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彥妮 張菊蘭
(甘肅中醫(yī)藥大學,甘肅 定西 748100;甘肅省定西市西關小學,甘肅 定西 748100)
當今社會,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基本工具。根據心理健康的適應標準,使用手機是個體能夠適應環(huán)境的表現,是正常的心理行為。而手機依賴則是個體因為使用手機的行為失控,導致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明顯受損的癡迷狀態(tài)。有學者認為手機依賴就是手機成癮,但在使用同一測量工具進行測量時,手機成癮的程度要比手機依賴更嚴重。顯然,個體為了能夠進行正常生活被迫過度使用手機的現象是對手機的被動依賴,而主動沉浸于手機無法自控的行為則是對手機的主動依賴。
氣質是反映個體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平衡性和靈活性特點的人格特征。根據埃森克的人格二維結構理論,膽汁質和多血質屬于外傾型,粘液質和抑郁質屬于內傾型;多血質和粘液質屬于情緒穩(wěn)定型,膽汁質和抑郁質屬于情緒不穩(wěn)定型。有研究發(fā)現,個體的氣質類型與手機依賴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謝晉艷的研究發(fā)現,膽汁質和抑郁質對手機依賴傾向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劉連龍的研究發(fā)現,膽汁質和抑郁質的大學生更容易網絡成癮,多血質心理特征越突出者越不容易網絡成癮;本研究探討大一新生處于適應新環(huán)境的階段,手機依賴與氣質類型的關系。
1、對象
以甘肅中醫(yī)藥大學的大一新生為對象,發(fā)放720 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713 份(99.03%)。其中男生185 人,女生528 人。所有被試均為自愿參與調查研究。
2、方法
(1)氣質類型測驗,采用陳會昌等人[5]修訂編制的氣質類型測驗問卷,共60 道題目,每種氣質類型15 題,采用5 級評分。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大學生手機依賴量表,采用熊婕和周宗奎等人[6]編制的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量表,共16 道題目,采用5 級評分,包括戒斷癥狀、突顯行為、社交撫慰和心境改變四個維度,得分越高,手機依賴傾向越嚴重。量表的信度為0.83,重測信度為0.91,且具有良好的效標關聯效度和結構效度。
3、統計處理,采用SPSS 23.0 對數據進行描述統計、χ2檢驗、t 檢驗、方差分析和相關分析。
1、大一新生手機依賴傾向的現狀分析
在被調查的713 名大一新生中,將總分≥48 者界定為手機依賴者,共篩選出手機依賴者128 人,占18%。67.30%的學生選擇使用手機進行人際聯絡,25.90%的學生選擇使用手機娛樂消遣。膽汁質、多血質、抑郁質、粘液質類型學生使用手機進行人際聯絡的比率分別是66.86%,70.80%,65.53%,62.35%;膽汁質、多血質、抑郁質、粘液質類型學生使用手機進行娛樂消遣的比率分別是22.67%,24.8%,29.13%,28.24%。非醫(yī)學專業(yè)學生手機依賴的比率顯著高于醫(yī)學專業(yè)(χ2=4.77,p<0.05);性別、手機使用目的與手機依賴比率之間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不同氣質類型大一新生手機依賴量表得分的比較分析
以氣質類型為自變量,手機依賴總分和各因子分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氣質類型只在社交撫慰因子得分上存在顯著差異,F(3,712)=2.80,p=0.04。用LSD 法對四種氣質類型的手機依賴及其因子得分進行多重比較,結果表明:粘液質類型學生在社交撫慰因子上的得分顯著高于多血質(p<0.05)。通過獨立樣本t 檢驗,結果顯示,男生在突顯行為因子上的得分顯著高于女生(t=0.08,p=0.03)。見表1。

表1 不同氣質類型大一新生手機依賴量表得分比較(M±SD)
3、氣質類型與手機依賴的相關分析
對大一新生的氣質類型與手機依賴總分和各因子得分進行相關分析,結果發(fā)現:氣質類型與手機依賴量表總分之間不存在顯著相關關系,手機依賴的社交撫慰因子得分與多血質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r=-.09,p<0.05),與粘液質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r=0.08,p<0.05)。
1、大一新生手機依賴傾向的現狀
大一新生手機依賴的比率為18%,且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手機依賴比率顯著低于非醫(yī)學專業(yè)。可能原因在于大一新生處于適應新環(huán)境的階段,且醫(yī)學類院校中醫(yī)學專業(yè)學生的學業(yè)任務比較繁重、學習目標更加明確,沒有更多時間使用手機。大一新生使用手機的主要目的為人際聯絡和娛樂消遣兩個方面,這與已有研究的結論一致。外傾型的多血質和膽汁質類型學生使用手機進行人際聯絡的比率更高,內傾型的粘液質和抑郁質類型學生使用手機進行娛樂消遣的比率更高。可能原因在于:外傾者對刺激有更多的渴望,更喜歡社會接觸;內傾者對刺激過于敏感,更喜歡獨處。
2、大一新生手機依賴與氣質類型的關系
方差分析的結果顯示,氣質類型在手機依賴的社交撫慰因子得分上存在顯著差異,粘液質類型學生在社交撫慰因子上的得分顯著高于多血質。相關分析的結果顯示,氣質類型與手機依賴之間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社交撫慰因子得分與多血質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與粘液質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此結果表明,相比于多血質,粘液質類型的學生在人際交往時寧愿選擇手機聊天,不愿直接面對面地交流;且用手機與他人交流時感到更自信、更舒適。首先,可能的原因與兩種氣質類型本身的特點有關。粘液質的個體內向、沉穩(wěn),更喜歡安靜的環(huán)境,而多血質類型的學生外向、熱情,更喜歡尋找刺激。其次,在面對新的環(huán)境時,不同氣質類型的學生現實人際互動的難易程度不同。多血質類型的學生更容易進行現實人際互動,粘液質類型的學生在現實人際交往中存在更多困難。根據失補償假說,粘液質類型的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出現困難時,更傾向于通過網絡進行人際交往,對現實人際關系予以補償。所以粘液質類型的學生習慣于使用手機進行交流,而多血質類型的學生使用手機進行人際聯絡只是其現實人際交往的另一種途徑。男生在突顯行為因子上的得分顯著高于女生,可能原因在于女生的社交能力更強一些,更容易將注意力從手機轉移到社交活動上。
本研究并沒有結果顯示出膽汁質和抑郁質類型的學生手機依賴的程度更高,這與以往研究的結果不一致。氣質是由遺傳和先天因素決定的人格基礎,不同的氣質類型只是提供了后天成長的各種可能,本身并無好壞之分。導致個體手機依賴心理和行為的因素是復雜多樣的,與個體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事件、生活習慣及性格等復雜因素有關。粘液質類型的學生在網絡平臺上與人交流更加靈活自如,移動互聯網為其提供了一個更加自由的人際交流平臺,但也可能是其逃避現實的一種途徑。針對本研究的結論,建議在學生工作和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明確學業(yè)目標充實學習過程,采取各項措施拓展粘液質類型學生現實人際交往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