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榮
[摘 要]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我們應該以創新的精神,弘揚傳統文化,使其成為中國文化建設的主流。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弘揚
當前我國思想文化領域的一項重要的戰略性任務是建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作“我們最深厚的軟實力”,突出強調“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對傳統文化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出了這樣的精確估量和定位。那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本國歷史?怎樣對待本國傳統文化?
一、正確認識和理解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為了生存和發展需要,根據歷史所能提供的條件、創建、改造、傳承下來的精神成果的總和。五千多年泱泱大國孕育出的傳統文化維系的中華民族的生存、繁衍和發展,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兩重性。中國傳統文化同樣是精華與糟粕并存。因此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社會的作用和價值既有積極的作用,也有消極的影響。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影響
首先,中國傳統文化的生活價值。中國傳統文化的生活價值是指傳統文化滿足人類生活需要的屬性。比如,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其中春節最為隆重。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家人團聚,親友互賀等,這些習俗給我們帶來了歡樂的氣氛、愉快的心情,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幾分期盼和喜悅。
其次,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法價值。中國傳統文化教會我們處理問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途徑。比如,“天人合一”思想告訴我們,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和自然是息息相關的,人要向愛惜自身一樣去善待自然,不能破壞自然。人和自然要保持一種協調的關系。
最后,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德價值。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提倡德治,崇尚操守,注重修身。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公正無私、嫉惡如仇、誠實篤信、三省吾身等修身之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厚德載物,達濟天下的廣闊胸襟;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理想等,這些傳統美德和道德理想,對于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提升道德境界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和啟迪作用。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消極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就是中國古代文化。因而不可避免的存在著弱點和不足。比如,宗法性因素的消極影響。中國傳統文化重視家庭和家庭成員關系的協調。這自然有它的長處。但是,中國古代家庭,始終保持以父權為中心,家長有專制的特權。這種家長獨裁模式構成了整個封建社會的基礎。封建國家就是一個放大的家庭,君主就是放大的獨裁家長,儒家為此設計了三綱五常。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這種家長制作風,等級觀念,獨裁制度,與人人平等的現代民主觀念是格格不入的。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們的民主制度、民主風氣的形成。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消極影響,我們要有足夠的認識,警醒和避免消極文化的影響。我們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就要做到“取其精華、剔除糟粕,古為今用”。
二、文化的傳承
文化傳承的意義實際上在于對“傳統”的認同。文化傳承之所以必要,就是因為只有在傳承中,文化成果才能積累,后人才能在前人文化實踐的結果上開始新的征程。文化傳承,需要對我們自己的文化心存敬畏,有發自內心的真誠,而不是以急功近利的心態去對待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是人民創造的,文明也是人民創造的。對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我們應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改革開放近40年來,國人感嘆我們的文化被經濟綁架了,文化被推向市場進行了過度的開發。今天,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起點,我們需要克服對傳統文化的浮躁功利心態,以對民族歷史與未來負責的態度去繼承文化傳統,從中國優秀文化傳統中開顯出所蘊藏的解決當代人類難題的重要啟示。
三、文化的創新
文化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實踐的內在要求,是人類文化發展的實質。唯有文化的不斷創新,才會為人類的社會生活注入源頭活水,民族的傳統文化才能煥發出生機與活力。“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基礎,是各類創新不竭的精神動力。”文化創新要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因為人是文化創新的主體。守住圓滿的結局只能意味著生命的停滯,生命的意義就在于不斷創新、不斷超越。人人崇尚創新,國家才有光明前景,社會才會充滿活力。面向未來,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自覺反思:中華文明對于未來人類文明發展的可能貢獻是什么?中國可以向世界輸出的主流價值觀又是什么?對于這些問題的有效回答,唯有在文化創新中才能找到確切的答案。基于文化創新的使命感,我們既需要對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給予關注,又需要對關系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進行積極探索。文化創新成為民族文化生命力和凝聚力得以延續并發揮作用的根本保證。
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創造是每個中國人的歷史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堅持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統一,也是文化自信的內在要求:無論是文化傳承還是文化創新,是全體中國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擔當。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自己做起,響應時代的召喚,讓民族精神傳統的火炬一代一代地傳下去吧!
參考文獻:
[1]李彩云.新形勢下應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J].理論學習,2002(7):44.
[2]鄧顯超.提升我國傳統文化的機遇和挑戰[J].長白學刊,2009(2):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