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塊孔雀石,通身碧綠,如包裹著明亮的綢子一般……我生長在江南水鄉的巖洞中,四萬年的歲月不疾不徐,緩緩淌過,伴隨我的只有長久的黑暗與寂寥。我渴望有一天,能像畫布上的山水一樣盡情展示我的風采。這個夢想一直埋在我內心深處,好久好久,久到我差點忘記。直到那一天,那個人的出現。是他,讓我更出彩……
那天,一個模糊的身影摸摸索索向我走來。他打開了手燈,“多美的孔雀石啊!”他用微微顫抖的雙手撫摸著我,如三月的春風,溫暖而輕柔。“我帶你離開,你一定會成為最美的顏料,相信我?!?/p>
“顏料,顏料嗎?”那有力的話語如同熾熱的火把,點亮了我心中塵封已久的夢想。于是,懷揣著滿心的希望,我們一起上路了。他背著我,我靠著他,我們一起穿過布滿苔蘚的石灘,越過高聳入云的山峰,來到了一間小屋,一間充滿希望的小屋。
屋子不大,可以說是簡陋了,唯一一件像樣的物什兒便是一件木質的機器。“唉!你可別嫌棄,我的家當都用來買這玩意了?!彼贿呎f一邊用那磨滿水泡的手,輕輕地將我放進石臼中,一點一點地搗碎。暴風般的酸痛,席卷了全身,支撐我的僅剩心中的夢想。突然,刺骨的冰水沖垮了我,我終究抵擋不住,陷入了昏迷。這個過程被他們稱為沉淀。在沉淀中,我表面的浮青與我分隔開來。這是顏料能否艷麗的關鍵,我強忍著骨肉分離的痛苦,渡過了一關又一關。終于,我脫胎換骨成為了國畫中不可或缺的顏料——石青。
這一天我完成了人生的轉變,而他,似乎也蒼老了許多。滾燙的淚珠從他那刻滿滄桑的臉上滾落,我看著他,他看著我,他的雙眸中透出了一種奇怪的情感,那是一種完成使命后復雜的情感,是不舍還是欣慰?
我是一塊孔雀石。不,我是凝聚了一位偉大匠人汗水的石青。雖然他很普通,只是那歷史長河中一閃而過的光影,但他卻以綿薄之力、匠人之心,讓我在國畫的舞臺上演繹出生命的精彩。
我曾聽過一個叫劉禹錫的詩人說“石以砥焉,化鈍為利”。是啊,因為有他,希望的光輝得以普照;因為有他,夢想的鐘聲緩緩敲響;因為有他,生命的精彩更加燦爛!
點評
1.童話體裁,新穎巧妙
在眾多考生寫真實生活中的“我”時,這篇作文卻另辟蹊徑,以一塊孔雀石的視角寫出了石青顏料的生產過程,寫出了工匠們的辛苦不易。
2.以小見大,中心突出
一件很小的事,小作者卻寫出了宏大的主題,那就是任何行業都需要默默無聞的工匠精神。文中的匠人生活貧窮,手藝精湛,他很渺小,但又是最偉大的。作文贊頌的正是這一點。
3.語言生動,富有韻味
小作者多用比喻,寫孔雀石像明亮的綢子,寫老工匠的話語,如三月的春風,給人無限遐想;結尾運用排比句式,有力地贊美了精彩背后默默付出的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