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云 鄧娜
【摘 要】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在腎移植術后急性肝功能損害患者中的護理療效。方法: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本院進行腎移植的急性肝功能損害患者14例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觀察患者臨床療效。結果:對患者實施正確的急救措施及優質護理干預,護患積極溝通,提高患者營養護理,有效幫助全部患者度過危險期,改善了患者的肝功能,其臨床效果顯著。結論:對腎移植術后急性肝功能損害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加強營養護理及其他護理干預,能顯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命安全性,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腎移植術;急性肝功能損害;護理干預;臨床體會
【中圖分類號】 R473.6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9-144-01 ?腎移植術后患者發生肝功能損害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但肝功能是會影響患者的生存期,不利于于患者生命健康。有關研究表明,肝功能損傷的發生主要與病毒性、藥物性肝炎有關,其中病毒性肝炎一般與乙肝病毒有關,藥物性肝炎則與使用藥物所致,且藥物性肝炎病發的更早。腎移植術一般在術后3個月才會出現急性肝功能損害,且隨著患者不斷服用免疫抑制劑抵抗乙肝病毒,使得病毒產生抗體,不斷的大量復制,導致肝功能損害越來越嚴重,腎移植術后若爆發嚴重性的肝炎,病情危重往往會致患者死亡,因此,對于腎移植術后發生急性肝功能損害患一直是臨床上棘手的問題。因此,本研究探討護理干預在腎移植術后急性肝功能損害患者中的護理療效,為護理腎移植術后患者發生肝功能損害提供護理經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本院進行腎移植的急性肝功能損害患者14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為男性,年齡30-65歲,平均年齡(50.25±2.32)歲,出現急性肝功能損害的時間為腎移植術后2-4年之間,其中致病因素為乙肝病毒導致有6例,藥物導致有8例,所有患者在進行腎移植前檢測其HBsAg均顯示為陽性。
1.2 方法 手術完成經過抗排異抗免疫、抗排異治療,當爆發急性肝功能損害時立即進行診治。患者人院進行積極的治療,治療情況如下:①調整患者免疫抑制劑治療方案,適當減少或者停用某些對肝臟損害大的藥物,降低對肝功能的毒害性,如潑尼松、環孢素等,當必要時可將藥物更換為他克莫司莫司等對肝功能損害小的藥物,同時對患者的血藥濃度進行檢測,若患者機體不發生排斥現象,可繼續維持血藥濃度的較低水平;②護肝治療方案:應用保肝藥物來穩定患者的肝細胞膜,靜脈注入血白蛋白來支持機體的營養需求;③抗病毒治療方案:對患者的乙肝病毒進行檢測,采取恩替卡韋對乙肝病毒加以抑制,護理干預上給予患者心理安慰,鼓勵患者積極配合醫師進行治療,隨時掌握患者情緒,并進行及時的開導;檢測患者的肝功能情況,隨時檢測患者的血濃度、血常規變化,隨時預防患者出現肝昏迷。
2 結果
經過相關治療和護理后,14例患者均已平安渡過危險期,肝功能獲得有效改善,腎功能可繼續保正常使用,臨床療效顯著。
3 護理體會
3.1 入院溝通 患者入院初期,熱情接待,護理人員需要詳細向忠者以及患者家屬介紹有關肝功能損害的發生機制和治療措施等內容,介紹有關該類疾病的成功案例,幫助患者樹立對抗疾病的信心,同時,鼓勵患者家屬以及朋友到院探視,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和支持。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需要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和溝通,耐心傾聽患者的講述,更加深入的了解患者心理情緒的變化情況,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和支持,進而消除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依從性,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2 溝通護理 溝通是治療的第一步,因此,在患者初入院時,醫務人員應以熱情的態度接待患者,及時與患者溝通掌握其病情的基本情況,及時向患者講解與肝功能損害有關的致病因素、發展過程、病情轉歸情況及治療措施,向患者介紹疾病治療成功及緩解其緊張心理;同時,及時與患者家屬、朋友溝通,鼓勵他們多探視患者,多與患者聯系,給予患者充足的社會支持,提高患者治療疾病的自信心。對于處于特殊期的患者,如患者想放要棄治療時,醫務人員應先了解患者想要放棄的原因,對癥下藥,采取沉默、傾聽、觸摸等溝通技巧,表示對患者十分的理解與支持,鼓勵患者先發泄心中的不滿,認真面對事實后積極面對現狀,配合醫師進行治療。
3.3 癥狀護理 均衡患者營養,囑咐患者注意飲食結構,少量多餐,多以清淡食物為主,食用易消化的流質、半流質食物。疾病進展期間叮囑患者要絕對臥床休息,不可過多活動,保存體力,減輕對肝臟的負擔,必要時可給予靜脈注入白蛋白補充體能的消耗。囑咐患者進行深呼吸、拍背等動作,幫助痰液的咳出,避免發生肺部感染。時刻患者患者的尿量變化,以便今早發現肝腎綜合征,時刻關注腎功能的變化。
4 討論
護患溝通是提高對患者病情了解度的關鍵手段,醫務人員及時、有效的與患者溝通,能今早掌握患者病情及時給予治療,目前,臨床上獲得患者的疾病基本情況一般是與患者溝通所得,因此,對于腎移植術后急性肝功能損害患者中進行溝通是十分必要的,同時,有效的溝通也是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重要手段,通過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心中焦慮、不安等心理,之后,便能對癥下藥,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提高其治療配合度,克服移植術后發生肝功能損傷等并發癥的心理應激反應,減少患者停藥、抗拒治療事件發生率。腎移植術后出現肝功能損傷的治療時間長,疾病的恢復速度慢,因此在基本的疾病治療護理上,也要維持患者的營養水平,加強營養干預,必要時刻給予靜脈滴注營養也維持患者的營養狀況。
綜上,在腎移植術后急性肝功能損害患者中實施心理、營養護理干預,提高患者的治療的依從性、自信心,讓其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江海琴.腎移植術后患者的護理體會[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7,8(1):69-71.
[2] 郭珈.腎移植術后患者急性心力衰竭的觀察和護理[J].當代醫學,2017,23(7):161-162.
[3] 王茹.協同護理模式對腎移植術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徐州醫科大學學報,2018, 38(3):20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