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雅平 任育昕 楊熙園

【摘 要】目的:研究與分析不同類型Budd-Chiari綜合征的介入治療效果。方法:選取來我院進行治療的患有Budd-Chiari綜合征疾病的患者200例,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17年2月-2019年2月,根據患者的疾病類型選取最佳的介入治療方法,主要采取下腔靜脈球囊擴張、下腔靜脈球囊擴張術、血管內支架放置術、經皮經肝和經頸靜脈行肝靜脈成形術、經頸靜脈行肝靜脈成形術、副肝靜脈成形術、下腔靜脈和肝靜脈雙支架放置術、下腔靜脈和肝靜脈雙球囊擴張術等方法進行治療。結果:對于Budd-Chiari綜合征患者采取介入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4.0%,在介入手術治療過程中的死亡率為0.5%,血管內支架脫入右心房以及誤穿心包導致心包填塞是介入治療的常見并發癥。結論:對于Budd-Chiari綜合征患者采取PTA和stent放置治療,效果顯著,副作用發生率較低,值得在臨床上加以推廣與使用。
【關鍵詞】不同類型;Budd-Chiari綜合征;介入治療
【中圖分類號】R9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0-0-01
Budd-Chiari綜合征是消化內科的常見疾病,該類疾病的多發人群為青年男性,該類疾病的發病原因主要與先天性大血管畸形以及外源性壓迫等因素有關,患有該類疾病的患者會表現出發熱、右上腹痛、黃疸、肝大以及少尿等臨床癥狀[1]。目前很多醫院嘗試對患者采取介入方法進行治療,但是介入治療的適應證、方法等方面還沒有具體的規范,需要進一步進行研究。本文研究與分析不同類型Budd-Chiari綜合征的介入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來我院進行治療的患有Budd-Chiari綜合征疾病的患者200例,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這20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09例,有女性患者81例,年齡為12-69歲,平均年齡為(37.88±4.26)歲,有196例患者來自經濟較為落后的農村地區,發病較為隱匿,所有患者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腹痛、肝臟腹大、腹脹、上消化道出血等臨床癥狀。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在進行介入治療前后均需要進行超聲檢查,部分特殊患者需要進行CT檢查,明確診斷下腔靜脈以及肝靜脈造影,根據診斷結果來對介入治療的方案進行制定,本次研究將200例患者的疾病類型分為4種主要類型以及8種亞型[2]。見表1、2。
經患者的頸靜脈或者股靜脈將導管進入下腔靜脈,經患者的頸靜脈、股靜脈以及經皮經肝將導管進入肝靜脈,見表1。有40例患者出現再狹窄的情況,對這40例患者進行再次擴張,隨后將內支架加入其中進行放置治療。
對Budd-Chiari綜合征患者進行介入治療的主要步驟為造影、測壓、穿通隔膜、球囊擴張、隨后對患者進行再次測壓以及造影,將血管內支架進行放置。
2 結果
2.1介入治療成功率在這200例患者中,有188例患者介入治療成功,有1例患者死亡,故對于Budd-Chiari綜合征患者采取介入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4.0%,在介入手術治療過程中的死亡率為0.5%。
2.2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在這200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發生誤穿心包,其發生率高達7.5%,在發生心包填塞的患者中,心包穿刺引流的患者有3例,開胸引流的患者有2例,有1例患者死亡,有2例患者的下腔靜脈擴張后腹腔內發生出血的情況。血管內支架脫入右心房以及誤穿心包導致心包填塞是介入治療的常見并發癥。
2.3患者的下腔靜脈壓力變化情況200例患者介入治療前的下腔靜脈壓力為(2.84±0.41)KPa,介入治療后的下腔靜脈壓力為(1.68±0.44)KPa,介入治療前的肝靜脈壓力為(3.78±0.54)KPa,介入治療后的肝靜脈壓力為(1.83±0.39)KPa。
3 討論
目前為止,治療Budd-Chiari綜合征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便是PTA,但是我國關于此方面的研究相對匱乏,缺乏較為全面的研究[3]。目前,臨床專家與學者一直關注著Budd-Chiari綜合征疾病的分型情況,但是至今仍然沒有一個統一的結論,在此次研究中,我們將該類疾病分為4種主要類型以及8種亞型,此種分型方法可以有效地將下腔靜脈以及肝靜脈阻塞的性質以及解剖位置進行直接反映,可以有效地與介入治療方法選擇上的聯系性進行加強[4]。
下腔靜脈球囊擴張、下腔靜脈球囊擴張術、血管內支架放置術、經皮經肝和經頸靜脈行肝靜脈成形術、經頸靜脈行肝靜脈成形術、副肝靜脈成形術、下腔靜脈和肝靜脈雙支架放置術、下腔靜脈和肝靜脈雙球囊擴張術等是介入治療的主要類型,根據多年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對于Budd-Chiari綜合征疾病的適應癥不斷擴大,介入治療的禁忌癥不斷縮小,但是無論采取哪一類介入治療,在治療Budd-Chiari綜合征疾病的過程中使用最佳的穿刺途徑進行破膜是最為關鍵的步驟,一般介入治療進行破膜操作時會采取單向或者雙向,順血流或者逆血流方向。目前為止,采取介入治療Budd-Chiari綜合征疾病時的難題是肝靜脈閉塞,經過本次研究發現,采取經頸靜脈行肝靜脈成形術或者經皮經肝靜脈行肝靜脈成形術治療可以有效地對介入治療的成功率進行提升[5]。
綜上所述,對于Budd-Chiari綜合征患者采取PTA和stent放置治療,效果顯著,副作用發生率較低,值得在臨床上加以推廣與使用。
參考文獻
古今, 王雨, 杜伊林,等. 彩色多普勒超聲和CT血管成像對Budd-Chiari綜合征的診療價值[J]. 局解手術學雜志, 2017, 26(2):119-124.
廖愛民, 張晉芬. 布-加綜合征介入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參數變化[J]. 現代儀器與醫療, 2017, 23(4):6-7.
于宏, 孫殿興, 梁志會,等. 肝靜脈阻塞型布加綜合征的診斷及介入治療[J]. 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7, 33(7):1340-1341.
佚名. Budd-Chiari綜合征誤診致截肢術后創面長期不愈并文獻復習[J]. 臨床誤診誤治, 2017, 30(7):43-46.
盧躍忠, 吳英哲, 唐向利. Budd-Chiari綜合征CT檢查的臨床分析[J]. 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7, 27(2):36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