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父性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它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社會各界對父性教育的重視使得“爸爸助教”這一特殊資源越來越為人熟知。文章從現階段“爸爸助教”存在的問題入手,整理出影響活動成效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開展班級爸爸助教活動的策略。
關鍵詞:“爸爸助教”;父性教育;家園合作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1-0144-01
一、“爸爸助教”現階段存在的問題與原因分析
1.對助教活動的性質認識不足,缺乏正確“爸爸助教”的觀念
不少爸爸媽媽的教育觀點是教育幼兒是學校、幼兒園的事情,甚至有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在幼兒園只要吃飽、睡好就行了,助不助教無關痛癢。
2.助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教師和助教爸爸溝通太少,爸爸們對幼兒認知水平不了解,沒有掌握幼兒的學習特點。助教爸爸們不知該怎樣運用形象生動的兒童用語和豐富有趣的肢體動作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在上課時往往“一本正經”、缺乏童趣。助教爸爸缺乏相關幼教知識,不懂得怎樣以游戲帶動課程,上課以“講”為主,且有時候所教內容專業性太強,時間久了,孩子就失去了興趣和耐心。
3.助教活動后缺少反思與調整
爸爸助教活動本應是一個長期的、延續性的活動,但很多時候,教師也沒能主動、及時地向家長反饋助教后的一些信息,致使許多爸爸感受不到助教的積極意義,打擊了其助教積極性。
二、有效開展班級爸爸助教活動的策略
1.明確“爸爸助教”的角色定位,形成爸爸助教觀念
(1)通過多媒體渠道,引導家長提高對幼兒教育的關注。幼兒園在開學初可以利用家長會向家長公布建立“爸爸助教團”的信息,并且在幼兒園網站的班級主頁進行詳細的介紹,以吸引家長的關注。
(2)明確組織性質,根據特長組成“爸爸助教團”。幼兒園下發《助教意向表》,就爸爸們的學歷、工作、性格、與孩子相處的模式等做一份詳細的調查,以家長自主報名為主,輔以班委會、教師推薦等形式成立“爸爸助教團”。
(3)分類管理,各司其職。助教爸爸可以分成三類:管理策劃類——負責與幼兒園溝通,確定活動的時間、地點、形式,對參加活動小結、評價等;專業特長類——比如醫生等專業人士,可以負責做某些專業領域的講座或做一些專業實驗、實地考察等;陪同看護類——負責通知、點到、活動時看護幼兒等事務性工作。
2.家園密切合作,發揮爸爸“助”力
(1)兩個“了解”為基點,建立助教活動基礎。①了解助教班級幼兒的特點和能力。家長要了解自己班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②了解幼兒園組織活動的特點。在組織活動時,家長可以巧用“游戲”,提高幼兒的積極性。
(2)“三項準備”為支柱,奠定助教活動的務實性。①教師準備。教師在活動前應幫助爸爸,根據本班幼兒特點、爸爸的特長等確定活動主題,還可以和爸爸共同準備活動所需材料。②助教團準備。助教爸爸可以向教師請教一些適合幼兒的教育方法、教學指導技巧等,為助教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③幼兒準備。在助教前,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幫助幼兒樹立“爸爸來上課”的自豪感,從而順利進行“助教”活動。
(3)配班適時指導為潤滑劑,保證助教活動的有效性。教師需要對活動中的一些突發現象進行指導,把握時機,適當牽引,幫助爸爸為幼兒營造一個互動性良好的活動環境。
總之,爸爸的作用是教師在課堂上無法給予孩子的,他們帶著自己的專業知識走進課堂,帶給孩子們嶄新、豐富的活動內容和形式,彌補了教師在專業領域上的不足,實現了家園教育互動,孩子們也通過親子間的互動體味到了來自父親寬厚的愛。
參考文獻:
[1]胡海燕.淺談“父性教育”缺失的原因與對策[J].基礎教育,2008(8).
[2]孫麗.“家長助教進課堂”的創新策略及其教育啟示[J].考試周刊,2012(43).
作者簡介:吳湘銘(1987—),女,浙江杭州人,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