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景龍
摘? 要:該文在了解三岔湖概況和三岔湖旅游資源開發現狀的基礎上,行使SWOT分析方法來剖析三岔湖旅游資源在開發中的優勢、劣勢、機遇及挑戰,并從完善旅游配套設施,整合資源,打造旅游品牌等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希望對三岔湖旅游資源開發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三岔湖? 旅游資源? SWOT分析? 建議
中圖分類號:F592.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8(b)-0067-02
1? 三岔湖概況
三岔湖位于四川省簡陽市西南的三岔鎮,與成都相距40km,與簡陽相距30km,以三岔湖旅游快速通道與成都相連,距行將建設的簡陽蘆葭機場10km,處在正修建的第二繞城公路和已規劃修建的第三繞城公路之間。
三岔湖風景區,現為國家3A級景區,是風景名勝區“兩湖一山”的核心發展區。1989年被列入“世界紀錄”湖、山、水、森林、島上的有機組合形成了一個游客休閑的生態旅游區。簡陽將與成都合作,把三岔湖景區打造成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際性休閑度假旅游地。
2? 三岔湖旅游資源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稱(TOWS分析法、道斯矩陣)即態勢分析法,20世紀80年代初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韋里克提出,是一種較客觀而準確地分析和研究一個單位或項目現實情況的方法[1]”。SWOT分析,包含剖析一個單位或項目的優勢(Strengths)、弱勢(Weaknesses)、機遇(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常被用于企業戰略制定、資源開發等場合。
2.1 優勢
2.1.1 交通便利,區位優勢顯著
三岔湖的主體在三岔鄉,而三岔鄉距簡陽又非常近,這大大縮短了市場距離,便于旅游者的到來。三岔湖區域位于成都東南、龍泉山以東,是成都通往川中、川南及重慶的門戶[2]。同時又處于川中丘陵和成都平原相交匯的區域,地處重慶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之間,區位優勢明顯。
三岔湖不僅地理位置優越,而且交通便利?,F已有成都至重慶的高速公路、成渝客專、成簡快速通道。簡陽距成都40余公里,國內航班可直飛成都再轉車到簡陽三岔湖,四川省內各地均有大巴直達簡陽。這些交通方式大大加強了三岔湖內部區域與外部的聯系,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將對三岔湖區域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也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促進三岔湖的未來發展,也使三岔湖地區成為成都大都市新的潛力增長點。
2.1.2 地方領導的高度重視
三岔湖開發發展的具體部署是在新五大景區“兩湖一山”中提出來的,而新五大景區又具體包含在四川省“十一五”規劃中。成都市委、市政府與資陽黨政代表團在2009年1月8日討論時,初次提出了區域合作觀念 ,此后便開始共同動手重點項目:開發三岔湖、龍泉驛區,也就提出了在交通領域的發展,三岔湖旅游、產業發展。而后提出的“天府新區”總體規劃,更是把三岔湖的開發作為其中的重點之一。以山水環繞、生態田園為重要的指標來打造三岔湖,力爭打造成為“天府新區”的核心旅游區。
簡陽市人民政府也把三岔湖的開發作為工作的重點來抓,不斷地吸引投資商來簡陽三岔湖投資,降低門檻,盡可能多地吸引投資,加快三岔湖旅游開發的進度和提高開發的質量。政府加強旅游的宣傳,制定宣傳計劃,策劃宣傳活動,安排宣傳的細節。政府也申請資金來改善通達三岔湖的交通,大大縮短了到達旅游地的時間,同時也加強文明禮儀的宣傳和建設,提高景區的旅游質量。
2.2 劣勢
2.2.1 配套旅游設施不足,旅游內容單調
三岔湖區域位于丘陵地區,以傳統農業為主,當地人民的收入低,經濟較落后。因此,城鎮基礎設施較為落后,配套旅游設施缺乏,不能滿足日益增加的游客的需求。近年來,三岔湖雖然建設了一些大型的賓館和餐飲中心,但數量有限,檔次不一,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旅游客源的市場需求。
以山景、水景、島景為主的三岔湖旅游景點,且湖光山影缺少特色,三岔湖湖水風景平凡,游覽的價值不太高,壟斷性資源不夠。人文歷史積淀較少,雖有“張飛營”“斬龍山”“石洞溝”“牛角寨”等人文景觀,但總體而言,這些人文景觀知名度不高,沒有形成相當規模。
2.2.2 城市化水平低,城鄉二元結構突出
簡陽以傳統農業為主,農業在簡陽的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以傳統農業為主,必然決定經濟水平較低,也導致城市化水平低。而農村基礎設施薄弱、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是現階段的農村經濟主要是小農經濟。城市經濟以現代化的大工業生產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衛生和教育等基礎設施發達。這是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主要表現。
2.3 機遇
2.3.1 國內旅游蓬勃發展,旅游熱持續增強
首先,在近幾年里各省市都高度重視旅游業的發展,不斷頒布各種優惠的政策來帶動旅游業的發展,出臺了促進旅游業發展的各種地方性條例和政府文件,增強了政策指導力度,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來保證旅游業的穩定、快速發展。其次,各旅游部門的合作力度進一步加大,方便了信息資源的共享,提高了旅游部門的效率。與文化、農業、體育、環保、氣象等部門聯系更為密切的旅游部門,促進了旅游產業不斷融合發展的形勢,有力地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最后,加強旅游的區域合作,創新旅游行業的管理方法,完善旅游管理體制等。以上措施、手段都極大地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對于國內旅游蓬勃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旅游成為大陸與港澳臺的經貿橋梁、文化紐帶,兩岸四地旅游交流與合作更密切。
2.3.2 成渝經濟區建設的機遇和“兩湖一山”規劃的契機
成都重慶經濟開發區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有顯著的經濟優勢,而且在中西部城市群中擁有絕對的影響力。而三岔湖正處于成渝經濟區內,并且位于成都都市圈和重慶都市圈的交匯地帶,物流、人流交往大,市場大。充分利用這次機遇,把三岔湖旅游區的品牌打造出來,形成品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