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在當前的發展中已經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理念,從這一理念出發,政府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也已經開始向高質量綠色發展方向轉變。但是在發展中,又面臨更加復雜的國際市場形勢,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經濟發展速度發生一定程度上的下降。針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深刻認識新常態,主動去適應新常態,特別在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當下,GDP增長下行壓力增強,宏觀政策需做出調整。引領新常態要求對宏觀調控政策作相應實時的調整;注重宏觀經濟調控指導思想、手段、方式的實踐與創新;把握宏觀經濟調控的新特點、新變化、新思路,適應宏觀調控的轉變。
【關鍵詞】宏觀經濟 ?調控 ?政策 ?取向 ?特點
一、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涵義分析
“新常態”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國,早期涵義為在美國發生金融危機后,經濟增長速度不可能恢復至金融危機發生前的高速發展水平,在我國引入該概念的過程中,對該概念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調整,新常態一詞在我國的最核心意義為:我國的經濟增長將長期處于中高速發展水平,而不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高速發展情況。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產生,不但與國際金融市場的運行和變革有關,也與我國的相關政策有很高關聯,我國提出可持續發展理念,這一理念中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內容為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不再注重傳統的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高速經濟發展體系,可以說從提出可持續發展理念開始,我國不再單純重視經濟增長率,同時也開始關注經濟發展質量,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多年踐行中,經濟發展質量提升明顯,基本可消除經濟增長率下降帶來的各項社會問題。
二、新常態下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取向與特點
(一)適應新常態方面
我國在發展過程中,經濟總量呈上升態勢,在2017年更是首度超過了80萬億元,但是同時經濟增長率呈下降態勢,2017年的增長率為6.9%,通過對我國今后經濟發展情況的研究,當前的學界指明,我國今后的經濟增長率將長期在6%到7%之間波動。而在當前的研究中,還需要融入中美的貿易戰爭,這一變數對我國今后的經濟增長影響情況還不明朗,為了能夠有效規避這些因素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當前我國已經開始進行政策調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種政策如下:第一,產業調整。在新常態下,經濟增長的動力更多來自國內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產業則主要是汽車、金融、3D新科技、新能源、通信等產業。過去,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主要來自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和人力資本配置結構的優化,而在新常態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則主要來自人力資本配置結構的優化和技術水平提升;第二,企業創新。我國當前的政策關注重點為讓企業獲得更高的附加值和創新性,所以當前的政策實施中,對各類高新技術企業增加了投入,讓這些企業能夠有效推動產業變革;第三,刺激經濟。刺激經濟主要內容為刺激民眾消費,主要應用的方式為降低銀行利率,鼓勵民眾參與到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過程中,通過這種方式讓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獲得進一步發展。
(二)引領新常態方面
(1)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18年經濟工作主要任務時,將“推動高質量發展”放在首位,強調“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實施宏觀調控的基本要求。
(2)加快產業優化。在我國當前發展中,已經通過提出相關政策提高各類高新產業的發展速度,同時也增加對現代技術的研發力度,以深度推行我國的經濟轉型和改革。
(3)勞動力培養方面。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關鍵在于人才。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是我國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的關鍵所在。目前高技術人才的缺乏是短板,因此十九大報告強調優先發展教育業,加快教育現代化,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校企合作,推進產教融合。
(三)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改革方面
(1)調控目標方面。在我國當前的宏觀經濟調控中,已經制定了一套新的調控目標體系,在宏觀調控過程中,基礎內容為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所以在此基礎上建設了各類新型的經濟調控體系。另外,針對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就業率等情況對調控目標進行了細分,新的宏觀調控目標包括提高民眾就業率、實現經濟的穩定增長、防范當前進行市場中存在的各類經濟風險、推行環境保護政策、優化調整各類機構的構成和運行流程以及統籌規劃各類中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在新的調控目標體系中,包含并能夠解決所有我國當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整體上提升了經濟發展質量。
(2)調控區域方面。放棄西方強刺激的調控模式,實施區間調控,確定經濟增長合理區間,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采取定向調控、相機調控、適時適度預調微調、精準調控等新舉措。
(3)調控框架方面。在高新產業的發展以及傳統產業的轉型和優化中,勢必需要投入大量資本,所以宏觀經濟調控需要對調控框架進行優化與改革。近年來央行創新采用常備借貸便利、抵押補充貸款等政策工具加大基礎貨幣投放,力求為經濟發展提供充足流動性。將社會融資規模納入中間管控目標,對地方債務融資總額設定上限,加強影子銀行監管,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宏觀調控創造良好環境。
三、結語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已經被逐步改革和完善,在當前環境下,各類政策的工作重點為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在滿足這一要求的過程中,通過推動并加快產業轉型、提高各類產業的融資速度、推行區域性調控措施,在保證我國的經濟能夠平穩較快增長的同時,充分提升經濟增長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建南.基于新常態下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取向與特點研究[J].經貿實踐,2019,(1).
[2]余斌,吳振宇.中國經濟新常態與宏觀調控政策取向[J].改革,2014,(11).
[3]李萌.中國經濟新常態與宏觀調控政策取向[J].商,2015,(30).
[4]赫盛杰.新常態下促進我國經濟穩定增長的宏觀調控政策取向[J].財會研究,2017,(4).
[5]祝寶良,閆敏.新常態下的宏觀經濟發展和政策取向[J].桂海論叢,2015,(3).
[6]謝海東,郝奕博.經濟新常態下不良貸款的宏觀外因測度及調控政策取向[J].經濟問題,2017,(7).
作者簡介:王增慧(1990-),女,山東青島人,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審計碩士,助教,單位:武警后勤學院,研究方向:國防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