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 健

十九大報告上提出“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完善生活性服務配置是保障民生的重要方面。2015年起國務院和北京市政府出臺改善和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的系列文件,包括2015年11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2015年7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北京市提高生活服務業品質行動計劃》,2017年5月北京市商務委員會等相關部門共同印發《“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中完善便民商業設施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2018年3月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的工作方案》,2018年5月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印發《居住配套商業服務設施規劃建設使用管理辦法(試行)》,2018年10月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便利店發展的若干措施》、《實施北京市街區商業生態配置指標的指導意見》等等,多層面指導北京市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與提升。
綜合上述關于北京市生活性服務業的配置要求、標準各類文件,目前北京市生活性服務業配置基本指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社區商業服務設施總體規模指標按600-700平方米/千人建筑面積配置。蔬菜零售網點按每個社區不少于2個配置。便利店按每個社區不少于1個配置。早餐網點按每3000人不少于1個配置。美容美發和末端配送網點按平均每個社區不少于1個配置。社區商業綜合體每個街道不少于1個;原則上面積不小于2000平方米。家政、洗染、維修網點,暫不設實體網點建設任務,通過搭載服務點或網絡服務站實現社區全覆蓋。北京市各區縣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在基本指標基礎上酌情調整。
生活性服務業配置作為北京市建設和諧宜居之都的重要方面,北京市生活性服務業配置應按足以下要求發展提升。
一是建設均衡完善的生活性服務網絡。生活性服務網點布局均衡合理、功能完善,居民的生活服務需求幾乎都可以在社區內得到滿足。
二是提供品質優質的生活性服務。生活性服務網點品質優選,規范化、連鎖化、品牌化、便利化、智能化、特色化水平不斷提升,為居民提供高品質的生活性服務。
三是提供綠色低碳的生活性服務。生活性服務網點資源整合、集約利用,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為居民提供綠色安全、節能低碳的生活性服務。
結合北京市生活性服務業配置的基本標準,在首都功能功核心區、中心城區、生態涵養區分別選取東城區、豐臺區、門頭溝區等幾個城區為代表,重點調研蔬菜零售、便利店、早餐、末端配送、美容美發、洗染、家政等與北京市民日常生活最息息相關的生活性服務業配置情況,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總體看,三個城區生活性服務各業態在總量和社區平均值上達標情況較好。據調研,截至2017年底,東城區便利、美容美發店網點平均值達到配置標準,蔬菜零售面積總體規模達到蔬菜經營面積低限標準,洗染、家政實現全區互聯網+到家服務實現覆蓋,早餐網點17個街道中9個街道達到配置標準。截至2018年底,豐臺區蔬菜零售面積總量達到配置標準、早餐網點總數量超過標準,便利店總量超過全市標準2倍,美容美發、末端配送總數量均超過標準,洗染、家政實現全區互聯網+到家服務實現覆蓋。門城地區便利店(社區超市)、末端配送社區平均值均達到配置標準,蔬菜零售網點平均每個社區1.85個,接近配置標準。
從各社區具體指標看,網點分布不均,各街道(鎮)均有社區有生活性服務網點未達到配置標準,生活性服務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滿足,是所有區縣的共性問題。東城區北新橋街道北官廳社區各類生活性服務網點均較少;崇文門外街道有5個社區無蔬菜零售網點;安定門街道的商業服務網點集中在“一縱三橫”沿線,其他社區網點相對較少。豐臺區生活性服務網點分布主要集中在河東地區,約占總量88%;河西地區僅占總量的12%。門城地區社區平均值達標的便利店和末端配送網點也分別有68個和29個待達標社區。
北京市首都功能核心區、大部分中心城區,以及新城區空間資源有限,增設新的生活性服務網點有很大難度。以東城區為例,東城區地處首都功能核心區,傳統老社區較多,分布著眾多的文物古跡和四合院,增設新網點難度大。安定門、交道口等老舊胡同、平房較多的街道,生活性服務業網點多以沿街商鋪為主,或是平房住宅改建,房屋密集、胡同道路狹窄,生活性服務設施相對落后且租金高,缺少引入生活性服務網點的空間資源;東直門街道部分老舊小區也缺乏進一步發展生活性服務網點的空間資源;東花市街道以規劃完畢的成熟社區為主,也缺少引進生活性服務網點的空間資源。豐臺區有很多老舊小區未配建商業用房,多數生活性服務網點由違章建筑或一層穿墻打洞而來,還有一些老舊小區配建的商業網點被轉包挪作他用。一些新建回遷房、限價房社區未預留商業用房,無法設置固定網點。還有一些商業用房缺少商業用電以及符合標準的上、下水管道等,也限制了早餐等生活性服務業發展。
近年各區縣在提升生活性服務品質方面均做了很多工作,取得很大進展。東城區搭建5種蔬菜供應模式,保障蔬菜的穩定供應,積極推進北京早餐示范工程試點區建設,打造四級早餐經營格局。豐臺區大力吸引創新業態,2018年吸納2家盒馬鮮生,1家小象生鮮(全國首店)、1家永輝會員店落戶豐臺,歐尚無人便利店、點樂購蔬菜自動販賣機等智能便利設施也在豐臺區得到快速發展。門頭溝區引進首家繽果盒子自助智能便利店,智能自助快遞柜也門頭溝區快速布局,門城地區網點209個,平均每個社區達到2.15個。
但各區縣生活性服務業在品牌化、連鎖化和規范化建設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截至2017年底,東城區生活性服務網點中非連鎖經營網點占比約為59.3%,交道口街道老舊平房社區較多,路邊店、夫妻店多,存在規模小,形態落后、經營不規范等問題;景山街道大部分網點以個體經營者為主,連鎖網點少;天壇街道的服務業網點存在業態雷同,與住宅混雜,設施陳舊等問題。豐臺區生活性服務網點中非連鎖經營網點占比約為57%,其中便利店網點連鎖經率僅為36%。門頭溝區生活性服務網點雖然連鎖化率較高(達到50.53%),但小品牌多,國內外知名的大品牌少,全區共有80家連鎖品牌,在區內設有3家以上網點的品牌多數是康依家、格林摩爾、鑫維康等區縣品牌,以及豐巢、e棧等末端配送快遞柜,國內外知名的大品牌極少。
根據北京市生活性服務業配置標準和要求,針對目前北京市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提升北京市生活性服務業配置需要重點解決三個問題。一是缺多少。梳理北京市各區縣各社區各缺少多少生活性服務網點。二是怎么補。缺的生活性服務網點怎么補,在哪兒補。三是補什么樣的。補什么品質的生活性服務網點。其中“缺多少”的問題,可以根據對北京市各區縣街道社區的摸底調研,比對配置標準,梳理出來,本文重點解決后兩個問題。
整合現有網點資源,尤其是連鎖經營的網點資源,引導搭載所在社區缺失或不規范的生活性服務功能,減少新增服務功能對社區空間資源的依賴性,集約使用現有網點資源,降低增設服務功能的成本,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引導現有連鎖便利店和社區連鎖超市搭載多元生活性服務功能。推進落實《關于進一步促進便利店發展的若干措施》,引導現有連鎖便利店和社區連鎖超市搭載或增加蔬菜零售面積,搭載或增加早餐經營,搭載家政、洗衣代收、維修、末端配送等多元生活性服務功能,在不增設網點的條件下,補充所在社區的生活性服務功能,以連鎖店牽頭推進生活性服務的規范化、品牌化、連鎖化、便捷化水平,集約高效高品質地完善所在社區生活性服務功能。
引導現有規范的、品牌連鎖的餐飲服務網點,增加早餐服務功能。尤其早餐服務功能有明顯不足的社區,引導未設早餐服務的現有餐飲網點增設規范安全的早餐服務功能,在不增設網點的前提下,完善所在社區的早餐服務功能。
以現有或在建基礎較好、10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商場、小型購物中心為基礎,構建社區商業綜合體基礎格局。社區商業綜合體重點針對所在社區欠缺的生活性服務,搭載、引進相應的服務功能。
鼓勵發展到家服務、“互聯網+”生活性服務,降低相關業態對空間資源的依賴。未開通相關到家服務的街道所屬區縣與京東到家、美團外賣、餓了么星選等O2O生活服務平臺,每日優鮮等生鮮電商平臺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在區內全面鋪開到家服務。洗染、家政、維修等居民日常消費頻次不高的業態,未開通相關服務的街道所屬區縣與e袋洗、管家幫等洗染家政服務平臺建立戰略合作,發展“互聯網+”生活性服務。
現有網點資源整合集約使用后,仍不能達到配置標準的,需要統籌其他各類網點資源,進一步補充完善生活性服務功能。
新建住宅區必須預留充足、集中的生活性服務商業用房。新建住宅區3000戶以上的,按600-700m2/千人建筑面積預留社區商業綜合體用房,各類生活性服務網點在綜合體內集中配置,并與派出所、社區圖書館、體育健身等公共服務設施統籌考量,一站式滿足社區居民生活性服務需求。
盤活各區縣區屬閑置和改變使用用途的空間資源。統籌各區縣疏解騰退空間,梳理可用空間資源,優先用于補足生活性服務網點的配置。全面梳理各區縣區屬網點國有資源,充分挖掘區屬可用的原鍋爐房、煤場、奶站等空間資源,尤其對變更經營內容、改變使用用途的商業用房,進行清理騰退,“騰籠換鳥”,優先補足生活性服務網點。
深入挖掘可用社會化空間資源。在生活性服務功能缺失,且無可用區屬國有網點資源的社區,深入挖掘其他可用的社會化空間資源,通過回租回購等方式取得空間資源,保障社區居民的基本生活性服務需求。梳理可供利用的地下室、人防工程等地下空間資源,支持引導產權單位合理利用地下一層空間建設生活性服務網點。
在商業設施嚴重不足,且發展空間極其有限的社區,鼓勵引進無人智能便利店、自動販賣機等無人終端,以及直通車等靈活多樣的形式滿足生活性服務需求。
委托專業運營公司,對統籌的區屬生活性服務網點及其他社會網點資源進行統一招租,統籌管理。
新增設的生活性服務網點必須引進連鎖品牌,或創新型生活性服務企業,符合規范化、連鎖化、品牌化、便利化、智能化、特色化“六化”要求的企業和品牌優先,保障新增網點的品質優質,推進北京市生活性服務規范化、連鎖化、品牌化、便利化、智能化、特色化發展。
選擇有條件增設社區商業綜合體的高品質社區,打造北京市生活性服務示范項目,構建社區居民多元生活消費和文化休閑空間,一站式滿足居民社交、文化、休閑、服務等多元需求,帶動所在區域生活性服務品質提升。示范店引進盒馬鮮生、小象生鮮、永輝超級物種、7FRESH、萬物市集等創新店為核心店,確立示范項目的品質定位,提供品質消費需求滿足。配置書店、品質餐飲、咖啡廳、面包店、花店、健身、教育培訓等品質提升業態,有條件的社區商業綜合體配置兒童娛樂、電影院等休閑娛樂業態,滿足多元復合消費需求。鼓勵發展社區共享廚房、共享會客廳、共享書房、共享洗衣房等家庭共享生活空間,延展居民家庭生活空間,引領共享空間生活方式。
現有社區生活性服務網點不能滿足居民品質化生活服務需求的,鼓勵現有網點通過改造升級、加盟、置換、合作經營等方式,引入連鎖品牌,規范網點建設,引導現有網點品質化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