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國 尚曉峰 趙強


摘要:以辣椒(Capsicum annuum Linn.)品種二炮辣椒為材料,通過田間隨機區組設計和試驗,研究了噴施氨基酸微量元素水溶肥對辣椒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葉面噴施氨基酸微量元素水溶肥+常規施肥處理后的辣椒產量和蛋白質含量比常規施肥對照有大幅提高,差異都達到極顯著水平,增產19.4%。建議辣椒生產中,提倡大面積推廣葉面噴施氨基酸微量元素水溶肥。
關鍵詞:氨基酸微量元素水溶肥;辣椒(Capsicum annuum Linn.);產量;品質
中圖分類號:S641.3;S145.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9)17-0041-0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7.010?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Taking pepper (Capsicum annuum Linn.) variety Erpao pepper as material, the effects of spraying amino acid microelement water-soluble fertilizer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pepper were studied by using random block design and experiment in the fie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and protein content of pepper treated with amino acid microelement water-soluble fertilizer and 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reach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level, and the yield increased by 19.4%. It is suggested that large-scale spraying of amino acid microelement water-soluble fertilizer on the leaves should be promoted in pepper production.
Key words: amino acid microelement water-soluble fertilizer; capsicum (Capsicum annuum Linn.); yield; quality
辣椒是人們喜歡食用的蔬菜,它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質、維生素C、辣椒素等[1]。生產中,高產優質的辣椒是菜農一直期盼的目標,合理施肥是提高產量和品質的重要途徑[2,3]。研究發現,植物對氨基酸的吸收尤其敏感,植物體可以通過根系吸收氨基酸,還可以通過葉片甚至新生莖稈吸收[4]。本試驗以常規施肥為對照,通過葉面噴施氨基酸微量元素水溶肥,研究氨基酸微量元素水溶肥對辣椒產量的影響,以期為在辣椒上推廣使用氨基酸微量元素水溶肥提供理論依據,指導辣椒高產優質的生產。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與材料
試驗安排在陜西省蒲城縣龍池鎮埝城村農戶家庭的承包地中。該地區屬關中平原,試驗地位于109.7°E,34.8°N,海拔478 m,年均氣溫12 ℃,降水量610 mm。土壤類型為紅耬土,田間持水量23.5%,質地中壤,肥力等級為二級,經測定,土壤有機質含量為13.4 g/kg,堿解氮含量為78.6 mg/kg,有效磷含量為69.2 mg/kg,速效鉀含量為182.2 mg/kg,pH 7.9。前茬作物為青菜,產量為75 000 kg/hm2,施肥量為有機肥30 000 kg/hm2、氮(N)120 kg/hm2、磷(P2O5)100 kg/hm2、鉀(K2O)80 kg/hm2。
供試辣椒品種為二炮辣椒。供試肥料:氨基酸微量元素水溶肥(氨基酸≥100 g/L;Cu+Fe+Mn+Zn+B≥20 g/L),由陜西億農上品公司研制生產;史丹利復合肥(N+P2O5+K2O≥46%),由山東史丹利公司生產;腐熟有機肥(豬糞,堆腐兩個月)。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3個處理:①處理1,常規施肥+氨基酸微量元素水溶肥(18 L/hm2,200倍稀釋液,每次6 L/hm2,原液稀釋后分3次噴施);②處理2,常規施肥+與處理1同期等量清水噴施;③處理3,常規施肥對照(CK),施用腐熟有機肥19 500 kg/hm2+復合肥(N+P2O5+K2O≥46%)300 kg/hm2。小區面積為3 m×7 m=21 m2,采取隨機區組排列。田間實施區組長邊東西排列,小區長邊南北排列。
試驗地辣椒采用育苗移栽方式栽培,2017年2月10日育苗,2月23 日出苗,4月12日整地起壟前施底肥。4月13日移栽,保苗9萬株/hm2,定植后,于5月10日、20日、30日各噴施一次肥料。生育期間內根據土壤墑情及時澆水。各試驗小區除處理不同外,其他管理措施與當地習慣一致。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土壤指標測定:辣椒移栽前,從試驗田中采用S形隨機布點采集土樣,采樣深度為0~20 cm,所有樣點采來的土樣混合均勻后,以四分法處理取一個土樣,裝塑料袋備用。土壤樣品實驗室風干后,研磨過20目和60目篩備用。采用pHS-3CT酸度計測定pH[5];采用重鉻酸鉀外加熱法測定有機質含量[6];采用0.5 mol/L碳酸氫鈉浸提、鉬銻抗比色法測定有效磷含量[7],采用火焰光度計法測定速效鉀含量[8,9]。
水溶性蛋白質含量測定:盛果期(6月20日)每處理隨機選取3株,采摘成熟度和大小一致、果面光潔無病斑的果實,用馬斯亮藍G-250溶液法[10]測定。
產量的測定:6月8日辣椒先后進入成熟期,采收稱鮮重記錄,7月20日采收完畢。各小區逐次統計稱重,單獨累計計產。
1.4? 數據統計分析方法
所有計算均用Excel 2003和DPS 7.05數據統計分析軟件[11]完成,其中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都用DPS操作完成,多重比較選擇LSD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氨基酸微量元素水溶肥對辣椒產量的影響
不同處理下辣椒產量結果見表1。用DPS統計分析軟件對表1數據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區組間F=0.57
由表1可知,試驗地各處理辣椒小區產量由高到低排列的順序為處理1、處理2、處理3,分別為89.9、75.9、75.3 kg。其中試驗地處理1與處理2和處理3辣椒平均產量差異都達到極顯著水平,但處理2與處理3之間差異不顯著。說明了辣椒上使用氨基酸微量元素水溶肥比常規施肥和常規+噴施清水增產極顯著,同時說明了噴施清水對辣椒產量沒有影響。噴施氨基酸微量元素水溶肥的處理1的辣椒小區產量比常規施肥對照增產19.4%,達極顯著水平;比噴施清水的處理2增產18.4%,也達極顯著水平,說明噴施氨基酸微量元素水溶肥對辣椒有極顯著的增產效果。
2.2? 氨基酸微量元素水溶肥對辣椒可溶性蛋白質含量的影響
不同處理下辣椒可溶性蛋白質含量結果見表2。用DPS統計分析軟件對表2數據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區組間F=3.857
由表2可知,各處理辣椒可溶性蛋白質平均含量處理1最高,為3.10 mg/g,與處理2的2.00 mg/g和處理3(CK)的1.97 mg/g之間差異都達到了極顯著水平,說明施用氨基酸微量元素水溶肥對辣椒可溶性蛋白質含量有極顯著的影響,有提高辣椒品質的功效。處理2和處理3(CK)差異不顯著,說明葉面噴施清水對辣椒可溶性蛋白質含量沒有影響。
3? 結論
葉面噴施氨基酸微量元素水溶肥+常規施肥處理的辣椒產量比常規施肥有大幅提高,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增產率為19.4%;且該處理能顯著提高辣椒水溶性蛋白質含量,提高辣椒品質。因此,生產中為了提高辣椒產量和品質,可以提倡推廣葉面噴施氨基酸微量元素水溶肥。
參考文獻:
[1] 高云衛.大棚辣椒栽培技術[J].種子科技,2019(4):78.
[2] 曹永康,頡建明,何志學,等.鉀肥水平對辣椒生長、品質和產量的影響[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18,53(6):50-55.
[3] 陳? 淼,鄧? 曉,李? 瑋,等.不同施肥處理對辣椒產量、品質及氮肥利用率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19,47(4):104-107.
[4] 孫? 梅,孫? 耿,馬顥榴,等.氨基酸葉面肥對不同蔬菜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湖南農業科學,2018(2):34-37.
[5] 勞家檉.土壤農化分析手冊.[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8.336-337.
[6] 鮑士旦.土壤農化分析試驗[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33-86.
[7] 宋志偉,王? 陽.土壤肥料[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 101-102.
[8] 強? 秦.土壤與植物營養[M].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2004.108-109.
[9] 中國土壤學會農業化學專業委員會.土壤農業化學常規分析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4.67-115.
[10] 劉春生,楊守祥.農業化學分析[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1996.179-181.
[11] 唐啟義,馮明光.實用統計分析及其DPS數據處理系統[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
收稿日期:2019-05-22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學研究計劃項目(16JK1873);陜西省科技廳農業重點研發項目(2018ZDXM-NY-027)
作者簡介:劉文國(1967-),男,陜西興平人,副教授,主要從事土壤與植物營養、肥料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電話)13186170270(電子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