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怡
【摘 要】 目的: 探討奧卡西平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效果及對睡眠影響。方法:選取我院確診的84例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患者,均分2組,各42例,對照組予以神經阻滯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奧卡西平。觀察療效,并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評估睡眠情況。結果:治療后1周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4周后兩組臨床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觀察組PSQI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奧卡西平用于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短期內可有效促進神經阻滯鎮痛效果,還能改善患者睡眠質量。
【關鍵詞】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奧卡西平;治療效果;睡眠
【中圖分類號】R745.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8-108-01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是神經外科常見病,又稱“臉痛”,是發生于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反復發作的陣發性劇烈疼痛[1]。目前有關本病病因機制尚不明確,初步認為可能與小血管畸形、巖骨部位骨質畸形等有關。在神經阻滯治療基礎上聯合藥物治療是本病常見治療手段,但藥物的選擇種類較多,本研究特探討奧卡西平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效果及對睡眠影響,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確診的84例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患者,納入標準:符合三叉神經痛診療中國專家共識中相關診斷標準[2];≥18歲;發作期間未見明顯運動功能受損;患者自愿參與研究,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顱內病變;嚴重全身疾病或組織損傷;精神疾病;相關藥物禁忌癥者;繼發性三叉神經痛;伴發肝、腎功能損傷者;近1周內中樞神經鎮痛藥物治療史;病例資料不完整者。均分2組,各42例,對照組:男性19例,女性23例,年齡29-71歲,平均(42.36±5.08)歲,病程(2.05±0.46)年,其中6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高血壓;觀察組: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齡27-69歲,平均(40.69±6.31)歲,病程(2.12±0.65)年,其中7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高血壓。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神經阻滯治療,選擇阻滯部位,第I支痛、第II支痛和第III支痛分別選擇在眶上神經孔、眶下神經孔及頦孔。穿刺入孔,回吸無血液后注射1%利多卡因0.5ml,相應神經分布區域麻醉見效后緩慢注射無水乙醇0.5ml。神經阻滯治療當天禁止洗臉,若出現局部腫脹可冰敷。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奧卡西平(生產廠家:北京四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518)0.3g,3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臨床療效評估:顯效:治療后,疼痛癥狀完全消失為顯效;有效:疼痛癥狀較治療前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后,疼痛癥狀未見好轉。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1]。
采用PSQI評估睡眠情況,由19個自評條目和5個他評條目組成,參與計分的僅18個自評條目,評分分0-3個等級,總分0-21分,評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3]。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分析采用SPSS21.0軟件,采用(x±s)進行計量資料的描述,采用n(%)進行計量資料描述,采用秩和檢驗或
SymbolcA@
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評估
治療1周后,兩組臨床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164,P=0.030),且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95.24% vs80.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SymbolcA@
2=4.087,P=0.043)。而治療4周后,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0.957,P=0.339)。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PSQI比較
治療前組間PSQI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PSQI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2。
3 討論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是臨床常見病,目前尚無理想治療方法,常見方法有手術、注射劑藥物和特殊療法等。近年來研究[3]指出,奧卡西平用于原發性三叉神經痛鎮痛效果較好,且副作用較小。奧卡西平通過阻斷電壓依賴性鈉離子通道,能夠穩定過度興奮的神經細胞膜,繼而抑制反復神經放電,進一步抑制突觸傳遞興奮沖動,從而阻滯神經病理性疼痛過程。
治療1周后評估療效顯示:聯合奧卡西平治療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顯著較單純神經阻滯治療組高,而治療4周后兩組臨床療效無明顯差異。可初步認為神經阻滯治療后聯合奧卡西平治療能夠有效避免單純神經阻滯治療在短期內的鎮痛不足。治療4周后評估PSQI評分顯示:聯合奧卡西平治療組治療后PSQI評分明顯較單純神經阻滯治療組低,該結果和李升等[4]研究相符。PSQI是用于評估精神障礙患者睡眠質量情況的一種手段,其總評分越低表示患者睡眠質量越好,可見奧卡西平的應用能夠顯著改善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患者失眠質量。且研究[3]認為奧卡西平能夠和細胞漿內還原酶作用,產生10-單羥基產活性代謝產物,并經過腎臟排除,故不會產生自我誘導現象,加之服用奧卡西平后短時間內血藥濃度即可接近線性,便于控制藥物劑量,避免產生毒副作用。
綜上所述,奧卡西平用于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短期內可有效促進神經阻滯鎮痛效果,還能改善患者睡眠質量。
參考文獻
[1] 趙目光,趙坤,蘇紅軍,等.舒腦欣滴丸聯合卡馬西平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療效及對其睡眠質量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志,2017,44(8):1675-1677.
[2] 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功能神經外科學組.三叉神經痛診療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外科雜志,2015,53(9):657-664.
[3] 周圣軍, 楊劍宏, 黃悅士. 拉莫三嗪與奧卡西平對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患者疼痛和睡眠質量的影響[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6, 32(9):803-805.
[4] 李升,向紅,黃玉珊,等.奧卡西平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Meta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12(35):7156-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