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 要】在臨床檢驗中血液標本的采集,對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起著決定性作用。然而在實際的臨床檢驗中,往往會由于某些原因導致血液標本采集不合格,這使得臨床診斷和治療變得更加困難,有時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筆者就血液標本不合格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預防血液不合格的對策。
【關鍵詞】臨床檢驗;血液標本
【中圖分類號】R44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0--01
隨著現代醫療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生在診斷和治療疾病時往往需要準確的臨床檢驗。血液是最常用的臨床檢驗標本。因而血液標本的質量高低對于疾病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任何醫療衛生機構對于血液標本采集都要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并且要保證標本運送和存儲的衛生,避免污染。這不僅是對患者的負責,也是每一位醫生高貴品質的體現。
1 臨床檢驗中血液標本合格的重要性
良好的檢驗標本采集體系對于檢驗報告的正確性至關重要。檢驗報告如果出現偏差,就會影響醫生對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在許多情況下,由于血液化學成分的改變能夠直接反應體內組織器官新陳代謝的狀況和變化,而常作為檢驗標本,所以血液的化驗檢測對于輔助診斷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現實操作中,由于一些人為和客觀因素時常出現血液標本采集不合格現象,最終導致病人病情延誤。這就使得保證血液標本的合格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醫療機構要重視血液標本采集,嚴格執行血液標本采集規范。確保血液采集的準確性。
2 臨床檢驗中血液標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
2.1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精神狀態、飲食、身體等方面能直接影響著血液標本的質量。一些患者對于采集血液樣本認識不足,沒有按照采集血液的注意事項進行準備。如:采集血液前需禁食12小時、不能做劇烈運動;采血前4小時不能喝茶或咖啡等。還有個別患者在采集血液前過于緊張。這些都能夠影響血液成分的變化,進而導致采集標本不合格。
2.2 采集血液標本方法不科學 采集血液標本是一項細致的工作,它不僅僅對于醫療設施的衛生合格有較高的要求,而且要求護理人員的業務熟練,操作規范、細致。然而在實際的采集血液過程中,時常因為護理人員采集血樣不規范,對于醫療設備操作不夠熟練,工作不認真而導致出現采集的血液不合格。因此,對于醫護人員專業能力的提高和實際操作的規范可以有效降低血液標本的污染率。
2.3 標本溶血 溶血是指紅細胞破裂,血紅蛋白逸出。標本出現溶血現象對于臨床檢驗的結果影響是巨大的。標本溶血的原因有:見于采血時不順利,將多次采集的血標本混入同一試管中;標本運送過程中劇烈震蕩或離心時離心力太大;采集的血液時血液標本未沿抽血管壁流入,這樣增加了抽血管內部壓力,致紅細胞受壓過高而破裂;由于操作不細致導致氣泡進入血樣試管。
2.4 標本凝血 凝血是指血液由流動的液體狀態變成不能流動的凝膠狀態的過程。標本凝血使血液成分發生變化,影響臨床檢驗的結果。標本凝血的原因有:采血時未按照先抗凝劑后血液標本的順序注入試管;采集的血液過多,導致抗凝劑與血液比例不適合;血液注入試管后沒有與抗凝劑混合均勻;護士操作不熟練導致采血時間過長,血液出現凝固。
2.5 標本送檢不夠及時 血液在離開人體后其中的血細胞仍然在進行新陳代謝。血液樣本長時間放置后,血清會蒸發,細胞糖會發生酵解,血液中葡萄糖濃度明顯下降,血小板破壞增多。另外受到環境溫度升高的影響,血液中的酶類變性滅活加速,標本長時間放置后,細胞繼續耗氧,發生化學反應,導致血液成分變化,檢驗結果不準確。
3 保證血液標本合格的措施
3.1 指導患者為采集標本做好準備 醫生開出化驗單后,護士應立即與患者溝通,向患者詳細講解有關采血前的有關事項:明確囑咐患者在采集血液前10到12個小時內不能進食,空腹等醫護人員采集血液后再進食;采血前不能進行劇烈運動,防止出現假陽性現象。由于緊張會導致腎上腺激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紅細胞數量升高等,進而影響血液成分,因而護理人員還應以良好的態度對病人進行溝通,分散其注意力,消除其緊張、恐懼的心里。當遇到嬰幼兒采集血液困難時,要耐心進行說明并與家屬取得配合。
3.2 嚴格按照正確的方法進行血液標本采集 正確的采血方法與檢驗結果有密切的關系。在采血前要準備好所需物品,選擇合適的容器,并貼好標簽注明患者資料,嚴格執行三查七對的原則,核對好化驗單與標本編號,避免由于工作繁忙導致血液樣本與患者出現交錯;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采血前護士要進行消毒,并穿戴好手套和口罩;采血時要囑咐患者取適當體位,選擇合適的采血部位,捆扎時要注意松緊,注意扎止血帶時間不要過長,穿刺時要快、準、穩,這樣可以及時準確采集標本,如果碰到患者血管過細多次穿刺不成功應立即更換采血部位,防止溶血現象的發生。采集得到的血液應注意先注入抗凝管,后注入干燥管。注入抗凝管后應輕微晃動幾次使血液與抗凝劑混合均勻。正確把握采血量,血量過高會導致凝血現象;血量過低則影響檢驗結果。采血后要及時送檢,以免血液標本成分發生變化。
3.3 對醫護人員進行專項培訓,提高醫護人員的素質
醫護人員的知識面、專業技能直接影響著實際的操作和患者的治療。所以醫療機構應對于醫護人員進行相關技能的專項培訓,增強醫護人員的專業性,降低實際操作過程中的失誤率。另外,還應對醫護人員進行職業道德修養教育,增強他們的責任心,提高醫療安全意識,并建立良好的規章制度和獎懲措施,通過嚴格的要求和科學的獎勵對醫護人員進行管理和鼓勵。
4 結語
綜上所述,臨床檢驗中血液標本的合格對于醫生對患者的疾病診斷和治療尤為重要。血液標本的準確可以降低醫療風險,減少醫患糾紛。因此,為了確保疾病診斷的準確性,醫護人員應具備過關的專業技能,要有責任心和救死扶傷的高貴品質,在取得血液樣本時要細致認真。醫療機構要對醫護人員進行規范,以最大的限度降低樣本的不合格率。
參考文獻
文波.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標本分析過程中影響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1):235-236.
姚文亞.血液生化檢驗標本分析過程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原因研究[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18(2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