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思超
摘? ?要:文章以我國軍民融合和網絡信息安全為牽引,總結了目前我國軍民融合發展和網絡信息安全工作取得的成績,以及江蘇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情況。根據現有情況,分析當前在深入推進軍民融合戰略中仍突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下一步思考建議。
關鍵詞:軍民融合;網絡空間;安全可控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進行總體設計,戰略規劃引領不斷強化,組織管理體系基本形成,重點改革扎實推進,軍民融合呈現良好發展勢頭。通信技術領域科技含量高,軍民通用性強,是新時代軍民融合的重中之重。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必須把安全可控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通過自主創新從根本上筑牢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做好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這篇大文章”,這就需要從發展與安全的辯證角度來推進軍民融合,在確保國家安全的前提下,把富國與強軍更加緊密地結合。雖然各地在推動網信軍民融合過程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依然處于初步融合的階段,離總書記提出的“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融合發展格局”還有較大差距,亟需軍地協同發力、相向而行,做到應融則融、能融盡融[1-3]。
1? ? 軍民融合及網信體系建設目前取得的成績
1.1? 有力推進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共建共用
(1)共建共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及其安全系統。實施“寬帶中國”和“寬帶國防”建設,做到二者統籌規劃設計,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能夠兼顧到社會民用需求和國防軍事上的需求,加強安全技術措施“三同步”的落實,確保網絡安全和國防安全的雙需求。(2)共建共用無線和移動通信網絡,復用公共移動通信網絡資源,在軍隊專用移動通信網絡和安全系統建設保障方面加大投入,不僅能滿足國防需求,還可減少投資。(3)共建共用天基信息系統,該系統在設計建設時就考慮到軍民融合問題,能夠兼顧到軍事和民用需求,滿足遙感探測、導航定位、測繪氣象等民用需求和偵查預警的軍事需求。
1.2? 初步形成自主可控的通信網絡技術體系
中科院鄭建華院士曾說:“全新架構、有自主知識產權、有充足網絡資源、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軟硬件設備、以我為主進行管理”是網絡自主可控的標志[4-6]。
近年來,我國在網絡自主可控方面下了大力氣,主要表現在:(1)構建自主可控的產品。無論是軟硬件,還是配套設備,特別是關乎發展質量和國家安全穩定的產品,基本可以擺脫對國外的依賴。(2)建設自主可控的互聯網體系。基本建成了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基于IPv9技術的互聯網體系,擺脫了我國網絡空間長期“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3)構建優化組合的應用組合。一大批自主品牌不斷涌現,包括芯片和服務器等信息領域的基礎設施、操作系統、數據庫等使用頻繁的底層軟件,以及行業應用軟件以及配套的安全產品。國內很多企業的產業技術基礎十分雄厚,對國家的網絡安全需求理解深刻,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自主可控產業鏈,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奠定了必要、可靠的技術前提和資源儲備。
1.3? 攜手維護國家網絡空間安全
信息化和網絡安全是相輔相成的。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通信網絡的發展更加離不開網絡安全的保障。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對維護國家網絡空間安全作了一系列指示,各軍種和網信、公安、工信等部門對網絡空間安全防護工作做了針對性的指導,軍地在通信網絡安全聯動領域開展了多層面的工作:(1)健全并完善應急通信和信息動員管理體系,提升信息動員和應急通信聯動能力,較好完成了重大活動和重要時期通信保障工作。(2)加強在應對網絡攻擊方面的合作,尤其是能夠對針對國內重點目標的高級持續性威脅(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APT)攻擊進行溯源,實時掌控國內網絡安全態勢,為維護國家網絡空間安全和打擊違法犯罪行為,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3)開展多維度的網絡安全演練和競賽,檢驗和提高各行業,特別是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防護能力,培養運維人員的應急響應能力和網絡安全人才攻防實戰能力。(4)開展多樣化的網絡安全宣傳活動,有效強化了全社會公民的網絡安全意識和風險防范能力[7-8]。
2? ? 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在江蘇推進情況
2.1? 軍民融合產業江蘇發展情況及主要成果
軍民融合發展作為一項國家戰略,關乎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全局。軍民融合產業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江蘇作為制造業大省、軍工大省,長期以來緊緊圍繞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目標和任務,不斷豐富和鞏固軍民融合產業發展成果,推進軍民融合產業向持續、縱深發展。
(1)“軍轉民”成效顯著。早在“十二五”期間江蘇就明確提出并實施了“軍品為本、民品興業”的發展戰略,軍工主導的部分尖端技術已融入民用產業領域。(2)“民參軍”方興未艾,已基本形成了以電子、航空、艦船、航天、兵器和材料為主體,軍工產品門類相對齊全的行業構成,并在關鍵技術領域處于行業前列。(3)產業融合基礎得到進一步強化,江蘇全省已建成省級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12家,培育了一批軍民融合型高端特色產業集群,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裝備、關鍵技術和產品。(4)規劃政策逐步完善。江蘇省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意見》《江蘇省軍民融合式發展三年實施計劃》和《關于促進企業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定了《江蘇省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5)公共服務不斷加強。成立了江蘇省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和江蘇省軍民融合科技與產業創新研究中心,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研究,形成了一批業內有影響力的調研報告。
2.2? 軍民融合戰略中長期發展計劃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于“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江蘇省通過“四抓”舉措和建成“四個一批”來推進省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即抓“平臺”建設、抓“項目”對接、抓“基地”建設、抓“環境”優化,建設一批市場影響力大的軍民融合項目,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及核心關鍵技術的軍民融合產品,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產業集聚度高的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培養一批優秀的軍民融合型企業家和技術創新團隊。
3? ? 深化軍民融合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瓶頸尚未突破
近年來,我國在網信核心技術方面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創新能力較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仍然不足,關鍵技術受制于人,自身的技術體系和生態系統還比較脆弱,影響了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高端制造、動力、軟件、核心元器件、材料等技術制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通信領域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核心技術設備和基礎軟件仍需進口,導致安全可控的管理與應用很難實現,具有嚴重的網絡安全隱患。在芯片制造等方面短板尤為突出,2018年中興通訊公司因“違反美國的出口禁令”被美國司法部等處以8.9億美元巨額罰款,而由于目前該公司在芯片等核心技術上還依賴于美國方面,因此只能吞下這一苦果。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希望“中興事件”能夠促使人們認清“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是市場換不到的”。
3.2? 網信軍民融合領導體制不夠完善
我國當前的軍民融合仍處在追趕階段,在軍民融合體制方面,我國軍民融合在創新體系建設和資源統籌管理上,還缺乏行之有效的協調機制,在行業管理方面,軍民產業分離現象明顯,存在大量資源浪費的情況,同時,軍隊和地方政府之間以及政府各個職能部門之間也缺乏有效的協調機構,導致溝通不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網信軍民融合是軍民融合的重點領域和前沿領域,也是軍民融合最具活力和潛力的領域”。網絡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角色,在大國博弈中無處不在。鄔江興院士曾說:“如果說網絡安全還有邊界的話,信息化就沒有十分清晰的業務邊界,它早已滲透在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目前,各單位的工作和網信領域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縱向很深,橫向缺少統籌,如何有效地協同運行,這是個難題。而如何統籌協調好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兩個業務、民用技術與軍事科技兩個需求,整合科研技術元素、國有大型軍工企業和民營中小微高科技企業兩支力量,更是難上加難。
3.3? 網信軍民融合協作機制不夠健全
近年來,網信軍民融合在體制創新、政策優化和技術攻堅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軍民“兩張皮”的現象尚未完全打破,仍存在融合意識不強、政策法規滯后、運行機制不通暢、軍地資源過于分散等突出問題,制約了融合發展進度。發展網信軍民融合,利軍利民,但在網信軍民融合過程中困難也不少。一方面,涉軍項目存在不少高門檻,軍地通用專業方面存在不少制度限制,軍隊項目需要保密、軍隊層層資質審核,需要報上級審批,程序走下來往往時間較長,這期間網信技術可能已經迭代多次。另一方面,沒有很好地動員企業力量深度參與,企業是國家創新的主體,網信領域要實現大跨越、大發展,沒有企業的參與是不行的,尤其是一些有創意、有活力、有顛覆性想法的中小微企業參與,有利于形成全社會、全行業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局面。
4? ? 軍民融合主要問題的相關解決對策
4.1? 建立健全網信軍民融合的頂層設計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時代發展和戰略全局的高度,先后成立了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江蘇省也成立了相應機構。要做好網信軍民融合,就需要統籌現有部門的合作,加大集中領導力度,提高頂層設計能力,切實解決軍民融合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避免各自為政、多頭領導、管理分散等問題,相關管理機構要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樹立網信軍民融合總體框架,明確中短期和長期的建設目標,確認相關任務的配套措施。做到網絡安全同信息化建設同步,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營。建設和推進軍民共用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做到同國家網信領域發展規劃無縫對接,把能夠在軍民融合方面有所發展的領域納入江蘇省網絡安全發展全局考慮。
4.2? 統籌軍地安全標準建設及協同創新
充分利用江蘇省與國防科工局、各大軍工集團公司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持續推進信息交流對接、國防特色學科建設等工作,加快促進軍用標準在網信領域的深度融合,依托現有資源和技術逐步建立起一套兼顧軍地需求、有效銜接軍地各部門職能的安全標準體系,實現軍民標準互補和高度融合,突出江蘇省高校在軍民融合戰略中的價值和作用,積極推動軍地相關院校和企業對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中間件與安全產品的聯合研發,盡快掌握一定的核心技術,建成一批具有良好示范效應的產業研究平臺、信息平臺和服務平臺,切實提升江蘇省創新發展活力。
4.3? 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共建共用及軍民數據共享
對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和國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要做到統籌規劃設計,將國防信息基礎設施不斷融入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當中,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復建設。想要實現軍民網信協同發展、共同創新這個目標,就要提升軍民之間的信息數據交換與共享機制,打通數據通道,這是重要前提。其中,最大的障礙是軍地之間數據能否實現安全交換,所以要進一步加強“數字國防”建設,統籌設計建設軍地大數據中心和對應的安全系統,確保軍地信息安全性,加強對地方企業的信息引導,打破信息瓶頸,促進軍民技術雙向轉移,建立安全可靠的數據交換共享機制,優化戰時信息動員機制。
4.4? 加強軍地信息聯防聯保與人才培養
實現網信軍民融合需要培養既有能力掌握網絡安全前沿科技技術,又對軍地雙方安全需求有深入了解的人才。(1)要合作攻關,重點攻克網絡安全關鍵技術和關鍵產品,要重點提升網絡空間安全攻防能力。(2)要實現系統漏洞的共享互報,合作建設漏洞數據庫并及時提供預警信息,對潛在攻擊行為研判,在攻擊發生時能夠及時響應。(3)加強溯源技術的攻關,共同開展APT攻擊溯源,并統一部署處理,以攻代防,對攻擊方聯合反制,維護國家安全。(4)開展常態化的軍地人才培訓和學術交流,建立符合雙方需求的聯合實驗室,依托江蘇省有力的教育資源逐步建立起具有作風良好、技術過硬、政治合格的軍民融合網絡安全應急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