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婧 董毅
【摘要】我國早在2016年就開始啟動“一帶一路”律師服務項目,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各國間法律的沖突、貿易規則的差異與執法環境的不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貿易糾紛,涉外法律服務面臨著一定程度的風險。面對困境,我國律師行業應當及時制定相應對策,構建律師行業的戰略規劃,為國家戰略的順利實施提供法律支持。
【關鍵詞】一帶一路 ?法律服務 ?跨境律師
一、“一帶一路”戰略開展以來法律服務工作回顧
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要求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拓展與沿線國家相互投資領域,加強雙邊投資保護協定以及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揭開了“一帶一路”偉大戰略的序幕。同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人民法院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司法服務的工作標準。全國律協組織緊隨其后,著手律師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項目:2016年9月,北京舉辦中國律師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建設項目啟動暨“一帶一路”建設律師作用研討會,確定項目主要任務為“一套指南、一個網絡”。2017年6月,全國律協正式發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法律環境國別報告》,宣布正式成立“一帶一路”跨境律師人才庫。4年來,我國法律服務工作極大地推動了“一帶一路”對外經貿合作的法制化,規范化,為企業在沿線國家進行貿易、投資和商務往來提供國際互認的統一標準、司法互惠、外國法查明、涉外仲裁裁決的司法審查和稅務提供保障服務。
二、“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遭遇的法律服務困境
(一)律所數量少,規模化發展程度低
中國政法大學陳宜統計指出,“一帶一路”沿線省份,西部、東北部地區律師業基礎較為薄弱,規模化事務所比例極少,發展滯后的問題比較突出。以西北地區為例,甘肅省2013年30人以下的律所占總數的93.6%,100人以上的律所僅1家。寧夏2014年底30人以下的律所占88%,100人以上的律所1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律師事務所435家,其中國資所72家,個人所147家。青海省律師事務所2012年度通過考核合格的有70家,其中,國資律師事務所34家,占總數的40%;個人所6家,占總數的7.2%;還有13家無人所未通過審核。
(二)跨境業務人才稀缺,涉外律師缺口大
我國高層次涉外法律服務人才短缺現象十分嚴重。既精通法律英語又熟悉國內外法律還具有辦理涉外案件經驗的律師可謂鳳毛麟角。根據2019年3月全國律師協會發布的《全國千名涉外律師人才擬入選名單》,當前全國能熟練辦理涉外法律業務的律師僅有千余名,主要集中在并購業務、上市業務和證券業務等方面。能辦理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業務的律師僅200余名,不到全國律師人數的0.02%,能在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獨立辦理業務的律師更是寥寥無幾。
(三)沿線各國復雜的法律環境暗藏風險
由于政治風險、大國戰略和資本角逐、文化差異、以及美國重返亞太政策和以TPP為代表的新一代國際投資新規則的影響等, “一帶一路”沿線大型項目投資過程并非一帆風順。據中國信保2016年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在東盟的投資風險主要特征是政局穩定面臨較大挑戰(緬甸等)、匯率波動劇烈(泰國和馬來西亞等)、法律變更風險較高(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尤其是國情復雜的東盟成員國,它們處于工業化初中期發展、城鎮化快速推進和社會政治體制急劇轉型的“三重疊加”時期,一方面想搭乘“一帶一路”的快車改變其基礎設施落后現狀,一方面依賴美日在大國之間實行對沖。在法治透明度、執法和司法的公正性上都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司法環境不容樂觀。
三、解決“一帶一路”戰略法律服務問題的對策
(1)加大跨境律師人才培養,提升法律服務技能。現階段,為 “一帶一路”戰略提供法律服務的最大掣肘是人才缺口,加大人才輸送,教育是基礎。必須深入貫徹落實我國“一帶一路”、“人才強國”戰略,吸取他國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面的教訓,總結他國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面的經驗,完善我國國際化人才培養服務體系,從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國際化人才中長期培養發展規劃。實踐中,一些律師事務所在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業務的同時,與高校、科研機構及商業專業服務平臺合作,取得較好成效。
(2)制訂律師行業服務“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將律師的法律服務寫入政府戰略規劃。“一帶一路”戰略的規劃可以為行業發展作出頂層設計,明確戰略地位、發展目標,推動行業的創新和發展。全國律協和地方律協可以制訂短期和中期的戰略規劃,使律師業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戰略,并以此為契機,推動律師業的發展。在調研摸清行業現狀的基礎上,制訂律師行業服務“一帶一路”戰略規則,并將律師行業的規劃納入到政府戰略規劃之中,增強我國在國際經貿規則和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
(3)聘請國外律師做法律顧問。聘請國外律師做法律顧問,是我國仍在試點當中的放開涉外法律服務限制的重要措施。不過,對于尚處于成長期的律所而言,聘請國外律師做法律顧問不失為其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推力。在應對復雜的國際問題時,國外律師可以發揮智囊的作用,為我國律師事務所在當地的建立和發展提供策略、知識方面的貢獻, 并能夠牽線搭橋,促成中外律師事務所的合作。只要規范好國外律師的審核,明確雙方的權責,國外律師可以成為助力跨境專業法律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1]陳宜.“一帶一路”戰略下律師行業的機遇和挑戰[J].中國司法,2016.
[2]柯靜嘉.“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企業投資東盟的法律保障[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19.
作者簡介:徐婧(1983-),女,浙江麗水人,大學講師,碩士研究生,法學碩士,研究方向中共黨史對外關系史;董毅(1986-),男,浙江衢州人,律師,大學本科,法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