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國
[摘 ? 要]結合教學實踐,探討高中化學差異性教學,以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力將每一個學生的潛力挖掘出來,確保每個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
[關鍵詞]差異性教學;高中化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 G633.8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19)26-0070-02
孔子教學,向來主張“因材施教”。 “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無棄人也”是我國千百年來的教育名言。站在今天的講臺上,作為教師,更應該繼承傳統,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靈活實施差異性教學,力將每一個學生的潛力挖掘出來,確保每個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如何在高中化學課堂實施差異性教學呢?這是每一個化學教師必須要面對的課題。筆者現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課前診斷,正視差異,精準預設
預設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在上課之前,教師如果沒有對教材、學生和課堂有一個大致的猜想、設計和預期,課堂就會出現“滿鍋燒”的現象。而課前診斷,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師將教材、學生和課堂聯系起來,對課堂有一個全局性的掌握,使教師更有針對性地落實差異性教學。
如在教學“原電池”內容前,教師應仔細研讀教材,并對學生已有的相關知識進行了解,尋找課堂講授的切入口,以設計有條理、有邏輯的課堂流程。學生已有的認知是:電子的定向移動會產生電流;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的得失與偏移。新知識大多是舊知識的應用與延伸。通過全面的調查、分析和研究,教師就可以靈活地將新舊知識融合在一起,再根據三維目標和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出一節階梯性課堂。
通過精準預設,讓基礎差的學生了解新知產生的根源;讓基礎好的學生積極創新,主動對原電池進行探究設計。差異性教學促進了每一位學生的進步。
二、獨立思考,尊重差異,確立認知
差異性教學的核心是尊重學生的差異,故差異性教學可以與“最近發展區”理論相結合,以“學生發展”為主線,建立明確的任務和要求,讓每個學生通過獨立思考,都能夠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跳一跳,摘到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積極探索中建立自信,有所收獲。同時,獨立思考,不僅是教學的需要,也是對學生差異性最好的尊重,讓學生可以從自己的角度,結合自己的認識去思考、分析和推理,確保學生的自我成長。
如在教學“原電池中電極反應的書寫”時,教師根據學生對原電池原理的了解情況,在尊重學生差異的基礎上,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獨立思考。課堂問題:根據自己對“原電池”的了解,嘗試寫一下“鋅-銅 稀硫酸”電池中的電極反應。幾個思維敏捷的學生迅速拿出紙和筆嘗試書寫電極反應;一般的學生從電子得失方面進行考慮,嘗試利用已學的知識去分析解答。學生在獨立思考之后,大多數找到了氧化還原反應與原電池中電子轉移之間的關系,總結出了相關的解題方法:(1)寫原電池的總反應;(2)利用雙線橋分析,找出氧化劑與還原劑;(3)寫電極反應,氧化劑做正極,還原劑做負極;(4)驗證,轉移的電子數要守恒;正負極兩個電極反應的和等于總反應。對相關知識進行回顧,使層次不一的學生能夠站在一個基本的起跑線上,實現每個學生認知的自我提升。
獨立思考不單單是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而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依據自身的基礎進行分析思考、推理歸納,從而得出或完善或存在欠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以便教師在后續的講解、討論和歸納中能夠有針對性地區別對待每一個學生。
三、合作交流,融合差異,思維互補
只有多角度看待問題,才能更為全面具體。學生之所以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主要是因為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在合作交流中,學生從一個旁觀者變為一個參與者,有更多的機會來表達自己的所看、所思、所想,學生之間相互補充、共同提高。
如在學習“燃料電池”時,學生對原電池的原理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和理解,明白氧化還原反應與電極反應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氫氧燃料”電池為例,讓學生討論堿性電解質溶液下燃料電池電極反應的書寫。學生甲:總反應為2H2+O2=2H2O;學生乙:對總反應進行雙線橋分析可知,氫氣失去了電子,則負極反應為H2-2e-=2H+;學生丙:生成的氫離子不能在堿性環境中存在,會與溶液中的氫氧根發生反應,故負極反應應該這樣寫:H2-2e-+2OH-=2H2O。你一言、我一語,問題一點點展開,又一點點歸攏。學生親身體驗了整個知識系統的形成過程,使思維得到完善和修復,構建出科學、嚴謹的知識體系,實現共同提高。
四、即時生成,根據差異,正確引領
學生的差異性使得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往往會有很大的差別,常常會有一些意外生成出現。為此,教師在尊重學生意外生成的同時應進行差別性對待,以確保每個學生思考后都能有收獲。面對學生的意外生成,教師不必急切地給學生講解或者提供答案,而應了解學生思維的來龍去脈,進行順勢而導,以幫助學生從質疑走向釋疑,最終做到對知識的靈活運用。
如在學習“電化學防護”時,學生需要理解這樣一個化學術語——犧牲陽極陰極保護法。在教師的反復強調中,仍有一部分學生認為:陽極就是正極,陰極就是負極。面對這樣的課堂生成,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差異,利用“問題式引導”“對比式分析”來幫助學生走出思維誤區。問題引導:犧牲陽極陰極保護法的原理是什么?它與外接電源陰極保護法有什么區別?
通過問題的引導,學生有了自己的思考,明白了“犧牲陽極陰極保護法”的原理是原電池原理,即一般情況下,活潑的金屬電極做負極,這種情況下不活潑的金屬電極做正極,自然就被保護了起來。特別是“外接電源陰極保護法”的提出,讓學生將其與電解池防護進行對比學習,很快讓學生從自己的思維誤區中走出來,擁有清晰明了的思路。
五、變量練習,針對差異,鞏固效果
適當的練習有助于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實現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面對學生的差異,練習也應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不能使用同一個標準、同一個要求。教師可以教學大綱、考試大綱為主要參考,為學生建立階梯式的練習,促進學生自由攀登,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自己的高度。
如在學習了原電池之后,學生對該知識的掌握情況會有所不同,要想將學生拉到一個相對良好的學習水平,教師就要進行必要的、反復的練習來促進每一個學生的提高。課堂練習:寫出下列原電池的電極反應:(1)鎂-鋁 稀硫酸;(2)鎂-鋁 氫氧化鈉溶液;(3)銅-鐵 稀硫酸;(4)銅-鐵 濃硝酸。在這些對比練習中,你可以得出什么規律?
在練習中,學習一般的學生會認真地分析每一個反應,細心地寫出每一個電極反應;學習較好的學生不僅能夠快速寫出電極反應,還能夠從中歸納出結論:電極反應不僅與兩極金屬的活潑性有關,還與電解質溶液有關。對比練習,使學生的思維被帶動了起來,在差異中找到了共性,最終,形成了“你追我趕”的態勢,達到良好的學習狀態。
總之,差異性教學不應一味地追求差異,而要以一種“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態度去對待,不僅要尊重學生的思維習慣,更要讓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學生的差異帶來教學的差異,差異中探尋最合適的教學方式是眾多教師永恒的追求。
(責任編輯 羅 ?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