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寶齊 于鑫
【摘 要】 目的:比較頭孢克肟和頭孢克洛治療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臨床效果。 方法:將61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按照給藥方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為29例與32例。對照組給予頭孢克洛治療,觀察組給予頭孢克肟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相關癥狀消失時間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結果:經治療,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3.75%,顯著高于對照組65.5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退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及咳嗽消失時間均顯著小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7.59%,顯著高于觀察組1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與頭孢克洛相比,頭孢克肟治療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臨床效果更顯著,安全性更高,應在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 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頭孢克肟;頭孢克洛;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84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8-092-01
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為兒科常見的一種感染性疾病,且呈現逐年上升的發展趨勢[1]。近年來,由于耐藥菌株逐漸發展成為較為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使得臨床經驗性治療失敗[2]。本研究主要對比分析頭孢克肟與頭孢克洛治療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組對象為2016年12月~2018年10月入住我院的61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將其按照給藥方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為29例與32例。對照組男16例,女13例;年齡7個月~8歲,平均(3.4±0.2)歲;化膿性扁桃體炎12例、急性支氣管炎10例、支氣管炎7例。觀察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6個月~9歲,平均(3.6±0.3)歲;化膿性扁桃體炎13例、急性支氣管炎10例、支氣管炎9例。經分析,兩組患兒在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主要包括:(1)年齡6個月~10歲;(2)臨床診斷為急性細菌感染性疾病;(3)體溫持續上升,且溫度均在38℃以上;(4)外周血白細胞計數(WBC)水平在10×109/L以上,中性粒細胞比例呈現出顯著上升的發展趨勢;(5)均在發病2d之內進行就診,發病之前未使用過任何抗菌類藥物。
1.3 排除標準
主要包括:(1)使用抗菌類藥物在1d以上的患者;(2)藥物有過敏體質者;(3)重癥或者并發其他感染病癥者;(4)有嚴重的心、肝、腎臟等功能衰退者。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頭孢克洛(上海美優制藥有限公司,H20041880)治療,給藥劑量20mg/(kg·d);觀察組予頭孢克肟(浙江莎普愛思藥業股份有限公司,H20060636)治療,給藥劑量4.0mg/(kg·d)。療程5d。
1.5 臨床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患兒咳嗽癥狀明顯緩解,聽診中肺部喘鳴音及啰音完全消失,經X線觀察肺部陰影完全消失;有效:咳嗽癥狀有所緩解,肺部喘鳴音與啰音有所減少,經X線觀察肺部陰影有所減少;無效:患兒咳嗽及肺部啰音未見顯著改變,喘鳴音與X線觀察肺部陰影未見明顯改變,甚至病情有加劇的趨勢,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對本文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經治療,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X2=6.346,P<0.05)。
2.2 兩組相關癥狀消失時間對比
經治療,觀察組相關癥狀消失時間均顯著小于對照組(P<0.05)。
2.3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2.50%)顯著小于對照組(27.59%)(X2=8.327,P<0.05)。
3 討論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感染性疾病,約為80.0%的患者由病毒而引起的,如甲、乙、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科薩奇病毒、麻疹病毒等類型[3]。常規靜脈滴注藥物成本高,且存在穿刺的痛苦,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尤其對于小兒患者而言,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療,為臨床治療帶來極大的不便[4]。因此,尋找一種有效治療的方法,且可克服靜脈滴注方法存在的缺陷,是臨床工作的迫切需求。轉換治療指的是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發病初期或者病情較為嚴重的時候,首先采用靜脈滴注給藥,待患者疾病得到控制后,再由靜脈滴注給藥轉為口服治療的方法。頭孢克肟屬于第三代頭孢類廣譜抗菌類藥物,其半衰期較長,具有較強的殺菌能力,對β-內酰胺酶高度溫度,極少誘導細菌產酶,對耐藥菌以及產酶菌的抗菌活力強度最大[5]。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從而引起發熱、心率加速、呼吸加快、機體代謝能力增強、炎性介質釋放,如果機體能夠得到合適的治療,上述癥狀往往可得以緩解。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兒各種臨床癥狀治療后均顯著緩解,且觀察組緩解所需時間均顯著小于對照組,證實兩種藥物均可有效改善患兒臨床癥狀,且頭孢克肟改善患兒臨床癥狀要快于頭孢克洛。
綜上所述,與頭孢克洛相比,頭孢克肟治療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臨床效果更顯著,安全性更高,應在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林慶秋.兒科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診治措施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0):135-136.
[2] 張倩.小兒呼吸道感染用抗病毒治療的不良反應[J].當代醫學,2011,17(28):145-146.
[3] 王強,宋益民.阿莫西林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8):59-60.
[4] 婁丹,吳娟.3種常用免疫增強劑治療要幼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療效對比[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5,5(5):893-894.
[5] 張虎,曹晉桂,焦力群,等.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藥譜的研究[J].空軍總醫院學報,2009,25(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