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春青
摘要:會計職業道德是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征的、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這些行為準則規范是會計人員誠信的表現。在我國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過程中,出現諸多由于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標準下滑而引發的違反會計職業道德的問題,造成許多嚴重的后果,因此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會計人員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會計職業道德;目前現狀;形成原因;完善對策
社會上各種行業都有其自身形成的職業道德,只有遵守其中的職業道德,社會上的各行各業才會井然有序的工作。廣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狹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在一定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一定職業特征的、調整一定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
一、會計職業道德概述
會計職業道德,是指會計人員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征與職業關系的行為規范和準則,是基本道德規范在會計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其基本要求是: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準則、提高技能、參與管理、強化服務八個方面內容。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忠于職守,熱愛本職工作,不搞虛假,遵紀守法。同時,還要求財會人員正確處理責權利三者的關系。會計職業道德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它較多地關注公眾的利益,且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廣泛的社會性。會計職業道德是對會計法律制度的重要補充,它是規范會計行為的基礎,是實現會計目標的重要保證,是會計人員提高業務素質的內在要求。
二、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
在當今一些企業中,特別是一些小型的綜合企業,工作量小平時業務量也較少,所以會計部門的工作都是比較輕松簡單的,導致了工作人員工作松散,一部分會計人員缺乏愛崗敬業的職業素質,他們滿足于現狀,沒有進取心,認為會計工作既復雜又枯燥。再者有些人員認為做會計工作沒有前途,想要離職本崗位。還有些人員根本就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不按照會計行業的規章制度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正確的會計核算,反而打破基本原則,違背會計職業道德,任意記錄企業的經營活動。
三、會計職業道德現狀的形成原因
在現代企業建設中,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誠信制度,是建設現代企業的必要條件,也是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但我國企業會計職業道德評價體系還處在起步階段,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在組織機構、評價方式、評價指標等方面還不完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一)社會大環境對會計職業道德的影響
在目前,我國正處于重要的轉型時期,互聯網的發展強烈地改變著我們社會的原來本有的一些特征,所以這就對我們的道德底線發起了嚴峻的挑戰。各行各業由于長期沒有足夠重視道德的教育,在社會就產生了重利輕義,貪污腐敗的壞作風,在社會大環境下,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肯定受到各種影響。所以相應的價值觀慢慢地也會發生大轉變。
(二)會計行業環境污染了會計職業道德
會計工作者他們自身的利益都是和所在公司有著直接關系。在現實工作中,有些單位的領導就是為了追求一些蠅頭小利,不顧全大局,就要求或威脅自己單位的會計從業人員對財務報表及相關報表進行變造偽造甚至銷毀。這時會計從業人員陷入了兩難的困境:如果去無條件迎合上級,對企業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進行造假或者適當地包裝,就會陷入做假賬的行為,甚至有可能會走向犯罪道路,如果我們在從事工作中堅持遵守會計法律法規和道德,拒絕做假賬甚至不聽上級的錯誤指導,可能就會受到負責人的報復。在面對兩難抉擇時,會計人員由于頂不住負責人的壓力或是受到物質上的誘惑,一般會選擇第一種。 因此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的高低和單位領導素質的高低是密不可分,如果單位領導、負責人有較高的素質道德,一定會讓會計工作者不斷地提升自身素質。
(三)對違反會計法規處罰的力度不夠
從整體上看,我國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健全的法治社會,所以在約束某些會計行為的法律法規并不具有強制性和可操作性,而且相對來說會計從業人員應自覺遵守和執行會計職業道德,會計從業人員抱有圖懷不軌的心理就從里面找到了漏洞。
(四)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滯后
高尚的道德觀念并不是人生下來就有的,也不是說剛剛工作起就形成了正確的職業道德。在對會計工作者開展道德教育時,不光需要對會計工作者開展較為正規的道德教育,還需要不斷的對會計工作者的自身行為進行規范,這必須要始終落實到會計工作的生涯里,然而,我國的職業道德教育情況并不是很好。要想讓國內市場獲得健康發展,使我國會計行業能夠有序地發展進步,就必須要凈化目前的會計信息市場,而進化會計信息市場的根本就是要提高會計職業道德。
四、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對策
由于造成會計人員道德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提高會計職業道德標準也應當采用多種措施進行綜合治理。
(一)完善制度,建立健全會計法律法規體系
會計職業道德貫穿于會計工作的始終,引導和制約著會計人員的行為,調整著會計人員與社會、不同利益集團以及會計人員之間的關系,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首先,建立完善的相關的規范體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健全法律法規,要針對社會現象對現行法律法規查缺補漏,對于具體行為應該制定更為詳細的規章制度,使每個會計從業人員都能夠更為全面系統的了解關于會計職業道德的相關規定,從而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加大懲罰力度,實施獎罰機制。建立起會計職業道德的獎懲機制,是會計職業道德他律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會計職業道德體系時,還必須建立相應的獎懲機制,使會計人員認識到,喪失道德的成本大于獲得的收益,從而使其出于利害關系考慮,為獲得獎賞,或為免于受到懲罰而不得不遵循原則和規范。
(二)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首先,要加強在校生的職業道德教育,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和道德責任感、運用法律的手段進行自我保護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職業判斷和職業道德準則的能力。
會計職業道德觀念教育是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第一步,是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基礎。
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教育這是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核心內容,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應貫穿于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始終。
會計職業道德警示教育是指通過開展對違法會計行為典型案例的討論,給會計人員以啟發和警示。根據不同的教育對象,選擇一些違法會計行為的典型案例和違反會計職業道德的典型案例,開展廣泛深入的討論,從而提高會計人員的法律意識和會計職業道德觀念,提高會計人員辨別是非的能力。
與會計職業道德相關的教育主要有形勢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等。
(三)健全監管機制,完善獎懲制度
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是一項涉及面廣的社會系統工程,任重而道遠。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 隨著會計改革不斷深入,會計行業越來越為世人所矚目,講求會計誠信,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尤為重要,加強我國會計倫理道德建設也勢在必行。
引入完善的職業道德評價體系,建立個人信譽檔案,規范會計行為,營造懲惡揚善的輿論氛圍。職業道德評價體系是比會計相關法律法規更為嚴格的道德準則。是從業人員業務執行的指南針和方向標,有利于從業人員更好地規范自身行為。堅守核心理念不動搖。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境界,主動地遵守各項道德準則。同時,應當建立會計人員個人信譽檔案,對具備良好職業操守的人員進行表彰,對違法亂紀的人員實行必要懲罰,持續跟蹤記錄個人的從業歷史,規范會計行為,營造出懲惡揚善的良好輿論氛圍。強化職業道德的宣傳與教育力度,執行嚴格的會計人才輸出理念。必須擺正職業道德教育的位置,加強高校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在教授基本會計實務的同時,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培養明辨是非的能力。把職業道德的熏陶貫穿在整個學習、培養生涯之中。執行嚴格的人才輸出理念,才能真正從會計人員的“輸出口”降低從業人員違法亂紀的概率。
建立嚴格的會計從業的法律法規與后續監管體制,從根源上杜絕會計違規的土壤。必須建立健全的會計法規體系,讓會計行為做到有法可依,杜絕出現“違法行為無法懲治和度量”的尷尬局面。在后續監管體制方面,加強對會計人員在后續工作上的持續監督,企業在保證會計人員審核獨立性的同時,加強會計人員的內部稽核,使會計核算和會計管理工作有序、健康、高效的運行。
參考文獻:
[1]楊嵐馨.關于會計職業道德的探討[J].時代金融,2017(06):188.
[2]劉濤.關于會計職業道德的探討[J].時代農機,2017(02):138-139.
[3]王麗娜.關于會計職業道德的幾點思考[J].全國商情,2016(25)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