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
關鍵詞:不同社會背景;東西方燈具;演變;異同性;應用
1燈具的起源
從古至今,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光明。人類通過智慧逐漸固定火源便出現了篝火(火炬),后來利用空心石和貝殼充滿苔蘚和其他植物浸入動物脂肪制作出燈,第一個固定的光便誕生了。由于原始社會的技術限制和社會背景的局限性,早期燈具的使用僅能夠微弱照明。
2不同社會背景下東西方燈具的演變分析
2.1不同社會背景下東方燈具的演變分析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無論是社會背景還是文化底蘊都值得我們不斷進行探究。因此東方的燈具演變則以中國為例。春秋戰國,由于豆是常見食物,因此豆也成為當時照明工具的名稱,且不管燈的材料或是形狀,它都關系到豆。此外,從古代經文的”烴”可以看出,燈字與豆密切相關。春秋時期奴隸制瓦解,新興地主階級的形成,使得社會存在階級矛盾。其中一重要體現便是燈具分階,燈具的材質、造型都存在明顯差異。陶質燈往往被稱為陶豆,這類燈為下層社會所用。青銅器則為貴族使用器,為上層社會使用。由此可見,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器具在材質、造型、功能的基礎上還體現出當時時代背景的階級地位及象征寓意。
到了漢代,燈具開始將功能與造型進行結合。其中最著名的是“長信宮燈”。這種燈是供宮廷貴族使用的青銅燈,燈的火苗上方帶有連著煙管的煙罩,燈煙可以經由罩和管排入蓄水的燈身里達到“取光藏煙”的環保效果。唐代出現節能節油燈、節能環保理念進一步增強。此時,這些燈同時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而不是僅局限于上層社會。由此可見,燈具的發展會隨社會背景轉變注入新的適應社會的思想理念,例如節能環保等。
2.2不同社會背景下西方燈具的演變分析
西方早期發展有一定局限性,工業革命后社會發展的腳步才開始變得迅速。對燈具的設計主要是從光線照明的能量來源進行不斷地革新。工業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推動照明能量源的轉化從火變成煤氣,再后來變成電力。早期是蠟燭點燃作為燭臺或者歐式吊燈。隨后中央燃燒器的發明使得燈具對照明光的強度以及燃料的消耗都可以進行調節。此時燈具的運用也增加了金屬、玻璃等材質來適應新型能源。新世紀照明光源的顯示也發生改變,出現熒光燈這類新奇燈具。后來將電能轉化為光能的技術運用更是注入了生態節能概念。所以西方的燈具在材料、造型上是隨照明能源而改變,不再是單一為裝飾好看而設計。西方燈具的造型設計技巧高超,能最大限度利用光源并且調節光的亮度與強度。這里是將實用與工藝很好的結合在一起。
3不同背景下東西方燈具演變中的異同性
3.1相同性
燈具最初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照明需求來承載所需的光源,因此燈具作為承載器具而產生。人們在自己身處的社會背景下從燈具的材料、造型、工藝技術、設計技巧、象征意義、表達符合時代的理念,根據人們喜好設計出實用與裝飾相結合的具有時代特色的燈具。首先,東西方燈具的相同性在于目的一致且都與時代變遷密切相關。燈具的形態演變歸結于生產生活的需要。燈具的設計風格均需要符合其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其整體風格之中又具有特色。其次,材料的運用都是遵循社會背景并應用于實踐之中。燈具造型的設計同樣與社會背景相關。最重要的是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其燈具的設計都是將功能與材料進行整體設計,并順應社會與自然。所以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的燈具一定是有著當時時代的特色以及其技術與智慧支撐。東西方的燈具設計都是應用于生活之中且為人們服務的。
3.2差異性
東西方社會背景的形成導致文化上存在巨大差異。思維上,西方認為只有思辨性的東西才真實且美好的,東方不是通過歸納、演繹再推導,而是基于事實。西方注重以自我為中心。東方強調的是群體意識,個人服從于大眾。中國傳統文化更是注重群體,在家族的生活籠罩下,個人均有歸屬感,而西方個人是與社會分離的。文化無形之中影響著生活各類的出現與形成。而東西方燈具的差異性本身是由于所處的社會背景以及人文環境影響。燈具的設計在人們有限的認知里進行設計。社會發展趨勢和地域文化帶來的審美層次上的差別、物質水平的差異以及民族特性造就了東西方燈具在處理上的明顯差異。
造型、材料方面,東方早期的燈具是根據自己地域內有限的材料設計而成,思維上基于現有的事實,因此造型、材料基本取于自然,表現材料的真實性。并且造型的形式是根據當時的社會背景及信仰而設計,早期東方王權意識嚴重,無論是材料還是造型都產生了區別分化。基層大眾使用的燈具無論是材質還是造型都較為簡陋,而位高權重人群所用的燈具在材料、技藝、設計等方面均為上品。東方更崇尚自然,較為含蓄,燈具的造型形式質樸,紋樣上多符合中國特色,例如代表祥瑞的山、水、云或福、祿、壽、禧等圖案或文化傳說、民間典故等內容,自然、文化等這些因素都在設計燈具的考慮范圍內。
西方早期的燈具材料有限,造型是符合西方地域特色而設計出來的,比較喜歡植物、宗教等紋樣裝飾。西方更注重形式,東方更注重意境。因此東西方燈具設計截然不同。手工藝及技巧方面,由于早期東方發展迅速,燈具制品的質量與技巧都產生差異,同樣材料也影響著燈具的品質。東方燈具體量較小,材質多為木、瓷、陶、青銅、玉等;西方燈具體量較大,材質多為金屬,工藝多為雕刻。而在象征意義方面,由于東西方社會背景的不同,東方注重王權,西方注重宗教信仰,因此燈具設計注入的代表思想也就不同,這也是社會制度以及風俗習慣帶來的不同。到了后期,東方以中國為例,跨時代的社會變革后中國的步伐開始停滯,此時西方社會變革后各方面開始突飛猛進,其思辨、思維不斷創新,發明更多實用且具科技性的燈具。先進的科學技術決定了燈的形態特征。西方的燈具設計在各個設計思潮的沖擊下,燈具的衡量標準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材料、工藝和造型,科技、功能、環保已成為新的發展方向。后來全球聯系密切,一些文化開始相互融合,所以后期燈具的設計與應用差異相對初期要小一些,目前基本無差異。歸根結底,出現差異正是因為社會背景以及技術、科技、文化的程度差異而產生相對不同的設計。
4燈具的應用
燈具照明的基本功能是即便在夜里也能猶如白天,使人們即使在夜里也能清楚的看到周圍事物。近年來,隨著照明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設計開始思考如何把燈光的效果融入整體設計之中,首先是室內設計,室內燈具的造型風格應與室內整體風格相呼應,燈具的功能也是在滿足人們的生活的舒適需求而設計,例如光照亮度對人眼的傷害等方面的考慮。進而發展到現在的園林景觀設計。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燈具也會成為景觀節點或小品作為區域造景融入到整個設計之中。并且隨著可選擇燈具的不斷增多,特別是節能型和微型燈具的出現,可降低園林設計成本且實用性功能強。燈具照明在公共空間的廣泛應用燈光可以改善建筑物和物體結構的表現效果。越來越多的人將園林景觀作為室內生活空間的延伸,園林景觀燈光藝術的應用,不僅可以延長人們戶外活動的時間,還能創造其更具美學價值的藝術景觀效果。優秀的燈具設計技巧和理念都應為人們服務、為大眾共用。以景觀設計的現代照明燈具為例。景觀植物照明燈具一般可以使用LED埋地投影燈,投影角度大多向上投影,高大的樹木也可以投射金屬鹵化物燈。要確保燈具照明所發出的光度和熱量或輻射不會對植物造成損害,采用的燈具材料應具有防水和防腐性能。植物的照明對色彩的選擇要慎重考慮,燈光的強度與角度要考慮行人的安全與視覺感受,避免光污染的現象對人與環境造成傷害。同時,在燈具選擇與設計時,要考慮植物本身對于光照的吸收,植物成長的影響等。現在對于燈具的應用考慮的更多是節能減排、健康環保,風格與周圍環境相統一,這些就是燈具的應用。
5總結
現如今,科技發展與社會進步并結合當下時代背景,燈具的演變逐漸從小部分人轉變為面向大眾。我們對燈具照明不在單一考慮其特點,更多的是考慮其融于整體環境以及對人、社會的影響。我們不能只是看其造型裝飾,應更加注重其功能以及未來的趨勢和發展。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才是未來發展的趨向與動力。東西方受社會背景、地域文化等影響產生不同的燈具設計理念,但是現在的趨勢是將東西方的精華結合成為更為優質的物質承載物應用在生活之中。燈具照明的設計應順應自然,不脫離自然且高于自然,最重要的一點便是為大眾所用,提高設計的美學價值。燈具照明設計當下的理念是節能環保且未來皆可用的可持續生態綠色設計,這也將是我們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