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
【摘要】輪機專業主要是面向船舶的設計與制造,在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推進下,我國大多數高校對輪機專業學生的培養偏向應用性方向,致力于向社會輸送有創新能力和實踐技能強的人才,在大部分高校的課程體系優化過程中,主要通過結合前沿技術,對現有的專業教材不斷擴充和更新,在實踐能力的培養上,通過校企合作、定向培訓的方式提升學生創新實踐技能,從而推動校企合作實訓項目的雙贏。本文主要從目前我國輪機工程專業教學現況入手,探究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并探討具體實踐策略,僅供業界參考。
【關鍵詞】輪機工程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 ?實踐
我國大多數高校開辦輪機工程專業的初衷是培養該專業學生理論素養以及實操技能,能夠為輪機制造業發展做出貢獻,結合新課標的具體要求,輪機專業學生培養偏向應用型方向,所以高校應該對輪機專業培養規劃和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改革,通過校企合作等措施制定符合社會發展的教育模式,促進高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進而振興我國整體船舶工業,提升行業發展。
一、積極構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新模式
就目前大量的實踐研究表明,我國大多數高校在輪機專業學生的培養方向上與社會發展之間存在分歧,很多學生畢業后并不能適應行業發展,在工作中也難以發揮大學所學的技能,這就充分反映了高校在教學中,應該多方面注重學生的培養,對傳統的課本教材內容和原有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以學生實操能力的提升為主,構建人才培養新模式,積極采取校企合作培養途徑,優化學生學習過程中各項評估工作,致力于提升學生應用能力,提高輪機專業學生畢業后在本行業的留存率,建立豐富的教學實踐體系,完善教學計劃、實訓計劃、考核形式等,使學生在校期間充分接觸行業優秀企業的運行發展,為以后的職業規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新模式實踐探討
(一)充分調研輪機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高校科研人員應該積極研究和借鑒教育行業的發展風向標,充分調研同專業其他國內外高校的培養模式和方向,學習他校好的方面,例如國外船舶類專業突出的高校“美國商船學院”“美國加州海運學院”等,充分了解他們在培養學生實踐環節的優秀做法,結合自身情況加以運用,國內高校在輪機工程專業的航運管理方向培養較多,但是設計類和制造類方向培養院校卻少之又少,但對比我國輪機船舶行業的發展,船舶設計和制造已然落后于世界強國,所以有必要對其研究方向做以調整,制定新的培養模式,優化和細分學生從事船舶行業的知識結構,致力于更多地培養符合行業需求的人才。
(二)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在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中,學生的職業精神和綜合素養也顯得格外重要,所以高校在教育過程中,除了專業技能和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高校教師也應當注重學生專業素養的提升,培養他們愛崗敬業的態度,在開展教學研究時,應該積極采用先進技術手段,向學生介紹行業前沿性、趣味性的知識,激發學生對輪機專業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借鑒其他高校培養方略,開展各類學習和競賽類活動,豐富學生視野,提升學生對輪機專業學習的熱情。在不同的比賽、科研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互相協作精神和團隊素養,引導學生不論是在學習還是實訓中,都要保持良好謙虛的心態,面對挫折不屈不撓,面對榮譽戒驕戒躁,這樣才可以為日后的就業開啟良好開端。
(三)結合行業需求創新教材內容
輪機專業作為一門應用型培養專業,它要求學生不僅僅掌握書本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將理論運用于實踐,所以高校教研人員應該根據行業發展現況,大量收集相關資料,結合現如今典型的行業案例,對輪機專業一些教材內容進行補充和重編,作為校級教材為學生發放參考,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行業最新技術,在重編教材時應該注重刪減,將重復出現和過于陳舊的內容進行適當刪除,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也能提高教學效率,使教材可以在學生學習中發揮最大的效益。同時,除了整合資源重編教材,高校教師也應該同時制作PPT課件,準備與教材同步的多媒體課件,利用視頻、音頻、圖畫等形式,讓學生可以多方面了解船舶設計、制造相關專業知識,優化教學形式,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四)優化和改革校企合作的實踐環節
在以往的高校人才培養中,就已經有校企合作的項目,但是很多學校僅僅存在這一教育模式,并沒有對其做以很好的規劃和落實,大學生經過校企合作的實訓后也沒有學習到有價值的知識,所以對校企合作培養實踐環節的優化和改革,也是值得高校和合作企業共同研究的問題。在校企合作中,校企雙方應該打破原有的合作模式,開啟定向實習機制,優化工作評估考核流程,輪機工程專業大學生通過簽訂實習合同,校企雙方應該充分考慮該學生的專業情況、特長技能進行定向安排,讓每一位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后可以找到自身定位,發現自己的長處與閃光點,通過一系列的親身體驗和經歷,實習學生也可以充分了解到骨干企業的發展方向,清楚船舶制造業的設計、生產流程,并能較好地掌握相關技能。此外,優化評估機制也是非常重要的,校企雙方可以根據實習生的工作表現、畢業設計水平來評定其綜合能力。通過校企合作培養新模式,可以讓大學生及時跟蹤行業內前沿技術,能夠充分發揮大學生自主實踐、團隊協作和創新創業的精神,這樣才能進一步達到高校大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的目標。
三、總結
綜上所述,輪機工程專業不同于其他類型專業,需要學生掌握理論和實操兩方面的知識,并且對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這就需要高校及時創新教育方式,校企合作不失為一個首選模式。但在實際的落實過程中,需要校企雙方不斷優化和改革各項內容,共同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實習平臺,在企業實習中進一步鞏固在校所學知識,在工作一線感受行業前沿的發展,幫助學生充分了解輪機工程領域的發展前景,并為學生自身職業規劃建立良好的基礎,引導學生在實習工作中全面提升自我,為我國輪機制造業的未來發展輸送實用性人才。
參考文獻:
[1]徐忠忠,江梓瑜,劉鵬祖,張世磊.基于IDE模式下輪機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探討[J].內燃機與配件,2018,(22).
[2]溫華兵,楊興林,劉煒,陳寧,馮國增,孔祥雷.輪機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及其實訓平臺建設[J].船海工程,2014,(01).
[3]鄭學貴.高職輪機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