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劍凌
【摘要】 草長蔦飛的青春,卻突然如琉璃般被生生粉碎,而當真相浮出水面后,帶給我們這樣的警示:青少年對世界的了解有一定的偏激性,特別是當他們感到美麗、純粹、真實的東西及夢想被破壞和摧毀時,恨意便開始萌發和蔓延,所以教育工作者們,在面對學生的成長問題時,請多一些理解、包容和冷靜。
【關鍵詞】 動機 ?警示 ?校園
一、東野圭吾其人
《放學后》的作者是1958年2月出生于日本大阪的東野圭吾,他從大阪府立大學電氣工學專業畢業后,曾在某公司擔任技術工程師一職。1985年,他創作的《放學后》獲得第31回江戶川亂步獎,從此開始了專業寫作。代表作有:《秘密》、《白夜行》、《新參者》等等。
二、《放學后》其書
同是清華女子高中的數學老師和射箭社的顧問前島,最近總覺得有人企圖謀殺他,但幸運的是三次他都僥幸逃脫。與前島的幸運相比,訓導主任村橋和體育老師竹井就沒有那么幸運,他們一個中毒死于密室,另一個身亡于運動場,而自以為已脫離危險的前島,卻在放學后被人刺中倒在了血泊中……。
三、《 放學后》的寫作特色
(一)精巧細致的本格推理
本格推理是一種推理小說流派,其特點是通過邏輯推理展開故事情節,有密室殺人、孤島殺人等詭計類型,而《放學后》就呈現了密室殺人技巧。村橋是女子高中的訓導主任,當他被人發現死在男更衣室時,現場就是完美的殺人密室。有人用一根木棍將男更衣室的門從里面緊緊頂住,從外面怎么也開不了門,前島和射箭社部長杉田惠子只能合力將門撞開,繼而發現了角落里的村橋。雖然后來北條雅美完美地推理出了兇手將女更衣室的門鎖貍貓換太子的伎倆,但卻不是真正解開了密室之謎。而真正的密室之謎是這樣的:兇手或幫兇用來頂門的并不是木棍,而是一只細細的黑箭,在破門而入的一剎那,它被兇手或幫兇不動聲色地撿起放入了箭筒,而木棍則是黑箭的替身,只是為了讓人們相信村橋是自殺而亡。
(二)明暗交集的線索構造
在《放學后》中,東野圭吾采用了明暗交集的雙線結構方式,明線是校園殺人案,暗線則是裕美子殺夫案。當校園兇案還未發生時,前島就經歷了三次歷險:一是差點讓人撞下月臺,二是浴室遭遇觸電設備,三是險被墜落的花盆爆頭。雖然作者已多處暗示前島妻子俗美子有問題,但讀倒最后一頁才明白校園殺人案與殺夫案是二起完全不相干的案件。當二位老師先后被殺后,讀者自然會將他們的死與裕美子聯系起來,猜測他們是因與裕美子有染而被殺害,直到最后才知道:一個為女學生的報復殺人,另一個則為主婦設計殺人。東野圭吾巧妙地明線與暗線互相交集,在迷惑讀者的同時也使故事情節變得更加引人入勝。
(三)對殺人動機的深刻剖析
據說《放學后》在參與江戶川亂步獎評審時,曾有評委提出:殺人動機缺乏說服力,相反筆者卻認為此書對殺人動機的剖析深刻而鮮明,很有說服力。在二位老師相繼被殺后,大谷警察曾去前島家中拜訪,并談到了殺人動機。高原陽子登山扭傷了腳,前島將她背下了山,她因這件小事而對前島另眼相看和抱有好感,但反過來也有這種可能,她們也會因為一點小事而謀發殺機。前島告訴大谷:對高中女生來說,最重要的應該是美麗、純粹、真實的東西,抽象的回憶或夢想對她們來說也很重要。她們感恩別人的關懷,反過來她們也憎恨企圖破壞或者想從她們手中奪走這些重要東西的人。此外,她們還有可能出于友情而去協助犯罪,她們不管兇手是誰,都本能地理解兇手的切膚之痛。
女子高中在暑期舉行了為期一周的社團聯合集訓,當然射箭社和前島老師都有參與其中。集訓的第三天晚上,因為同宿舍的杉田惠子去了餐廳找前島,所以只有宮坂惠美一個人在房間里休息,她感覺有人在門縫里偷看,所以慌忙跑去關門,卻看見了村橋和竹井從廊橋走過,要命的是他們正好看到了惠美的自慰行為。如果二位老師能將惠美的秘密埋藏在心底也就不可能有后面的悲劇發生,但自殺未遂的惠美感覺他們看她時眼神與看別的學生完全不同,那眼神分明是在回想她那天晚上不堪回首的樣子,于是當杉田惠子為了阻止惠美再次自殺而半認真地說,該死的不是你,而是那兩個人時,惠美改變了主意,繼而下定了決心,于是在惠子的默許和協助下,悲劇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四)個性鮮明的人物描寫
在《放學后》中,東野圭吾沒有濃墨重彩地描寫書中人物,但他們鮮明的個性特征卻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最據個性的便是前島和高原陽子:前島因為受不了學生們的視線,所以上課時從不說和課業無關的話題,被學生們稱為 “上課機器”。雖然和學生們的相處還算融洽,但前島骨子里其實很自私和冷酷,因為認為當了父親會很麻煩,他便毫不留情地扼殺了妻子肚子里的小生命,以至后來惹來一系列的危險。陽子的母親去世后,她一直和女傭生活,但父親卻趕走了女傭帶了年輕女人回家來,于是她開始吸煙和飆車。而實際上陽子是個很重感情的女生,因扭傷腳被前島背下山后,她就認定前島是個有人情味道的老師,所以在前島遇到危險時她總是出手相助。
四、來自校園的警示
《放學后》不只是單純的校園推理小說,書中還多次提到了老師與學生間的關系問題,別的老師與學生雖也有矛盾但尤以村橋與學生的關系最為緊張。村橋的理想是學當數學教授,勉為其難當了高中老師后,抱怨學生干了壞事,抱怨工資偏低等等已成他的生活日常。因為缺乏老師應有的職業道德,所以他對學生沒有耐心只有嚴厲,他毫不留情地將高原陽子的頭發剪得亂七八糟, 以至讓陽子想到了要制造一起他非禮女生事件,給他貼上“強奸犯教師”的標簽,陽子的報復行為還未能實施,村橋卻已被人毒殺在更衣室內,顯然還有人比陽子更恨他,當然毒殺村橋的不是別人而正是被村橋窺探了隱私后完全失去自尊的宮畈惠美。
雖然學生謀殺老師的故事發生于小說中,但卻以給我們這樣的警示:青少年正處于人生觀的形成時期,他們對世界的看法具有偏激性,不經意間的一句話或一個細小的行動,都可能傷害到他們并造嚴重后果。所以對教育工作者來說,應給予學生們足夠的理解、包容和耐心,把他們當朋友并陪伴他們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東野圭吾:放學后[M].南海出版公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