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叢薈
摘 要:當前,我國博物館數量較多,且具有濃厚的人文氣息,能對青少年群體產生深遠教育意義。但部分博物館在發揮其教育職能時,受其館藏不夠全面、基礎設施設備不夠健全等因素的影響,使博物館對青少年發揮教育職能產生的成效不夠顯著。文章針對這一狀況,對博物館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實踐路徑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實踐路徑
博物館在正常運轉時,對其自身所發揮的教育作用較為重視,往往將工作重心置于對青少年及全社會的思想文化教育。當前博物館在對青少年進行教育時,教育方法較為單一。博物館解說缺乏合理性,極大地限制了博物館教育工作的優化與完善。博物館相關管理人員應當根據青少年的實際情況,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使博物館的教育職能能夠充分發揮,保證青少年的健康發展,進而推動博物館與青少年教育的完美融合。
1 博物館與青少年教育之間的關系
1.1 博物館是青少年校外教育機構
青少年在對博物館進行參觀時,往往由專業人員為其講解博物館的藏品及人文歷史。這種模式實際上與學校的教學模式類似,只不過地點有所變換。因此,可以說博物館是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機構,能夠在校外對其進行良好的教育。但博物館對青少年進行的教育與學校里的教育有所不同。在博物館中,專業人員一般是對實物進行講解,青少年能夠更為全面地認識到歷史人文內容,教育效率與成效相對更高[1]。如在民族博物館內,專業人員一般是通過對民族服飾、生產工具進行介紹,提升青少年對民族文化的認知,使其了解民族文化的特征,熟悉風土人情,充分發揮博物館所具備的教育職能。
1.2 博物館與青少年教育存在著相互促進的關系
博物館的職能是對社會中的人民群眾進行文化遺產的推廣與普及,并培養愛國主義情懷。其中具有的較多教育性展覽,對青少年具有較為特別的教育意義,能夠直接影響青少年的行為及價值觀念。從青少年角度看,其使青少年在博物館進行參觀時能獲得較為新奇的體驗,進而鍛煉自身思維能力。博物館專業人員對青少年就藏品進行講解時,通過專業知識以及針對性知識的講解,能提高青少年對博物館展品的認識,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教育職能。從博物館角度看,構建豐富多彩的教育性活動,能夠充分吸引青少年,激發青少年對博物館的參觀、探究興趣,刺激青少年群體的探究欲望,吸納更多的青少年參與到博物館活動之中,使得博物館的教育職能能夠充分發揮。因此,博物館與青少年教育存在著相互促進的關系,一方面能有效地推動青少年教育發展,另一方面也能促進博物館發揮其教育職能。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的良性發展。
2 博物館在精少年教育中的實踐路徑
2.1 對博物館參觀流程進行優化,提升青少年參與博物館活動的興趣
在組織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相關活動時,管理人員應根據當前所提倡的素質教育要求,將青少年參觀博物館的流程進行優化,使其能夠具備較強的趣味性,進而提升青少年參與博物館活動的興趣。第一,應當讓青少年在參觀博物館之前全面了解將要參觀的內容。學校作為青少年教育的主體,應當將課程教學資源與博物館資源進行整合,改善現行的教育模式,開發出適合青少年發展的課程教學項目[2]。博物館在對青少年進行教育之前,要與學校進行充分交流與溝通,借助學校這一平臺進行過渡,讓學校引導青少年對將要參觀的內容熟練掌握,明確參觀重點,激發青少年主動探索的意識,使其對博物館所蘊含的文化底蘊有著強烈好奇心。第二,在青少年對博物館進行參觀時,應當對其進行合理引導。在博物館工作體系中,博物館講解人員主要負責對青少年進行有序引導的工作,將博物館內的藏品及歷史文化全面、細致地解讀于青少年,從而使博物館教育職能能夠得到充分展現。當前大部分博物館講解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博物館管理人員應當對講解人員進行專業技能的培訓,采用專題講座及技能評比等模式,使講解人員能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素養,從而對青少年進行有效的引導。第三,博物館應當聯合學校,讓青少年在參觀過后,自行撰寫觀后感,從而提升青少年對博物館內容的認知,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教育職能,實現博物館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
2.2 對博物館展示環節進行創新,實現博物館對青少年教育的作用
第一,在設計展示環節時,應當根據青少年的實際情況,充分滿足青少年的實際需求。基于年齡特點,青少年對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及探究欲。但當前博物館中部分展品的展示缺乏藝術性與創新性,使青少年在對博物館進行參觀時,興致大打折扣,進而降低對博物館展品的探究興趣。博物館應當對展品展示環節進行創新,結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根據其自身喜好設定能夠調動青少年參與積極性的展示環節。并且,在展示環節設計中,將部分特定的情節進行融合,對展示材料、聲像、影像及色彩進行設計創新,展示出展品的活力,帶給青少年足夠的視覺沖擊[3]。第二,博物館所陳列的展品設計要符合多樣化、多元化的標準。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區域的經濟結構及傳統歷史文化特點各有千秋,博物館展品設計具有較大的差異,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對博物館展品設計進行創新,充分展示出博物館藏品的文化性、歷史性特征。
2.3 對博物館與青少年的互動進行加強,完成青少年教育模式的創新
博物館對青少年進行教育時,與青少年之間的互動尤為重要。有效的互動能讓青少年更為深入、直觀地了解博物館藏品的歷史文化內涵。因此,應當加強博物館與青少年的互動。第一,博物館所展示的內容及其所呈現的形式應當迎合青少年的需求,對藏品的展示模式進行更新,加入與青少年及其日常接觸過的物品相關的藏品,拉近博物館與青少年之間的距離,實現博物館對青少年的有效教育職能。這樣,青少年在進行參觀時,能夠聯想到生活中所使用的或所見過的物品,進而對其文化內涵產生足夠的興趣,使整個參觀過程中的氛圍變得更為熱情高漲,青少年探索欲望也會大幅度上升。第二,在青少年進入博物館進行參觀時,積極開展娛樂與教育相融合的互動活動。因為青少年對新鮮事物具有較強好奇心,對未知的知識有著較強探索欲。所以要在博物館活動中融合教育與娛樂,讓青少年能夠積極參與其中,并采取有效的互動方式,讓青少年與博物館之間的距離被無限拉近[4]。博物館可對較為枯燥的展示環節進行優化,結合多樣化的活動形式,采用模型道具、實物道具等形式,給青少年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探索氛圍。并結合多媒體設備,將枯燥的藏品展示以圖片、視頻、音頻的形式直觀地呈現于青少年面前,使青少年能夠主動參與,將以前的被動狀態轉化為主動,提升對青少年的教育效果,彰顯博物館對青少年的教育意義。如筆者所在的單位社旗縣博物館,在針對青少年研學而設計的研學教育工作室中,通過模擬藏品的制作、播放相關音視頻等形式,對藏品進行深刻解讀,引發青少年的共鳴。第三,博物館可以積極與學校教育進行配合,將博物館藏品的歷史文化內涵融入特色化的展示活動之中,整合學校的各類教育活動,讓青少年在學校就能夠體會到博物館的氣氛,拉近青少年與博物館之間的距離,加強青少年與博物館之間的有效互動。
3 結語
綜上所述,博物館具備著塑造青少年優秀行為及價值觀念的教育職能,不但能使青少年深入了解博物館中藏品的歷史文化內涵,還能讓我國傳統文化得到良好的弘揚與傳承。因此,通過博物館活動進行青少年教育時,要根據青少年的實際情況,對博物館教育活動模式進行創新,優化參觀流程,加強博物館與青少年之間的互動;加深博物館與學校之間的關聯,讓博物館能夠與青少年教育進行有效融合,激發青少年對博物館活動的參與興趣;為當代博物館教育職能的體現及教育模式的創新做出先導性嘗試,進而有效弘揚及傳承博物館的優秀傳統歷史文化。
參考文獻
[1]許玄玄.國內博物館教育中教學交互研究[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19.
[2]周佳卉,徐蕾,劉楠,等.虛擬現實技術在科普教育中的應用——以上海自然博物館昆蟲VR系列視頻為例[J].科學教育與博物館,2019(3):208-213.
[3]羅興連.博物館課程入名校學分——廣州博物館與廣東實驗中學館校合作模式探究[J].博物院,2018(3):114-120.
[4]畢玉霞.淺談博物館區域化展陳新途徑——以東營市黃河文化博物館為例[J].人文天下,2019(1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