣的影響,結婚彩禮的數量開始急劇上升,少則幾萬,多則十幾萬甚至幾十萬,讓絕大多數的農村家庭難以承受,越來越多的農村留守男青年因為湊不夠彩禮而不能結婚。除此之外,房子、車子、金銀首飾等結婚的間接成本也在不斷提高。沒房沒車,女方根本不給男方機會。有些女方不僅要求男方在農村有房,還要求男方在城市也要買房,這對于絕大多數農村家庭來說,都不是一筆小的開支。有些家庭為了給兒子討媳婦,往往要把一生的積蓄都拿出來,甚至還不夠,這就給整個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無疑讓部分農村留守男青年對娶妻可望而不可即。
3.女性擇偶觀的變化。擇偶觀即擇偶標準,簡單地說,就是選擇和誰結婚。隨著社會歷史發展的變遷,女性的擇偶標準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在擇偶方式上,越來越多的女性打破了傳統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思想觀念的束縛,偏向于自由戀愛和自主婚姻,擇偶的范圍已不再局限于本地;在擇偶標準方面,擇偶條件更加明確具體,經濟條件、興趣愛好、品行、工作、外貌、性格等都成為了新時代女性的擇偶要求;在擇偶的態度方面,女性對婚姻的期望,不僅僅只是停留在”衣食住行”等物質層面上,還有“兩情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同老”的精神需求。女性擇偶觀的變化,對于農村留守男青年婚配問題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4.城鄉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然而相對于城市的發展,農村的發展還是略顯滯后,城鄉之間存在較大的巨差距,城市對于農村的虹吸效應仍然很大,外出務工成為很多農村年輕人的普遍選擇。許多農村女孩適應了城市的環境之后,就不愿意再回農村了,特別是那些剛畢業的女大學生就直接嫁到城里去了,成為城市的一員。而且相比男性,女性更容易流動到高收入地區。然而農村男青年就不一樣,高房價、高消費、落戶城市門檻高,特別是高房價讓很多男青年望而卻步,最終只能在農村立足。這樣一來,農村女孩外嫁的越來越多,城市女孩卻不愿嫁到農村,農村娶妻難現狀仍然得不到根本解決。
三、解決農村留守男青年“娶妻難”問題的對策建議
婚姻家庭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礎,解決農村留守青年“娶妻難”問題,固然需要依靠農村留守男青年自身不斷的努力,但作為一個社會問題,還需要依靠家庭、政府以及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唯有四方協同作用,才能使這一問題有所緩解。
(一)政府層面
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正是由于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比較落后、缺乏就業機會,才導致不少農村女性選擇遠嫁他鄉或外出務工。因此,當地政府首先應該大力發展產業經濟,指導農民增收,以提高家庭經濟收入水平。其次,還應因地制宜鼓勵鄉鎮企業的發展,吸引農村年輕人尤其是農村女青年在本地找工作或者發展,以緩解留守男青年在婚姻市場里受擠壓的狀況。
1.調整農村人口性別比例。在法律層面,要強化醫療監管,杜絕性別選擇現象。對非法鑒定胎兒性別的機構和人員,要依法予以嚴懲;在政策層面,政府要不斷完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特別是要探索解決農村獨生子女戶、雙女戶的家庭養老問題。男性出生比重偏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如果農村的醫療、養老等社會福利制度切實得到了改善,傳統的重男輕女、養兒防老的腐朽觀念便會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從而改善農村男女性別比例嚴重失衡的狀況[3]。
2.加強對農村留守男青年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輔導。政府應大力推動農村職業教育逐步普及化,通過免費或者收取少量教育費用的方式,為農村留守男性提供教育培訓,提升他們的受教育程度和致富能力,幫助他們擺脫經濟上的貧困。政府還可以根據企業的用工需求,培養定向技術人才。另外,對于那些為農村男性青年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的企業,政府要通過減稅、資金補貼等措施給予適當的支持和獎勵,以提高企業的積極性。
(二)社會層面
1.創建農村社區婚姻平臺。與城市相比,農村婚姻經自由戀愛走向結婚的比例較低,主要還是依靠媒人或者親戚朋友介紹解決的居多,所以婚戀信息不對稱也很明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在某村所在的鄉鎮創建一個區域性婚戀平臺,讓周圍村鎮的媒人聯合起來,登記適齡單身青年的具體信息,以保證各鎮之間的信息互通?;閼倨脚_也可借助網絡開發婚戀APP,填報適婚年齡青年的婚戀信息,拓展留守青年社會交往的廣度和深度。除此之外,還可以開展一些青年社交聯誼活動,給農村留守青年提供更多的交友機會。
2.開展擇偶觀教育,引導青年人樹立正確的擇偶觀。一方面,引導女性群體樹立健康積極的擇偶觀念,不將擇偶與婚姻視為改變自己命運或者換取更優越的生活的砝碼,大力倡導以愛情為基礎的擇偶觀;另一方面,做好服務工作,積極倡導婚事儉辦、婚事新辦,樹立文明、健康、良好的新婚俗,減少群眾在婚喪嫁娶過程中的不理性行為[4]。
(三)自身層面
農村留守男青年自身文化素質低下,沒有一技之長是造成他們娶妻難的主觀因素。因此,農村留守男性青年自身要有進取意識,要積極學習文化知識,主動學習一門自己比較感興趣或者有發展潛力的技能來充實自己,拓展自己的人力資本,增加收入的途徑。有了一技之長,他們中的一部分就有可能流入城市,在城市扎根,擇偶的方向也就可以轉移到城市婚戀場域中,這樣就緩解了在農村狹小空間范圍內擇偶的壓力[5]。另一方面,在擇偶問題上,留守男青年應該認識到,真正的救星是自己,要不等不靠,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社交活動,擴大自己的交際面。在提高經濟收入的同時,增加接觸社會的機會,擴大擇偶范圍,提高擇偶成功率[6]。
(四)家庭層面
首先,家庭成員在面對男青年“娶妻難”問題時,要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和關心,切不可歧視他們,防止男青年產生自卑的心理,從而變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出去進行人際交往。其次,要轉變擇偶觀念,降低擇偶標準。長期以來,農村地區都比較注重“男娶女嫁”的思想觀念,一些農村剩男家庭條件不好,同時也有可能兄弟比較多,這種狀況導致自身的婚配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如果堅持傳統的思想觀念,很難解決自身的婚配問題[7]。所以,轉變擇偶觀念,采取“招贅婚姻”的形式到女方家落戶,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這不僅有利于解決自身的婚配問題,同時也有利于減輕家里的婚配負擔。除此之外,還可以把離異或者喪偶女性也納入擇偶對象行列,擴大他們的通婚圈,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緩解農村留守男性的婚配壓力。
參考文獻:
[1]? 郭英俠.農村男青年“娶妻難”問題研究——以H省S市G村為例[D].保定:河北大學,2018.
[2]? 李鳳蘭、杜云素.透視農村大齡未婚青年擇偶難問題[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9,(1).
[3]? 陳琦.我國貧困農村地區男性群體婚配問題研究[D].昆明:云南農業大學,2017.
[4]? 孫琦.農村大齡“剩男”婚配問題研究——以邵陽市司門前鎮為例[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7.
[5]? 元珍珍.農村男性青年擇偶難問題研究——從河南省民權縣Q村為例[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6.
[6]? 和東蓮.欠發達地區農村大齡青年娶妻難問題探析——以維西縣為例[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5,(2).
[7]? 孫琦.農村大齡“剩男”婚配問題研究——以邵陽市司門前鎮為例[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