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不論是國家、社會還是家庭,對幼兒教育都越來越關注、越來越重視,因為幼兒教育對幼兒的整個人生發展都具有深遠的影響。為此,我們必須切實做好幼兒園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升幼兒園教育管理質量,保證幼兒教育成效,以此促進幼兒更好地學習、成長與發展。文章基于作者自身的實際幼兒教育管理工作經驗與學習認識,主要就如何提升幼兒園的教育管理質量提出了部分探討性建議,以期為相關工作的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管理;本土資源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9-0069-02
一、加強對本土教育資源的挖掘與利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在當前的幼兒教育、教學工作當中,要重視對當地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將當地的風俗習慣、社會生活、自然生態、文化歷史等運用到幼兒教育、教學中來,以此豐富幼兒教育的內容、內涵,并使幼兒能夠切身地感受和體驗到自己家鄉的魅力,增強幼兒對自己家鄉的認同感、自豪感,培養他們對家鄉的熱愛與尊重之情。而且,本土化資源在幼兒教育當中的應用,可以體現出地方幼兒教育的特色,激發幼兒教育活力,讓幼兒得到更有效的教育、引導,實現主體層面的素質、能力發展。
為此,在幼兒園教育管理工作當中,我們應當提高對幼兒教育課程本土化的重視程度,加強對本土化資源的挖掘與利用。科學、全面地收集、整理、分析本土化資源,然后根據幼兒的身心現狀、認知能力,挖掘其中可用的部分,將其展示給幼兒,促進幼兒對家鄉的了解。為此,我們必須在日常的生活中,留心身邊的所有人、事、物,并將它們記下來,對其進行一定的提煉,使其可以切實用于幼兒教育,如地方具有特色的美景、歌謠、歷史人物、風俗習慣、手工藝、傳說故事等,這些資源的應用,對幼兒的知識、能力、情感發展來說,都是極為有利的。
二、科學開發游戲化幼兒教育課程
我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都對幼兒游戲化教學提出了相關的指導和要求,其中《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強調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則指出,在幼兒教育、教學工作當中,應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之所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了這些指導和要求,是因為站在幼兒的主體性發展角度來講,以游戲化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才更容易對他們起到理想的成效。
為此,在幼兒園教育管理工作當中,我們應當科學開發游戲化幼兒教育課程,如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你畫我猜”引入教學中來,讓幼兒兩兩一組,給出不同的命題,讓其中一位幼兒畫,另外一位幼兒猜畫的是什么,下一輪再相互調換位置,小組之間進行比賽,這樣一來就可以讓幼兒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繪畫中來,盡量認真、仔細地去繪畫創作,使教學取得更好的成效。
三、重點關注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幼兒的社會性、主體性發展給出了明確的要求,強調要培養幼兒的禮貌素養、親社會行為,使幼兒可以更好地融入社會。幼兒時期人的身心發育仍然處在起步狀態,對社會的認知還非常模糊,思想與行為習慣尚未形成、牢固,可塑空間大、可塑性強,因此人在幼兒時期所受到的教育和引導,將伴隨并影響他們一生。所以,在幼兒園教育管理工作當中,我們要重點關注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從小培養起他們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例如,在一日生活當中,教師應當對幼兒做好禮儀方面的教育工作,培養幼兒良好的禮儀素養,如早上進園的時候,教師要先向幼兒問好,引起幼兒反饋,讓幼兒向老師和同學問好,并向家長道再見;在游戲當中,教師要引導幼兒合作、分享、謙讓;在吃東西的時候,要先洗手,不浪費,吃完東西也還要將手洗干凈;午睡的時候,不能發出噪音,不能影響他人;放學的時候,要向教師、同學道再見;等等。再者教師要讓幼兒學會尊重他人。懂得尊重他人是社會中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基本行為素質,同時這也是一個人“教養”的關鍵體現,幼兒的社會經驗還較少,有時候對尊重的認識與理解可能還非常淺顯,對于這樣的情況,教師必須加以重視,可以用繪本盡早開始培養幼兒的尊重行為,讓幼兒認識到只有先學會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認可,這對于幼兒在將來的社會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在《國王想要愛》這本繪本當中,教師便可以以國王這條故事主線,引導幼兒認識到不論一個人的地位有多高,如果其做不到尊重他人,便永遠都得不到他人的愛戴和尊重,必須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愛戴和尊重,從而讓幼兒逐漸養成尊重他人的思想和行為習慣。另外,還可以設計一些團隊參與的體育游戲,在團隊體育游戲活動過程當中,培養起幼兒的團隊意識、合作能力等,這都有利于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四、強化對教師隊伍的建設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幾點,要想提升幼兒園教育管理質量,還必須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建設。因為教師處在幼兒教育、教學的一線,他們的素質、能力將直接決定教育、教學的成效。為此,首先應當培養幼兒教師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念,通過思想教育引導其認識到幼兒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端正自身的職業觀、價值觀、人生觀,明確自身為教育事業付出的人生奮斗目標,對自身進行嚴格的約束和管理,一言一行都必須體現出對幼兒的關愛,特別是對于一些性格較為外向、開朗和活潑的幼兒,教師必須予以高度的耐心和責任心,科學、正確地去教育他們、引導他們,不能有任何的抱怨、煩躁情緒,更不能做出任何可能有害幼兒身心的行為。
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對幼兒教師的專業知識、能力培養,豐富他們在幼兒教育、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提高他們的幼兒教育、教學實踐能力,使其可以掌握更加科學、先進、有效的幼兒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再者,要幫助幼兒教師做好職業發展規劃,尊重教師的主觀意見,如教師自身擅長的、感興趣的學科,自身追求的晉升目標等,這樣才能使他們具有專業發展的興趣和動力,讓教師找到自身未來職業發展的目標,進一步堅定他們的職業信念,讓他們看到自身的發展前景,如此他們就可以不斷地提升自我,保證幼兒教育、教學成效。
最后,在幼兒園教育管理工作當中,還需要大力推進家園合作,構建起多維度的幼兒教育體系,形成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的教育合力,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成效,促進幼兒更好地學習、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利.新時期幼兒教育管理問題及解決措施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12).
[2]于小進.芻議智慧管理策略在幼兒園教育管理中的運用[J].名師在線,2018(14):95-96.
[3]李歡兵.幼兒教師教育質量管理的困境及對策分析[J].河南農業,2017(36):31-32.
[4]何蓉.新課改下教育管理與幼兒園教育管理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10):67-68.
作者簡介:曾利芬(1971—),廣東梅州人,小學語文一級教師,專科,研究方向:幼兒園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