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杰
[關鍵詞]農村;小學教育;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40年發(fā)展至今,我國的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硬件設施不斷更新加強,隊伍建設也在更新換代。但由于城鄉(xiāng)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城市教育和農村教育的發(fā)展差距不斷加大,致使當前農村教育明顯滯后的問題更加凸顯。本文中,筆者將根據多年從事農村教育工作經歷,對當前農村小學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總結和原因分析,并提出解決對策。
一、農村小學教育發(fā)展現狀和原因分析
(一)教育經費嚴重短缺
教育經費短缺制約當前農村教育發(fā)展,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從國家財政的教育投入方面分析,雖然教育財政投入每年持續(xù)增長,但是投入水平依然比發(fā)達國家低,甚至還不如一些欠發(fā)達國家的平均水平。第二,教育資源在城鄉(xiāng)分配中不均衡。盡管近幾年農村學校基礎設施已有了較大改善,但相比于大多數城市學校,仍然是教學設施陳舊、先進教學設備匱乏,農村小學教育發(fā)展受到嚴重制約。
(二)師資結構不合理,素質不高
農村教師隊伍的趨勢為低學歷、老齡化,缺少高學歷的青年教師,師資結構不合理。教師在工作后參加的專業(yè)培訓少,多數靠的是學校所學的一點理論知識和教學方法,長期只是憑借多年積累的經驗任教。同時,師資匱乏導致了職型”教師較多的現象,幾門課程由一名教師教學的情況十分普遍,他們大多并不精通所教課程。
(三)教學方法和管理方法落后
受限于教學條件的有限和教師知識面不寬,大多數農村小學的教學方法依舊沒有擺脫只用黑板、粉筆、課本的情況,音樂課沒有音樂器材、體育課沒有體育設施,這些都是嚴重制約著教學方式改進的因素。農村小學都是以評估標準來制訂教學計劃,確定本校的具體工作,上級的評估標準是什么,學校以此制訂計劃,而各級(中心校、區(qū)里)監(jiān)測成績往往是評估的唯一目標。為了追求高分,許多教師采用諸如填鴨式、題海戰(zhàn)術或給學生考試范圍的不良方法,這便給學生從小養(yǎng)成了不好的習慣,嚴重偏離了教育的初衷。
(四)“讀書無用論”盛行
由于近幾年高校擴招,畢業(yè)生人數激增,就業(yè)壓力巨大,本科生在就業(yè)上不如專科生甚至高中生的現象屢見不鮮,加之高額的教育支出,以及這種“腦體倒掛”現象造成了農村“讀書無用論"的重新抬頭。同時,農村教師普遍待遇差,教學水平不高,致使不少地區(qū)出現了家長、學生看不起教師、看不起知識的情況,這使農村貧窮代際傳遞的現象加劇。
二、農村小學教育發(fā)展的改進對策
(一)加大教育投入,統籌城鄉(xiāng)發(fā)展
要采取能夠縮小城鄉(xiāng)教育投入差距的有效措施,促進城市和農村教育的協調發(fā)展。第一,要建立財政和教育支出同步增長機制,保證教育經費總量法定增長,不低于財政收入法定的增長率。第二,要落實區(qū)域教育對口援助和教育專項基金,加大對農村地區(qū)的教育投入,保證公平分配城市和農村教育經費。第三,建立適合農村教育發(fā)展的投入體制,從根本上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來統籌城鄉(xiāng)協調發(fā)展。
(二)提高教師的綜合業(yè)務素質,優(yōu)化師資機構
加大教師培訓投入,把增強教師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提高教師實際教學能力作為主要培訓內容,重點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課程、新方法。組織和統籌好教師全員培訓,鼓勵教師參加繼續(xù)教育,提高教師的綜合業(yè)務素質。對青年教師進行重點培養(yǎng),建立青年教師成長檔案,為青年教師挑選“教學導師",對青年教師專業(yè)教學基本功進行著重的強化培訓,使他們成為農村小學教育的主力軍。
(三)提高家長文化水平,學校與家庭同力配合
家長是對于孩子的影響潛移默化、不可忽視。家長們平時都忙于家事農活,能夠分配給顧及孩子學習的時間有限,也受限于他們本身有限的知識水平,沒有辦法對孩子進行正確的知識輔導,教育工作不得不完全依靠學校,但是這樣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提高家長們的文化水平勢在必行,家庭和學校應該相互配合,同心同力,才能給學生營造優(yōu)質的學習環(huán)境,提高教學質量。
(四)科學建設農村小學教學點
從地域和社會實際情況出發(fā),興建中心小學能夠最大限度地整合師資力量,節(jié)約教育資源。中心小學設立應考慮全面,地理位置的選擇要全面顧及學生上學、教師上課是否便利、是否能夠最大限度地輻射周邊的村落等。同時,農村中心小學的建設應該將教學樓和宿舍樓統籌考慮,同步建設,為離家遠的學生提供住宿條件,方便學生上學,也留得住遠方的教師,使他們安心工作。要關懷農村小學教師,在生活上給予農村小學教師關心和照顧,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降低農村小學教師的工作負擔和生活成本,使教師心無旁騖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農村小學還要加強規(guī)范化的建設,建立明確的教學和管理制度,使農村小學的教學管理工作能夠有規(guī)章制度可循。
結 語
小學階段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童年時的經歷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針對我國農村小學教育的現狀,教師應該有針對性研究和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多種方式來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學校要結合自身的情況,通過建設教學設施、規(guī)范制度建設和評價機制等方式來實現輔助教學的目的,政府職能部門要加大對農村小學的經費投入和政策傾斜,多管齊下實現全面提高農村小學教育水平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王東莉.德育人文關懷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2]王洪彪.張艷俠.農村小學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0(5):10-11.
[3]高作滿.淺談當前農村義務教育現狀及對策[J] .教師,2014(26):40.
[4]宋金花.淺談推進農村小學素質教育的途徑[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