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楊 朱海燕 薛欠欠 王盼盼
【摘 要】目的:探討對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予以綜合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本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70例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入院順序將其分為常規護理參照組與綜合護理模式觀察組,各35例。采用Barthel指數、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對患者運動功能進行評價。結果:觀察組患者Fugl-Meyer運動功能與Barthel指數評分均明顯高于參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予以綜合護理干預具有顯著效果,能夠有效改善運動及生活功能,促進病情恢復。
【關鍵詞】腦卒中;繼發癲癇;綜合護理;Barthel指數;Fugl-Meyer運動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0--02
腦卒中作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主要指的是因急性腦循環障礙所致的局灶性或彌散性的腦功能缺失,近年來腦卒中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癲癇作為腦卒中常見并發癥之一,癲癇的持續狀態會對患者腦功能造成損害,導致運動功能與生活能力受限,因而需要及時地予以治療。根據相關的臨床研究資料表明,對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予以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并且提高其生活能力與運動功能。鑒于此,選取本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70例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成兩組后分別予以常規護理與綜合護理模式,并采用Barthel指數、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對患者運動功能進行評價。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70例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入院順序將其分為常規護理參照組與綜合護理模式觀察組,各35例。觀察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齡51-76歲,平均年齡(63.16±6.07)歲;病程1-9個月,平均病程(6.28±1.07)個月。參照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齡52-79歲,平均年齡(64.58±5.88)歲;病程1-8個月,平均病程(6.33±1.17)個月。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2]:①均符合1995年制定的關于腦卒中診斷標準,且所有患者均經MRI或CT檢查證實為腦卒中;②癲癇符合國際抗癲癇聯盟制定標準;③神志清晰,生命體征穩定;④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心肝腎等重大疾病、重大慢性疾病與高血壓;②存在認知障礙,精神異常者;③既往癲癇病史或因其他原因所致的繼發性癲癇;④不同意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參照組予以常規護理,主要包括觀察生命體征,定時通風,謹遵醫囑服藥、并發癥預防以及告知注意事項等。觀察組則予以綜合護理模式,具體如下:①發作期護理:持續地為患者進行血壓、呼吸、心電以及血氧飽和度等監測,指導患者在癲癇發作時將頭偏向一側,避免咬舌,以確保患者生命安全。②心理護理:針對患者發病機制、治療方式、治療效果以及注意事項等內容進行詳細講解,旨在加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增強患者治療信心,提高治療與護理的依從性。③緩解期護理:癲癇患者病情發作后需及時地為大小便失禁患者更換衣物與床單,同時確保病房內室內空氣的流通,從而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與舒適度。④康復期護理:病情逐漸得到緩解后,需對患者行被動肢體活動,同時加上按摩,教會其鍛煉技巧,以更好地指導患者日常生活功能鍛煉。⑤護理干預:完善社會支持體系,從精神和物質方面為患者提供幫助,如鼓勵家屬陪護,告知患者有親友或單位人員前來探視,增強患者重新建立社會角色的信心。⑥自我管理輔導:教會患者正確的預防、治療方法等相關知識。如用藥常識、合理調控心理、醫囑注意事項等,使患者能做好積極的自身管理。⑦出院指導:指導患者學會自我護理,肢體活動以及吞咽方式,叮囑患者按時服用藥物,并及時地入院復查。
1.3 觀察指標 采用Barthel指數、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對患者運動功能進行評價。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為0-99分,分數越高表明運動障礙越輕,Barthel指數分數越高表明生活活動能力越佳。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均經SPSS20.0軟件予以統計學計算。計量指標以(%)形式展開,檢驗;計數指標以()形式展開,t值檢驗。P<0.05表明數據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比較兩組患者Fugl-Meyer運動功能與Barthel指數 觀察組患者Fugl-Meyer運動功能與Barthel指數評分均明顯高于參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腦卒中作為老年人群常見病癥,繼發癲癇的概率在5-15%之間,甚至可能導致死亡的發生,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一旦發病便會對其肢體功能與語言功能造成破壞,致使患者后腦部產生神經沖動的神經元或者神經傳導通路受損,從而導致其對于下級運動神經元調控出現障礙,最終造成患者肌張力、肢體激勵以及運動模式出現異常狀況[3]。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Fugl-Meyer運動功能與Barthel指數評分均明顯高于參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綜合護理干預在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中的應用,能夠顯著地提高運動與生活能力,改善預后。
綜上所述,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予以綜合護理干預具有顯著效果,能夠有效改善運動及生活功能,促進病情恢復。值得大量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王琦.腦卒中繼發癲癇綜合護理干預應用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212-213.
余曉玲.綜合護理干預在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心理醫生,2018,24(35):203-204.
張麗,張曉琴,秦澤紅.腦卒中繼發癲癇臨床護理中應用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