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曉琳 張珊珊
【摘 要】目的:探討頭孢菌素類藥物應用后發生的不良反應情況及其預防措施。方法:選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使用了頭抱菌素類藥物且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130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對患者的不良反應表現以及預防措施進行分析。結果:導致頭抱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的原因主要有患者過敏史、過敏體質、年齡、情緒、飲食習慣、藥后飲酒等。患者的不良反應表現主要為過敏反應、消化道不良反應、泌尿系不良反應、心血管系統不良反應、神經系統不良反應等。結論:在臨床上應用頭孢菌素類藥物導致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有多種,病床中醫務人員應充分了解頭抱菌素類藥物的禁忌癥以及適應證,掌握配伍禁忌以及應用劑量,從而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用藥安全性。
【關鍵詞】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R97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0-0-01
頭孢菌素類藥物在臨床中一直得到了較廣泛的應用,這種藥物的優點為廣譜抗菌、殺菌能力強、療效好等,和其他藥物比較,很少產生過敏反應,安全性相對較高。但是近年來頭孢菌素類藥物的種類不斷增多,并且這類藥物在臨床中的使用率不斷升高,致使濫用藥物的問題層出不窮,直接造成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有了明顯升高。[1]本研究深入探究頭孢菌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情況,以不斷提升藥物的應用安全性,不斷提高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本院在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發生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的病例資料作為研究資料,一共有患者130例,其中,男性患者有66例,女性患者有64例。患者的年齡為33-71歲,患者的中位年齡為(52.3±18.5)歲。這些患者以前應用頭孢菌素類藥物沒有發生過敏情況。
1.2方法 由患者所在科室醫師匯總上報不良反應患者的具體情況,包括:所使用的頭孢類藥物名稱、藥物用量、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等。分析飲食、心理及身體狀況等自身因素是否影響用藥后不良反應的發生。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 %) 表示,采用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頭抱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的因素
本次研究中,影響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的相關因素分布情況如下:年齡大于60歲46例(35.38%),年齡小于60歲24例(18.46%);男性66例(50.77%),女性64例(49.23%);飲食習慣規律25例(19.23%),飲食習慣不規律40例(30.77%);藥后飲酒77例(59.23%),藥后不飲酒24例(18.46%);過敏體質101例(77.69%),非過敏體質29例(22.31%);有過敏史103例(79.23%),無過敏史27例(20.77%);情緒穩定28例(21.54%),情緒不穩定102例(78.46%);環境優33例25.38),環境差36例(27.69%)經分析,影響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的因素有過敏史、過敏體質、年齡、情緒、飲食習慣、藥后飲酒等,而性別、環境不是其危險因素。
2.2 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的表現
本次研究中,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的因素如下:過敏反應60例(46.15%),消化道不良反應37例(28.46%),泌尿系不良反應19例(14.62%),心血管系統不良反應8例(6.15%),神經系統不良反應4例(3.08%),其他2例(1.54%)。
3 結論
大量試驗研究結果顯示,頭孢菌素類藥物臨床使用后出現不良反應的影響因素較多,但出現的不良反應表現多為變態反應與泌尿系統反應。由于患者個體存在差異,不同患者自身對于藥物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導致其對相同藥物的敏感性存在很大差異。[2]存在過敏體質的患者出現頭孢菌素類藥物變態反應例數遠遠多于無過敏體質患者,充分驗證了個體差異與變態反應的因果關系。當患者使用頭孢菌素類藥物出現哮喘、皮疹等臨床癥狀時,可以判斷其對于該類頭孢藥物過敏,需及時采取停藥治療措施,如不及時處置,嚴重者可發生休克等危重表現。[3]患者不遵從醫囑,飲食不注意導致的不良反應現象亦較多。如用頭孢菌素類藥物期間需要禁酒,部分患者不遵醫囑,在服藥過程中飲酒,導致循環系統功能障礙,發生心律失常、血壓降低等不良反應。有學者研究顯示,患者用藥期間飲酒導致的不良反應主要是由于頭孢菌素類藥物分子結構中存在甲硫四氮唑側鏈,患者飲酒后,減弱了乙醛脫氫酶活躍程度,使得患者體內乙醛濃度增高,影響藥物的半衰期與代謝,另酒精與藥物相互作用,產生“雙硫侖”效應,將嚴重影響肝腎功能異常與心腦血管病患者的藥物代謝作用,使得藥物不良反應程度加劇,重者危及生命,故應引起醫師的高度重視。
頭孢菌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較多,對患者的危害較大,因此需要在用藥之前加以預防。下面筆者來分析其不良反應的預防措施:第一,臨床醫師在用藥之前先了解患者的病史、過敏史,并給患者做藥敏試驗,明確患者是否存在藥物過敏史以及是否為過敏體質,在排除危險因素的情況下再給藥。第二,臨床醫師應熟悉頭孢菌素類藥物的禁忌癥、適應證,不誤用或混合使用;并且要嚴格把握藥物的使用劑量,做到不過量使用。
綜上,頭孢菌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表現及影響因素較多,臨床醫師應以高度的責任感、專業的態度與技能為患者服務,做好不良反應的預防工作,提高用藥安全性。
參考文獻
頭孢菌素類藥物聯合其他藥物致不良反應情況的臨床報告分析[J]. 陳勁松. 中國實用醫藥. 2016(12)
頭孢菌素類藥物嚴重不良反應的分析與應對策略探索[J]. 戎芳. 中國醫藥指南. 2014(33第三代頭孢菌素類藥物臨床不良反應原因分析及風險預防機制探索[J]. 張麗萍,張達慶.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