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筱 臻
綜 述 篇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建設生態廣東、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意愿的需要。
近年來,省人大常委會積極發揮監督作用,持續推動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開展,成效顯著。2019年是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一年,2020年更是決勝之年。9月,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對水污染防治工作開展專題詢問,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抓住關鍵,依法推動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充分體現了省人大常委會貫徹中央決策部署、落實省委工作要求的決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省人大常委會在監督工作上持續發力,尤其是在水污染治理方面,連環出招,重拳出擊。在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任期內,跨界河流污染整治是貫穿始終的監督重點。2013年2月,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履職伊始,就組織召開了深化淡水河石馬河污染整治工作座談會,并決定首次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深化“兩河”污染整治工作。2014年,省人大常委會將監督重點從“兩河”延伸到“四河”,出臺了《關于加強廣佛跨界河流、深莞茅洲河、汕揭練江、湛茂小東江污染整治的決議》。從“兩河”到“四河”, 從引入第三方評估到開展省、市、縣(市、區)三級人大聯動監督,從提前介入預算編制監督到促成省財政專門設立練江和小東江流域污染綜合整治專項資金,省人大常委會的“治水”監督持續發力,促使重點跨界河流一步步“去濁揚清”。
2018年廣東全力以赴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水污染防治是重中之重。2018年5月,“聚焦污染防治攻堅戰 加強人大監督力度”座談會在廣州召開,會議強調,對標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目標,全省各級人大及其環資工作機構要把加強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作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際行動,在六個方面進一步加大監督力度,包括在推進治理進度上加強監督,督促完成年度目標任務保障治理進度;在鞏固治理成果上加強監督,緊盯治理成果臺賬,持續跟蹤監督,推動河流斷面水質穩定達標,防止反彈;在壓實治理任務上加強監督,督促政府將總目標任務和年度目標任務分解到具體單位、具體領導和具體責任人;在明確治理責任上加強監督,推動解決河長制實施中責任不清、任務不實、情況不明、工作制度不全、考核問責不嚴等問題;在治污資金安排使用上加強監督,推動各級政府加大水污染防治資金投入,提高使用效率;在追責問責上加強監督,促進水污染防治各項工作真落實、見實效。
為推動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加速行進,省委、省政府成立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省委書記李希擔任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第一總指揮、第一總河長,并牽頭督辦茅洲河污染整治。省長馬興瑞擔任總指揮、總河長,并牽頭督辦練江污染整治。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玉妹多次率隊調研視察水污染防治工作。2018年,省委、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水污染防治政策、法規和標準,包括《廣東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大力推進水污染防治的決定》《關于在全省江河湖庫全面開展“五清”專項行動的動員令》《廣東省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關于開展全面攻堅劣Ⅴ類國考斷面行動的命令》等,形成了治水政策、法規的保障體系。

9月24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十四次會議,會議聽取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實施省人大常委會關于大力推進水污染防治決定情況的報告。 (珊瑋/攝)
其中,2018年9月30日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的《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大力推進水污染防治的決定》,是2017年《廣東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討論決定重大事項規定》修訂后,省人大常委會首次行使重大事項討論決定權,就推進水污染防治問題作出決定。決定主要包括八項內容:一是堅定不移完成水污染防治目標任務。二是全面壓實水污染防治責任。三是堅決落實水污染防治重點措施。四是嚴格實施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規。五是加快推進水污染防治立法。六是著力加強水污染防治監督。七是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八是努力構建水污染防治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決定既突出了人大在立法、監督和代表工作方面的職能作用,明確省和有立法權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充分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加快生態環保和污染防治立法進度,又明確了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把水污染防治作為重點監督工作,充分運用多種監督形式,就突出問題進行跟蹤督辦。同時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明確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每年組織人大代表對水污染防治工作進行視察、開展專題調研,創新人大代表參與水污染防治的方式方法、將水污染防治作為人大代表主題活動重點內容。決定全面體現了中央和省委關于水污染防治的決策部署,針對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對重點區域、重點要素、重點治理措施予以明確,充分體現了省人大常委會認真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為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廣東作出應有貢獻的決心。
除了出臺“重磅”決定推動水污染防治工作,2018年9月,省人大常委會按照2018年監督工作計劃還聽取和審議了省政府關于重點跨市域河流污染整治工作情況的報告。在此之前,為做好聽取和審議工作,省人大常委會成立了由王衍詩副主任為組長的調研組,開展了專題調研。5月上旬,調研組赴重點跨市域河流流域9市,開展整治工作調研和督辦。8月,調研組分組開展重點跨市域河流污染整治工作暨部分城市2018年上半年水質變差情況專題調研,同時結合全國人大代表專題調研活動,組織全國人大代表到茅洲河、練江流域進行實地調研。
在常委會會議審議省人民政府《關于我省加強重點跨市域河流污染整治工作情況的報告》時,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在李希書記、馬興瑞省長牽頭督導的“頭雁”效應下,省政府和流域各級政府更加重視重點跨市域河流污染治理工作,采取得力措施,加強協同治理,加大資金支持,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進度,加大督辦和環境執法力度,污染防治情況呈現好轉勢頭。但重點跨市域河流水質狀況與國家、省的2018年和2020年的整治考核目標仍有較大差距。流域各市污染治理能力仍然不足,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滯后,工業污染治理任務艱巨,農業農村面源污染問題突出。部分區域畜禽養殖產業布局結構不合理,分散養殖、非法養殖清理不徹底,多次取締后時有反彈。流域各市大量整治工程集中上馬,在整治資金投入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壓力。
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兩河”“四河”特別是茅洲河、練江污染整治是我省消除劣V類水體的主戰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內容,并提出四點建議:一是把必須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堅定決心信心傳導到市縣鎮各級政府,確保完成2020年水污染防治目標。二是省政府及各市縣鎮級政府要加強對水污染防治工作進度的統籌,對達標形勢要情況明、底數清,做到心中有數。三是及時發現解決治污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堅決防止隱瞞問題,延誤工期,影響達標。四是嚴肅問責紀律。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對照2020年的治水目標,壓實任務責任,凡因工作不力影響水污染防治工作進度,完不成預期治理目標的,一律進行嚴肅批評或紀律問責。
為了保持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持續高壓”,推動決定的進一步落實,省人大常委會將聽取和審議省政府關于貫徹實施省人大常委會關于大力推進水污染防治的決定情況的報告納入2019年的監督工作計劃,并決定開展專題詢問,讓常委會組成人員及人大代表與政府有關部門現場展開“對話”。
為了提高專題詢問的實效,省人大常委會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今年3月,常委會通過了聽取和審議省政府有關報告并開展專題詢問的工作方案,明確將通過聽取和審議省政府報告和開展專題詢問的形式,貫徹落實省人大常委會關于大力推進水污染防治的決定,全面梳理和找準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針對性、高質量審議意見,推動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向縱深開展,確保到2020年全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保持高標準穩定達標,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84.5%以上,基本消除劣V類水體和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重污染河流水質明顯好轉,全面完成國家水污染防治考核目標和我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確定的水污染防治目標任務。
同時,方案還明確本次聽取審議和專題詢問的內容與重點,包括各級政府貫徹實施決定的情況,如對決定的宣傳貫徹情況,落實河長制、湖長制的情況,健全環保督察、執法的情況,落實水污染防治重點措施的情況,向本級人大常委會報告水污染防治和實施三年行動計劃進展情況等;水污染防治工作進展的情況,如水環境現狀和達標情況,特別是未達標國考斷面水污染治理進展情況;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以及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情況及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情況,特別是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及省級專項督查指出的黑臭水體整治問題的整改情況;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情況,包括污水處理廠及管網建設進度、提標改造進展情況等;各級財政資金投入情況等。
為保證專題詢問的效果,常委會組織專題調研組提前開展深入調研。同時,此次調研還結合以水污染防治為題的全省五級人大代表聯動主題活動一并進行。李玉妹主任和呂業升、王衍詩副主任以及有關負責同志率隊于7月中旬至8月初赴廣州、珠海、汕頭、韶關、惠州、東莞、江門、湛江、茂名、清遠、揭陽、云浮12市開展調研,常委會其他副主任到所在代表團開展了代表主題活動。在近一個月、涉及12市的調研過程中,調研組共召開10場座談會,實地查看單位和項目39個,暗訪點位37個,接受群眾舉報48件次。7月22日,調研組聽取省直相關單位情況匯報。

2018年8月,全國人大代表調研污水設施建設現場
為了了解最真實的情況,本次調研還特意采取了明察與暗訪相結合的方式。在常委會負責同志和有關負責同志帶隊開展明察的同時,由環境資源委會同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的暗訪組也開展了暗訪。明察和座談要求多擺問題、多查原因、多提建議,暗訪采取不打招呼、直奔現場的方式,努力掌握真實情況和第一手資料。為了給審議報告的常委會組成人員更直觀的印象,省人大環境資源委還會同廣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實地暗訪拍攝,選取素材,制作了專題片。
2019年1-7月,71個國考斷面水質綜合污染指數同比下降13.5%;劣V類地表水國考斷面由9個減少至5個,其中,珠江西航道鴉崗斷面、小東江石碧斷面水質好轉為IV類;地級以上市在用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全省有366個黑臭水體整治達到“初見成效”的標準,其中,廣州、深圳消除比例均達90%以上。這是專題詢問前“明察暗訪”收獲的“答卷”。
決定的全面實施,強調要壓實各級政府水污染防治工作責任,省政府和各地都認真執行。2018年底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簽發1號令,部署開展全面攻堅劣V類國考斷面專項行動。2019年6月,省委、省政府高規格召開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推進會,對水污染防治等污染防治攻堅戰重大戰役再部署。強化河長制考核,公布考核結果,并曝光了部分河長履職不力案例,進一步壓實河長責任。開展對重點流域和重點國考斷面水質達標督導,繼續開展對地級以上市省級環保督察,約談斷面水質下降的地級以上市政府。
調研發現,決定強調的重點措施得到了貫徹落實。在優先保護飲用水源方面,全面完成列入2018年度考核要求的925個市級飲用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計劃今年要完成的487個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截至7月底已整治完成388個,完成率79.67%。在突出抓好重點流域和重點國考斷面水質達標工作方面,建立和完善茅洲河、廣佛跨界河、淡水河流域污染整治協調機制,推動重點流域和重點國考斷面系統治水、多源共治和聯防聯治。同時重點領域水污染防治措施得到進一步加強,全省正在排查整治“散亂污”工業企業共10萬多家,109個省級以上工業集聚區實現了污水集中處理和在線監測聯網。全省累計建成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793座,日處理能力2865萬噸,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一。2018年11月印發的《廣東省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創新提出和實施“一河一策”“一河一臺賬”“一河一評估”制度,強力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資金保障力度進一步加強,調研報告顯示,省級財政2018-2020年安排水污染防治資金總計332.18億,其中90%以上資金向粵東西北傾斜。各市水污染防治資金投入不斷加大,如廣州市財政近三年已安排311.09億元用于水污染防治,惠州市、縣兩級財政2019年計劃投入150億元用于污染防治攻堅。
決定強調要加強法治保障,在全省各地也得到堅決貫徹落實。2018年10月以來中山、惠州等市共制定修訂12部地方水污染防治法規和兩部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條例。2019年6月,省出臺《小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截至目前省已出臺汾江河、淡水河、石馬河、練江、小東江、茅洲河6個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通過加強執法監管,2018年全省共處罰環境違法案件近2.2萬宗,罰沒金額17億元,處罰案件數量全國第一。目前,全省已建立環境資源審判庭7個,35個中級、基層法院已設立環境資源審判專門合議庭或巡回法庭。
決定的全面貫徹實施,有效推動了省政府及各地壓實防治責任,加快推進重點治理工程,實現了全省水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但對表對標國家2020年考核目標和決定要求,差距依然明顯,形勢依然嚴峻。數據顯示,當前全省還有13個未達標國考斷面,其中8個斷面水質未達優良,5個斷面水質未消除劣V類,國考斷面水質達標攻堅的難度較大。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滯后,相當部分地區的設施建設進度都未達時序進度要求。在黑臭水體整治方面,目前全省還有159個尚未消除黑臭,占比達到30.3%。農村農業水污染防治基礎薄弱,尤其是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這兩方面嚴重滯后。茅洲河、練江、東莞運河、石馬河、淡水河、廣佛跨界河、小東江、榕江等跨市域重污染河流的治理任務仍十分艱巨。
“雖然我省水污染防治形勢嚴峻,但我們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全省上下全力以赴的貫徹落實,有廣大干部群眾的團結奮戰,對打好打贏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我們充滿信心。”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玉妹在專題詢問會上表示。專題詢問會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實實在在解決問題,針對省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發現的、暗訪發現的、人民群眾投訴反映的、專題片反映的、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代表提出的各類問題,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對策,切實提出措施。各級政府要加強對水污染防治法以及省人大常委會決定的學習和貫徹,認真梳理各自法定職責,強化激勵與問責,加大約談督導力度,壓緊壓實水污染防治責任。進一步完善河長制湖長制,推動河湖長制落到實處。壓實排污企業單位的防治主體責任,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排污企業單位必須切實擔起環境治理的主體責任,加強污染防治,實施清潔生產。政府監管部門要堅持“嚴”字當頭,執法部門、司法部門要把法律賦予的手段用足用好,真正形成環保高壓、形成環保震懾。同時,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加強依法監督,督促和推動法定要求和法定責任落到實處,把依法推動水污染防治作為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有力舉措和具體行動,扎實推動各項防治工作,為建設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麗廣東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