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春
摘? ?要:信息技術成為音樂院校圖書館服務中的技術支撐,當前服務模式不斷創新,管理人員根據讀者需求,自覺加強圖書服務創新,構建大型數據庫,借助數字化大環境來開展文獻資源共享服務,從而推動文獻資源數字化建設的更好發展。本文首先分析音樂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現狀,然后分析其文獻資源的創新管理,其中包括內容創新、服務創新等信息,有效促進了文獻資源共享。
關鍵詞:音樂院校? 圖書館文獻資源? 創新管理
中圖分類號:G250?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6(a)-0168-02
運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音樂院校的圖書館服務凸顯知識化、網絡化的優勢,當前圖書館服務從收藏轉向獲取,從文字描述轉向文獻傳遞,促進了文獻資源服務過程信息化。音樂院校是傳遞音樂信息資源的地方,在當今這個數字環境下,需進一步創新文獻資源服務范圍,便于更好的服務于音樂院校,使其為音樂院校的藝術實踐活動提供準確的文獻參考[1]。通過創新文獻資源服務模式,有效改善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現狀,實現其創新管理,促進館員的整體素質提升。
1? 音樂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現狀
音樂院校館藏文獻包括紙質文獻、影像資料、電子圖書。其中目所構建的大型數據庫,便于為讀者提供全國報刊索引、數字音樂圖書、國際音樂期刊索引、超星視頻、書生之家等特色化的圖書館服務,因館藏資源豐富、圖書種類齊全,受到了廣大讀者的青睞。音樂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學生獲取信息資源的能力
現階段讀者在獲取圖書資源的環節,主要是依靠期刊和圖書,然而對電子資源的利用不夠。雖然電子資源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速度快、資源豐富,自由空間大,但是部分讀者還是習慣于從圖書館獲取資源,對Web查詢系統和共享平臺的運用較少,導致獲取圖書信息的途徑較少、方式單一、資料查詢不靈活,無法發揮出數字化技術運用的優勢。這就要求圖書館獲取信息資源的能力進行提升。
1.2 學生對館藏資源的了解程度
現如今還有一大部分學生選擇從紙質圖書中獲取信息,這部分學生對館藏資源的了解不夠,還意識不到通過網絡途徑、查詢系統獲取圖書資源的重要性,對電子資源的了解和認識不足,無法將圖書館內的電子資源得到充分運用。
2? 音樂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的創新管理
2.1 文獻資源創新服務的內容
(1)圖書館建設中,注重數據庫更新,將其作為數字信息公開的有效方式,利用數據庫促進文獻資源檢索、存儲,因此成為用戶獲取圖書館文獻資源的主要方式。在信息技術的指導下,音樂院校圖書館建設環節,積極分析用戶信息需求的變化,以數據庫為基礎的文獻信息服務,使得數據庫在圖書館創新服務中占據主導地位。近年來圖書館不斷引入“中國知網”、“超星數字圖書館”、“庫客數字音樂圖書館”等多個學科的文獻內容,注重圖書資源內容創新,服務形式多樣化,加強服務優化,以創新的文獻資源內容,吸引了更多的用戶[2]。(2)利用音樂學術資源數據庫,展開文獻資源內容創新的探討。通過建設專題性學術資源數據庫,讓音樂院校成為學習和吸收民族音樂文化的圣地,促進中西方音樂文化融合。以數據庫形式,將文獻資源整合,更好的發揮出圖書資源的分享優勢。(3)搜集與民族學術音樂資源有關的報紙文獻、年鑒文獻、會議文獻、博碩士學位論文、期刊文獻等進行系統化的整合,最終形成了多條檢索路徑、可供全文瀏覽、集下載功能為一體的專題學術性數據庫,促進數據庫服務內容擴充,將最近一些新的課題研究成果引入數據庫中,有效的豐富文獻資源,強化服務內容創新[3]。
2.2 文獻資源利用與創新舉措
(1)充分利用專利文獻資源促進圖書館服務創新,借助數字化背景,大力推進圖書館文獻資源創新建設,有效利用電子資源、網絡資源,提高圖書館服務能力,加強專利文獻服務網點建設,在推動業務信息服務建設同時,大大增強了圖書館服務創新的有效性[4]。(2)采取電子化、網絡化等形式及文獻資源利用與創新并舉的措施,進一步地開發文獻資源,將不同形式的文獻資源充分運用在日常服務中,加強了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管理力度,加快館員信息傳播,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會議,促進音樂院校文化建設的穩步發展,使得館藏信息在科研、學校管理等環節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5]。比如文獻資源的運用中,注重專利文獻運用,借助科技力量,將現代圖書館的館藏信息有效轉變為社會生產力,運用理論知識帶動服務方式創新,在圖書館日常管理中,積極滲透專利文獻,以此確定圖書館發展方向和經營方向,形成清晰的發展思路,促進服務技術創新。在互動中,讀者提高了對圖書館專利文獻資源的認識,促進文獻資源的廣泛運用,便于更好的服務于在校師生。
2.3 館員在服務創新提升的舉措
(1)構建高素質、專業化的文獻資源服務隊伍,進一步強化專業團隊建設,將文獻資源服務作為提升圖書館綜合服務能力的主要途徑,及時完善服務隊伍,使其員向多功能型人才方向發展。(2)利用數字化移動圖書館,嚴格要求館員,對其職業素養和服務意識提出更高要求。比如在工作中,以讀者的需求為首要,強化館員自身的服務意識。在文獻資源整合、加工、推送、服務跟蹤等環節,做好全程監控,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為館員服務做好技術保障,滿足現代圖書館高效的服務需求。創新服務隊伍建設,加強圖書館改造,采取不斷升級的措施,積極提高圖書館服務能力,及時形成特色的圖書館文化,彌補圖書館在資源分享和推送中的缺失,促進工作人員與用戶間的友好互動[6]。(3)及時優化圖書館文獻資源服務方案,創新服務模式,深化人員的服務功能,借助數字化的大環境,積極營造更為和諧的圖書館環境,促進數字服務與社會服務共享,便于形成規范化、數字化、全流通的自助圖書流程,以新型的服務模式+完善的服務體系,凸顯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幫助讀者進行知識分享。
3? 結語
本文從音樂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現狀出發,從而了解師生獲取信息資源的能力、對館藏資源的了解程度等內容,明確當前在文獻資源服務中存在的漏洞,便于及時查漏補缺,以此提出完善的圖書館文獻資源創新管理路徑。即文獻資源服務內容創新、文獻資源利用與創新舉措、館員服務創新等,因此要借助數字化背景,大力推進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進一步開發文獻資源,形成清晰的發展思路。促進服務技術創新,強化館員自身的服務意識,及時形成特色的圖書館文化,進一步強化專業團隊建設,優化圖書館文獻資源,促進文獻資源的廣泛運用,從而提升館員綜合素質和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 鄒迅.高校圖書館聯盟中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研究[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6):71-73.
[2] 劉佳,劉月惠.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模式變化及館配商之應對[J].出版發行研究,2016(5):94-96.
[3] 華風霞.數字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創新路徑[J].中州大學學報, 2013,30(4):64-66.
[4] 袁芳.大數據環境下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模式的變革[J].圖書情報工作,2015(18):91-94.
[5] 陸和建,張芳源.TRIZ創新理論在圖書館文獻資源布局的應用探析[J].圖書情報知識,2013(3):52-58.
[6] 國愛民.大數據環境下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模式的變革[J].黑龍江科學,2016,7(24):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