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海瑜 楊慧麗 李幔 徐毅 朱景霞
羊水偏少是產科臨床并發癥的一種,多見于妊娠中晚期孕婦,臨床以妊娠晚期羊水量不足300ml為羊水偏少的界定標準[1],近年來,B 超技術的進步和應用,為羊水偏少的診斷提供了更有力支持。而特發性羊水偏少則是指排除胎兒畸形或者已經明確伴隨妊娠合并癥等情況外的羊水偏少。特發性羊水偏少會對胎兒發育和母嬰妊娠結局產生不良影響,這與其羊水成分變化有緊密聯系[2]。本研究對妊娠晚期特發性羊水偏少孕婦的羊水成分進行測定,并分析其與妊娠結局的關系,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45 例特發性羊水偏少的妊娠晚期孕婦為研究組,年齡22~34 歲,平均(28.37±2.11)歲,孕周35~41 周,平均(38.27±1.03)周,經產婦17 例,初產婦28 例;以同期于我院待產分娩的45 例羊水量正常孕婦為對照組,年齡21~35 歲,平均(28.29±2.19)歲,孕周36~41 周,平均(38.39±1.01)周,經產婦14例,初產婦31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及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符合醫學倫理。
1.2 診斷標準 采用B 超診斷,標準為羊水量≤300 ml,羊水指數(AFI)≤80mm(絕對值)或最大羊水暗區(AFV)垂直深度≤20mm[3]。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妊娠晚期孕婦;②單胎妊娠;③研究組孕婦經B 超檢測羊水指數,羊水量≤300ml,確定為羊水偏少。排除標準:①具有手術產史者或胎位不正者;②胎兒畸形或羊水胎糞污染;③伴有其他妊娠合并癥者。
1.4 方法 在產婦破膜時,收集5ml 羊水樣本,在 3 000r/min 的轉速下,離心處理10min,獲取上層清液后,將其植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成分分析。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生產廠家:東軟安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批準文號:遼食藥監械(準)字2012 第2400080 號],儀器運行、校準、參數設置以及試劑選擇、檢驗操作等,均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
1.5 觀察指標 生化檢查檢測項目包括鉀、鈉、鈣、氯離子水平,肌酐含量等,對比兩組檢測結果。統計兩組相關母嬰妊娠結局發生情況并對比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軟件,相關生化指標水平、產后出血量、產程時間等以±s表示,行t檢驗,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剖宮產率以%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羊水成分相關指標水平比較 研究組孕婦羊水中鈉離子、鈣離子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羊水肌酐含量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孕婦不良妊娠結局比較 研究組孕婦的剖宮產率為82.22%(37/4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31.11%(14/45);研究組孕婦的產后出血量顯著多于對照組,產程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圍生兒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圍生兒相關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孕婦羊水相關成分檢測情況(±s)

表1 兩組孕婦羊水相關成分檢測情況(±s)
組別 例數 鈉離子(mmol/L) 鈣離子(mmol/L) 羊水肌酐(μmol/L) 鉀離子(mmol/L) 氯離子(mmol/L)對照組 45 127.23±5.71 1.69±0.23 193.47±43.24 4.28±0.46 101.28±3.75研究組 45 120.31±5.19 1.59±0.21 225.79±49.12 4.30±0.45 100.31±3.21 t 6.016 2.154 3.313 0.208 1.318 P 0.001 0.001 0.001 0.835 0.191
表2 兩組孕婦妊娠結局相關情況(±s)

表2 兩組孕婦妊娠結局相關情況(±s)
組別 例數 產后出血量(ml) 產程時間(h)剖宮產率[n(%)]對照組 45 179.27±45.23 5.59±1.03 14(31.11)研究組 45 247.23±52.71 8.31±1.19 37(82.22)t 3.313 11.593 23.937 P 0.001 0.001 0.001

表3 兩組圍生兒不良妊娠結局發生情況[n(%)]
特發性羊水偏少屬于產科臨床并發癥的一種,在妊娠中晚期發生較多,且隨妊娠時間延長,發生率越高[4]。妊娠晚期發生特發性羊水偏少,會對胎兒的健康發育以及順利分娩產生一定影響,在B 超技術的不斷發展下,臨床對妊娠晚期孕婦特發性羊水偏少的診斷率有所提升,為臨床干預和終止妊娠時機的合理選擇提供了有效借鑒[5]。
導致孕婦妊娠晚期羊水偏少的病因并不明確,但是可以通過研究羊水成分變化情況對妊娠結局所產生的影響,針對孕婦羊水成分組成予以針對性干預,避免和降低相關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
羊水循環能夠實現母體胎兒以及羊水之間的水分及其他小分子物質的交換,從而實現胎兒發育內環境的平衡,實現機制是鈉離子、鉀離子等在滲透作用下通過羊膜,進而對胎兒內環境進行調節。而羊水量過多或過少,均會對羊水成分的跨膜運轉產生影響,羊水成分組成也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會影響胎兒內環境,導致胎兒宮內窘迫及窒息等的發生率顯著增加[6]。
本研究結果顯示,羊水過少的孕婦羊水中鈉離子水平較羊水量正常孕婦低,胎兒長時間處于低鈉環境中,其缺氧、缺血反應會增強,且會導致鈉的重吸收,胎兒胎尿排量隨之減少,而羊水主要來自于胎兒尿液,這種情況會進一步加重羊水偏少,如不實施護理干預,則會逐漸形成惡性循環,導致不良妊娠結局風險增加。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羊水肌酐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說明,羊水過少環境中發育的胎兒成熟度更高,所以這部分胎兒的腎小管對于血管升壓素會更加敏感,也會導致胎兒排尿減少或無尿,羊水偏少,導致不良妊娠結局。正常狀態下,胎兒血中的鈣離子濃度應高于母體,而鈣離子則主要來自羊水,羊水中鈣離子含量則主要由胎盤的傳輸作用決定,本研究中,研究組孕婦羊水中鈣離子水平明顯下降,考慮與孕婦胎盤功能較差有關,而鈣離子含量降低會對胎兒的發育和機體代謝產生影響,也會間接影響其正常排尿,最終導致不良妊娠結局。研究組圍生兒相關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高于對照組,分析其原因:產婦臨產后,子宮收縮以及臍帶均會對胎盤產生不同程度的壓迫,而若羊水偏少,則子宮對胎兒的裹挾更緊,會引起胎兒宮內缺氧,這種狀況下,胎兒腸道蠕動會變得亢奮,肛門括約肌也會變得松弛,會將胎糞排在羊水中,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也因此升高[7]。另外,孕婦在分娩過程中,羊水還可起到潤滑產道的作用,能有效減輕產痛,而羊水偏少,產道潤滑效果差,會對宮縮產生影響,宮頸擴張度降低,產程相對延長,產程延長便可能引起宮縮乏力,產婦產后出血量會隨之增加[8];而產程延長引起特發性羊水偏少的產婦,其羊水中鈉離子、鈣離子等水平會減少,加重了胎兒缺氧、缺血的程度,同樣會增加宮內窘迫及新生兒窒息的概率,為保障母嬰安全,則常需轉剖宮產,因而剖宮產率也明顯上升。
針對母嬰不良妊娠結局問題,作者提出以下對策,并指出相關的注意事項,具體如下:①對策:為減少母嬰妊娠不良結局的發生,可以采取口服水化治療的方式,以延長孕周,對胎兒宮內生長羊水環境進行改善,必要時可以在腹腔內灌注生理鹽水,從而改善羊水指數,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②注意事項:對于妊娠晚期特發性羊水偏少者,在妊娠期需要動態對晚期羊水量檢測,及時評估胎兒宮內情況,如果產婦羊水量嚴重偏少,需與產婦說明情況,建議采取剖宮產終止妊娠。
總之,妊娠晚期特發性羊水偏少會嚴重影響分娩結局,羊水偏少者會出現羊水成分變化,而羊水成分變化則會加重羊水偏少,最終增加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臨床需加強對孕婦羊水成分監測并給予科學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