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剛
摘 要:受不良社會環境因素、高校因素、大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當前,大學生群體中考試作弊、作業抄襲、論文寫作中學術不端等學業失信問題日益凸出。學業失信不僅敗壞了社會誠信風氣,阻礙了高校創新教育的進一步發展,而且不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長。文章闡述了當代大學生學業失信的具體表現,分析了當代大學生學業失信的成因,提出了有效加強當代大學生學業誠信的具體途徑。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學業誠信
誠信,是優秀傳統美德,是基本道德規范,更是新時代的中國應該大力弘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要率先垂范積極踐行誠信,首先要體現在學業誠信領域。學業誠信是大學生安生立命,為人處世的基石。若基石不穩固,于大學生自己,于高校,于社會都是極其有害的事情。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生中的學業問題日益突顯,大學生學業失信問題為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方面。直面大學生的學業誠信問題,探索原因積極應對,是當前高校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當代大學生學業失信的面面觀
學風建設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方面,學業誠信的引導,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應當說,在這些方面,高校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學風整體上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大多數學生在學業方面都能自覺遵守誠信的要求,求真務實,踏實勤奮,著力于自己知識的豐富,能力的提升。然后,不可否認的是,仍有一些同學不能恪守誠信,在個人學業方面弄虛作假。大學校園里的大學生學業失信行為,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學習中的失信行為
學習依然是大學生在大學期間的主要活動,學習和成才成正比例關系,只有經過勤奮、刻苦、踏實、嚴謹的學習,大學生才能成為高校的專業人才。但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態度消極散漫。他們把大量時間用在了學習以外的事情上,在學習上不愿意投入時間和精力,為了應對嚴格的課堂考勤制度,出現了找人代為考勤簽到、找理由逃課、找同學代替上課等各種學習不誠信的行為。即便是現在高校教學中普遍使用了諸如“雨課堂”“課堂派”等各種網絡軟件系統嚴格考勤,但部分大學生仍然能夠想到考勤作弊的方法,可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各種課程作業中的不誠信行為更是層出多樣,一些同學對老師布置的作業不重視,將網絡上面找到的資料直接復制粘貼草草了事。還有部分同學直接抄襲同學的作業,甚至找同學幫忙寫作業或者去網絡找“代寫槍手”。
2.考試中的失信行為
考試是公平、公正地檢測人才和選撥人才的一種手段,而作弊則破壞了這種公平、公正的原則,一方面使“學”有識、“才”有能的人失去機會,另一方面則使那些“學無識”、“才無能”的人有可能得逞。[1]大學生考試作弊如同企業做假賬、生產假冒偽劣產品一樣,是對誠信這一人類社會基本道德準則的違背。[2]大學校園中仍然流行著“臨陣磨槍,不快也光”這樣一句俗語。部分同學由于平時課程學習不努力,將個人時間都花在了談戀愛、打游戲、做各類社會兼職等與學業無關的事情上面,因而,每當考試周的時候就千方百計應付考試。盡管各大高校都出臺了嚴格的考試規章,但大學生在各種考試中作弊的現象屢禁不止,出現了諸如在考試夾帶、臨場切磋、請人代考或者用通訊工具作弊等考試不誠信行為。
3.論文寫作中的失信行為
大學生論文寫做中的失信行為主要包括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抄襲剽竊他人觀點、偽造數據、偽造注釋和參考文獻等學術不端的行為。大學生的論文寫作主要涉及畢業論文的寫作、課程論文的寫作、以為獲得保研資格或著評獎評優的論文寫作等幾個方面。大學生的畢業論文是一個畢業生數年來學習的回顧與成果展示,代表著高校畢業生接受完高等教育的學識與水平。[3]然而,由于部分大學生在求學期間知識積累的不夠,閱讀的少量,導致個人在畢業論文寫作時無話可說,加之網絡信息工具獲悉信息的便捷性,他們選擇找出同類的文章經過簡單的剪貼拼湊加工形成了自己的畢業論文,造成了自己的畢業論文毫無創新性可言。與此同時,部分同學為了獲得保研資格、先進榮譽和獎學金,甚至去網絡上找“網絡槍手”代寫文章,還有同學甚至找人在他人發表的文章上面加上自己的署名,這些不誠信的行為不僅是對刻苦學習的同學極大的不公,更是助長了校園的歪風邪氣,是對整個社會誠信體系的侵蝕,是對教育公平的極大挑戰。
二、當代大學生學業失信行為背后的成因
大學生之所以鋌而走險,出現了在學習中懈怠、在考試中作弊、在論文寫作中抄襲等學業失信行為,必有其功利的動機。深究其背后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上不誠信行為的不良示范
環境對大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誠信的社會環境能夠促進大學生的誠信品質的形成,否則,就會導致失信行為的發生。當前我國正處于新一輪的社會大變革之中,在經濟層面,隨著我國經濟的深入發展各種拜金主義觀和功利主義觀盛行,能夠賺錢、能夠盈利、能夠提升社會地位等各種錯誤負面的觀念深入大眾群體心中,這也因此導致了部分大眾群體在人際交往中失去誠信,產生了不以誠信為榮,反以為恥的的錯誤認知。在政治層面,盡管我國在社會反腐敗層面取得了巨大的從成就,腐敗的不利局面有所改善,但仍有一些學術腐敗的現象出現。在文化層面,我國在積極擴大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國積極交流的同時,也使得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一些“喪”文化乘虛而入,深刻影響著青年一代的發展。在社會上種種不誠信行為的影響下,部分大學生心態浮躁、不能靜心學習,急于追求功利,迫切想要獲得成果,因此出現了一些違背誠信原則的學業失信行為。
2.網絡工具獲取信息的便利
網絡的普及與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深刻地改變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方式,給我們的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而在網絡依賴群體中,青少年應該占據大多數,尤其是當代青年大學生對網絡更加青睞。一方面網絡為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提供了便利,但與此同時也造成了大部分學生對網絡的過度依賴,因而影響到個人學業的發展。由于網絡資源的觸手可得,這直接導致了大部分同學在論文寫作的過程中抄襲成風,他們通過各種搜索引擎抄襲他人研究成果,剽竊他人研究思想,偽造他人研究數據,甚至有的同學奉行直接拿來主義,將別人論文片段直接復制粘貼在自己的論文當中。由于缺乏閱讀與實踐,使大部分同學逐漸失去了獨立思考和獨立創新的能力,導致了他們在未來步入社會的求職過程中毫不競爭力可言,因此這也是我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一大損失。
3.學業誠信制度的不完善與教育的乏力
教育是加強改進學風和學術道德建設的基礎,對學術規范的無知和意識薄弱是導致學術不端的重要原因。[4]有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都缺乏對學生進行學術道德教育和學術規范教育,這也導致了大部分同學對“學術道德”“學術規范”“學術不端”等認識模糊,進而導致了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出現了種種抄襲剽竊偽造的現象發生。即使目前部分高校已經開展類似的課程,但教育對象僅僅局限為研究生,筆者認為學術道德的培養應該從大學生的本科階段著手抓起,在目前我國本科生教育繼續擴招的這種形勢下,我們在注重教育“量”的同時,同時也應該重視提升教育的“質”,來廣泛開展大學生的學術道德教育與學術規范教育。
4.大學生對學業認知的錯位及自控能力的薄弱
自我認知能力對大學生能夠健康成長成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我認知不僅能盡快的幫助大學生確立生活和學習的奮斗目標,還能激勵他們發奮圖強,立志成才。而當下高校中的部分大學生群體仍然對自己的進入大學該做什么存在著迷茫,只是機械式的跟進高中模式,并沒有開啟一個大學模式,只知道應該學,應該參加活動,應該按時上課,不掛科,并沒有明白為什么要做,做的目的是什么?還有部分同學,在經歷了高中艱苦的學習生活之后,步入大學校園不能嚴格要求自我,面對新鮮事物的誘惑開始放縱自我,抱著過一天是一天的心理,完全不知道自己讀大學生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當面對課程作業的壓力、考試的壓力、論文寫作的壓力的時候,只好通過動心思找捷徑等學業失信的行為意圖過關。
三、加強當代大學生學業誠信引導的途徑
新時代高校的一大根本任務就是做好立德樹人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5]學業誠信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何來責任與擔當。為此,高校應該積極加強大學生學業誠信的引導,營造良好的校園學風和誠信風氣,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大學生的學業誠信意識,讓大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自覺踐行誠信。
1.加強校園誠信文化建設,打造求知求實的優良學風
誠信的校園文化氛圍和優良的學風氛圍是影響大學生學業失信行為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首先要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入手,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加強誠信文化的宣傳。可以在校園微信公眾平臺和網站主頁上面推送有關誠信主題的軟文。此外還可以在校園的走廊、教室、食堂以及圖書館等校園的公共場所中張貼有關誠信的名言警句,通過校園文化宣傳欄張帖關于誠信主題的海報。另外還可以舉辦關于誠信的主題學術講座和論壇,開展誠信征文比賽,辯論賽,知識競賽,以及海報設計等活動,讓大學生都能夠積極的參與其中。通過各種廣泛的宣傳教育,讓大學生都能夠樹立誠信觀,積極踐行誠信。其次,要積極打造求知求實的優良學風,要加強對在校大學生的學業考核力度,考核的內容可以包括大學生課程考試成績、在校閱讀量、課程作業完成的質量。此外可以將大學生每學年的期末考試成績以掛號信的方式寄給家長,讓家長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在校狀況積極督促學生。
2.拓展高校圖書館的功能,防治學術不端
網絡信息時代,高校圖書館以其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優雅舒適的閱讀環境、先進的服務設施和契合用戶需求的服務內容與方式等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用戶,成為用戶開展學術研究的重要陣地和有效的資源利用平臺。[6]圖書館在防治大學生學術不端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優勢,高校應該積極拓展圖書館的功能,防治學術不端。首先,可以在圖書館的主頁上面設置有關學術誠信的警示標語,在學生檢索文獻的時候提示學生。其次,可以進步優化圖書館的論文查重系統,在論文查重系統中加入作業查重系統,并向全校師生免費開放。最后,在新生入學的圖書館課程培訓的當中,可以向學生發放學術誠信管理手冊,引導大學生做到學術誠信。
3.依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加強學術道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規范大學生行為、激發大學生精神動力、塑造大學生個體人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政課教師應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將學術道德教育的內容融入到思政課堂的授學過程當中,注重誠信教育和學術道德教育的有機結合,一方面在給學生灌輸學術誠信、學術道德、學術規范的知識的同時。另一方面,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可以通過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專題討論、分享課堂學習心得、學生參與專題課堂模擬授課等方式,讓學生都能領悟體會學術誠信的重要性,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將學術誠信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4.完善學業誠信管理規章體系,對失信者嚴懲不貸
目前,絕大部分高校已經建立了學業誠信的規章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學生的學業誠信水平。但是部分高校在大學生學業的評價體系方面仍然不夠完善,存在著唯學習成績、唯論文發表數量等不合理的評價體系。此外,還存在學信誠信監督不到、對失信者懲處力度不嚴等問題。因此,高校要加快完善學業誠信管理規章體系,在大學生學業誠信管理、監督以及學業評價體系方面做到科學合理。與此同時,要加快建立完善大學生學業誠信檔案,對失信者在評獎評優中實行一票否決制,并記入個人學業誠信檔案,讓失信者寸步難行,捍衛學業誠信。
四、結語
百年前,教育家陶行知在《為考試事敬告全國學子》一文中指出,學生考試作弊之害有五:“曰欺親師,曰自欺,曰違校章,曰辱國,曰害子孫”。[7]其實,大學生的學業失信行為之害同樣如此。開展大學生學業誠信教育,引導大學生積極踐行學業誠信的任務任重而道遠,不僅需要高校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還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的營造和大學生努力提升自我道德素質。只有充分發揮社會和高校的“他律”作用和學生的“自律”作用,才能真正改變大學生學業失信的不利現狀,讓每位大學生將學業誠信作為學生的使命和追求理想目標的義務與職責。
[參考文獻]
[1][2]姜萍.《誠信與未來》[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08.
[3]鄭少珍.高校學生學業誠信教育亟待加強[J].文教資料,2014(19),119-120.
[4]岳云強.學術誠信、學術不端與學術規范——關于高校學術道德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4(02),72-77.
[5]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5-05.
[6]崔林. 防治學術不端維護學術誠信——網絡時代高校圖書館功能的新拓展[J].圖書館建設,2018(10),67-70.
[7]胡曉風.《陶行知教育文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01.
(作者單位:中國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