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對文化整體的要求提高,對舞蹈專業教師帶來了一定的教學壓力。如何培養更優秀的舞蹈人才是教師需要考慮的重點。舞蹈教師通過民族文化與教學實踐的有效結合,能夠改善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民族舞蹈文化;舞蹈教學;實踐融合
【中圖分類號】J613.6 【文獻標識碼】A
目前,我國舞蹈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舞蹈教師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模式,以保證教學質量有效提高。民族舞蹈文化對于舞蹈教學而言至關重要,讓學生了解舞蹈文化,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舞蹈修養,實現舞蹈教學的真正目的。
一、我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現狀
(一)缺乏舞蹈的實質性認識
目前,我國舞蹈教學模式較為傳統,教師通常以提高學生舞蹈技能為根本目標,影響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于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不斷提高,無形中為教學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因此,舞蹈教學工作者要重視學生的全面性培養,促進我國文化傳承的順利進行。舞蹈教師對于學生內在素質的提升不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單純以掌握基本舞蹈技能為主,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學方式較為傳統。由于舞蹈教學方式較為落后,很難與我國民族舞蹈文化相結合,學生對于舞蹈的學習只停留在表面。
(二)忽視了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
舞蹈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影響,對于學生的舞蹈教學只是停留在動作的規范上,忽視對學生進行文化內容的教學。因此,學生很難真正理解舞蹈動作的內在含義,對舞蹈學習比較機械,教學氛圍較枯燥、單一,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1]舞蹈教師單一地對動作進行指導,忽視了舞蹈中所蘊含的文化寓意,這種教學方式很難幫助學生真正掌握舞蹈技能,教學質量一直比較低下。學生對于舞蹈的學習過于死板,很難掌握舞蹈動作的文化內涵,影響了學生民族精神的發揮,阻礙了教學目的的達成。
(三)缺乏系統的民族舞蹈理論教學
目前,在我國高校民族舞蹈教學過程中,缺乏系統、科學的理論教學模式,學生接受能力、領悟能力各不相同,沒有針對性地進行理論教學引導,容易影響學生民族舞蹈綜合能力的提升。教師對于舞蹈教學抱著完成教學任務的心態,學生很難真正理解舞蹈理論,阻礙了學生舞蹈能力的發揮,教學效果無法有效提升。缺乏系統的民族舞蹈理論教學,學生很難從根本上理解舞蹈動作的內涵,理論學習不夠扎實,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舞蹈表演實踐能力,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舞蹈鑒賞能力。
二、民族舞蹈文化在舞蹈教學中的意義及重要性
(一)民族舞蹈文化在舞蹈教學中的意義
1.實現舞蹈文化與舞蹈教學相結合
舞蹈教師的教學核心以學科本身為主,對于相關文化內容的講解十分有限,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了改善這一現象,教師應該重視舞蹈文化的結合教育。在舞蹈教學中融入民族舞蹈文化,能夠改變傳統機械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發揮。只有加強與民族舞蹈文化的有效結合,才能保證學生從根本上了解舞蹈,進而更好地進行創新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靈活運用教學知識。
2.加強學生對民族舞蹈文化的認知
在舞蹈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對民族舞蹈文化的認知,能夠提升舞蹈表演的豐富性,讓學生理解舞蹈動作。舞蹈教師通過加強學生對民族舞蹈文化的認知,可激發學生對舞蹈學習的興趣,進而更好地進行學習,對于動作的理解也會更加到位。舞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為學生講解基礎知識,還應該針對舞蹈搜索更多相關的民俗文化及風土人情,讓學生通過了解文化歷史,更有效地掌握舞蹈的精髓。教師采用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舞蹈表演技巧,進而提升教學質量。
(二)民族舞蹈文化在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性
民族舞蹈文化在舞蹈教學中非常重要,教師不應只通過肢體對學生進行舞蹈講解,而要讓學生對不同的民族舞蹈文化有所了解,突出舞蹈文化的重要性。舞蹈表演不只是需要動作的練習,為了增加舞蹈神韻,學生應該重視內心情感的表達,因此,民族舞蹈文化是舞蹈教學的基礎。舞蹈表演者傳達了一種美和文化,通過對文化作品進行分析解讀后,以舞蹈的形式表現出來,能夠呈現舞蹈的精髓,讓觀眾更加認可表演。因此,舞蹈教師應該積極融合舞蹈文化,讓學生感受到文化理念在舞蹈實踐中的有效性,不斷提升自身舞蹈綜合能力,實現學生的舞蹈夢。
舞蹈教師應該針對不同的舞蹈類型給予針對性的文化講解,在教學中融入文化概念,使學生能夠更詳細地了解文化,提高學習效率。舞蹈教師應該明確民族舞蹈文化對教學的幫助,積極學習舞蹈文化,在課堂上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專業教學,引導學生在平時的舞蹈實踐中融入文化理念。舉例來說,在朝鮮舞蹈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舞蹈的展現中一些內在的體現是非常困難的,表演者需要通過心理感知對作品了解后才能對舞蹈做出準確的理解。但在實際表演中,舞蹈學生只是簡單地通過動作的訓練達到成效,并沒有重視內心的表達,影響了最終的表演效果。教師針對這一問題,通過積極引導學生更多地了解民族舞蹈文化,能夠建立學生的民族精神,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民族文化作品的內涵,展現出舞蹈的靈魂,為表演增添色彩。在民族舞蹈教學中,教師通過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舞蹈文化,以及相關舞蹈者的生活、民俗,讓學生更深地了解到文化背景下的舞蹈形成歷史,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舞蹈,展現出舞蹈的更美風采,發揮自身更高價值。[2]
三、民族舞蹈文化與舞蹈教學的實踐融合
(一)站在民族文化角度,分析動作風格及韻律特點
為了幫助舞蹈專業學生提高舞蹈水平,教師需要站在民族文化角度,在教學活動中展開文化培養,根據不同舞蹈背景給予相應的指導。舞蹈專業學生通過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可以將舞蹈與文化有效結合,在舞蹈練習過程中,積極結合文化有效分析舞蹈動作,深刻掌握舞蹈動作的風格韻律。教師要在舞蹈教學中深入分析舞蹈動作的文化特征,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舞蹈動作的文化內涵,對于任何一種舞蹈形式都要有一定的文化了解,才能在實踐表演中發揮舞蹈的文化精神,也是對文化的一種傳承形式。
(二)民族服飾文化與動作風格及韻律特點之間的關系
民族舞蹈通常是文化發展的一種表現形式,不同的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內容,民族的風俗習慣、審美藝術等都體現在了民族服飾上。民族服飾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民族的文化及品味,中國各個民族都有著不同的服飾象征,在學習舞蹈時通過了解民族服飾,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民族服飾外觀的不同直接影響學生對文化的判斷,比如,藏族舞蹈要求學生穿藏袍,學生可通過舞蹈服裝直接感受民族文化氣息,通過服飾與動作的有效結合,可促進學生更容易理解動作,表演出更符合民族特點的舞蹈[3]。
(三)創新民族舞蹈教學方法
舞蹈教師通過舞蹈文化與教學的有效結合,可以創新舞蹈教學方法,改善傳統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了提高舞蹈教學效果,舞蹈教師應該積極創新,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提高實踐教學質量,保證學生舞蹈能力綜合水平的提高。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技術優勢,通過多媒體平臺積極引導學生學習文化內容,或將一些民族舞蹈視頻上傳到網上,方便學生有效地學習,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感受民族舞蹈的文化氣息。舞蹈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利用文化內容熏陶學生的思想,建立學生舞蹈學習的文化思維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情境。學生只有正確感知民族舞蹈文化,才能更好地與舞蹈動作相互融合,這種創新的教學方式能夠推動舞蹈專業學生對舞蹈專業內容的深刻理解。
(四)以民族舞蹈文化背景引導學生進入舞蹈課堂
要想提高舞蹈專業課程教學質量,需要積極將民族舞蹈文化融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有效地進行學習。在舞蹈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舞蹈文化背景的導入,培養學生的文化學習心態,不斷在教學實踐中調節教學方式,提高民族舞蹈表演風格,才能更清楚地明確舞蹈的民族精神和內涵。在民族舞蹈課堂中積極引進民族舞蹈文化背景,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基本動作訓練基礎上結合文化內涵,明白當地的民族文化情懷,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更多風土人情。
綜上所述,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積極引導學生更多地了解民族文化。學生在學習民族文化的過程中,能夠將知識轉化為舞蹈動作的神韻,有助于學生舞蹈綜合能力的提高,同時也是對傳統民族文化的有效傳承。隨著我國文化藝術水平整體發展,舞蹈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林燕妮.簡析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與民間舞蹈的教學策略分析[J].黃河之聲,2018(17):61.
[2]王磊.論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與民間舞蹈的教學[J].黃河之聲,2016(15):46.
[3]趙明.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與民間舞蹈教學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6(13):192.
作者簡介:王小林(1980-),男,漢族,四川綿陽人,本科,副教授,四川文化藝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舞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