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娜

【摘 要】 目的:探討宮腔鏡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及子宮頸息肉的臨床療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子宮黏膜下肌瘤及子宮頸息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4例,分別采用傳統開腹手術和宮腔鏡手術治療,評估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7.73%,其中顯效28例、有效15例、無效1例;對照組中,顯效和有效分別為12例、24例,總有效率81.82%,無效8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和子宮頸息肉,宮腔鏡手術安全有效,可作為首選術式予以推廣。
【關鍵詞】 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頸息肉;宮腔鏡;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821.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8-243-01
子宮黏膜下肌瘤和子宮頸息肉是都是發病率較高的婦科疾病,患者通常合并月經周期延長、月經量多、陰道異常流血以及不孕,個別病情嚴重的患者還表現為貧血。開腹手術是常規治療方式,手術切口大,術后并發癥較多,不利于患者康復,所以臨床應用受到限制。近年來,微創理念備受臨床重視,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宮腔鏡手術的應用,除了手術創傷小之外,還能完整的保留患者生殖器官的功能[1],不會對內分泌產生影響,尤其適用于育齡期女性。本研究對88例子宮黏膜下肌瘤及子宮頸息肉患者分別采用開腹手術和宮腔鏡手術治療,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納入本次研究的88例子宮黏膜下肌瘤與子宮頸息肉患者全部選自2018年1月~12月,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對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44例,年齡23~58歲,平均年齡(45.76±3.25)歲;單發21例、多發23例;根據《婦科內鏡學》對子宮黏膜下肌瘤進行分型[2]:11例I型、20例II型、13例III型。觀察組44例,年齡25~59歲,平均年齡(46.38±2.74)歲;單發18例、多發26例;根據《婦科內鏡學》對子宮黏膜下肌瘤進行分型:13例I型、18例II型、15例III型。綜合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傳統開腹手術:術前經B超檢查明確患者子宮的大小和形態、子宮頸息肉與子宮黏膜下肌瘤的位置和大小,指導患者完善其它的相關檢查。手術的麻醉方法為連續硬膜外麻醉,手術方式根據患者的病情和個體情況而定,對照組44例患者中,采用子宮肌瘤剝除術有30例、子宮次全切除術12例、子宮全切除術2例。
宮腔鏡手術治療:術前相關檢查與對照組相同,手術開始前的2h經宮頸用藥,以擴張、松弛宮頸。麻醉后置入宮腔鏡,觀察患者的子宮情況,電切子宮黏膜下肌瘤,如果肌瘤無蒂,則需要在電切的同時靜脈滴注縮宮素。如果子宮黏膜下肌瘤與子宮頸息肉已經脫出宮頸口,則要盡量的把它們牽出,完全切掉,其它部分的病灶使用宮腔鏡處理。及時妥善的處理術中出現滲血、出血等意外。
1.3 觀察評定標準[3]
療效判定如下:①顯效:患者的月經周期和月經量完全正常;貧血與痛經等癥狀完全消失或者基本消失,病灶完全切除。②有效:偶爾痛經;月經周期恢復正常;肌瘤和息肉明顯縮小。③無效:月經周期沒有恢復正常;仍然痛經,陰道仍有不規則的流血;病灶仍在生長。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組間比較進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7.73%與81.8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子宮黏膜下肌瘤與子宮頸息肉多發于20~40歲的育齡期女性群體,患者主要表現為月經量增多、持續性的陰道流血,輸卵管受到病灶的壓迫后會產生異物反應,提高子宮內膜感染率,影響子宮的收縮性以及血供,甚至會導致不孕癥,嚴重損害機體健康與婚姻和諧。
手術是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與子宮頸息肉的主要方法,本研究分別比較了兩種術式的臨床療效,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7.73%,顯著高于對照組81.8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資料顯示[4]:開腹手術切除漿膜下以及壁間外突肌瘤的臨床療效較好,但并不適用于壁間內突肌瘤、黏膜下肌瘤或者已經脫出子宮的肌瘤。通常情況下,子宮腔內肌瘤、宮頸管內肌瘤和子宮息肉不需要行子宮切除術治療,盡管該手術能夠完整、徹底的切除病灶,但也會剝奪患者的生育能力,甚至還伴有一系列近期、遠期的并發癥。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的不斷完善和醫療科技的進步,宮腔鏡微創手術開始在臨床推廣,如今已經成為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與子宮息肉的主要術式。而且宮腔鏡技術既能夠診斷,又能夠治療,不需要開腹,手術創傷小,術中出血量較少,術后患者的疼痛感較輕,并發癥較少,有利于盡快恢復。最重要的是,宮腔鏡手術不會影響卵巢的內分泌功能[5],保留了子宮的正常解剖結構。臨床診斷子宮異常出血的金標準便是宮腔鏡檢查結果,宮腔鏡直視下活檢可疑病灶,進一步保證了子宮頸息肉的診斷準確率以及治療的有效率。
綜上所述:臨床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與子宮頸息肉,推薦宮腔鏡手術。
參考文獻
[1] 李梅香.宮腔鏡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及子宮頸息肉的臨床效果[J].醫學信息,2015,(38):265-265.
[2] 張大榮.宮腔鏡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及子宮頸息肉33例臨床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6,(33):67.
[3] 孔偉,成星函,張繼梅等.宮腔鏡刨削系統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8,18(2):177-180.
[4] 徐志紅.宮腔鏡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及子宮頸息肉臨床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17,36(21):44-45,48.
[5] 牛海娟.宮腔鏡在子宮異常出血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1):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