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品燕/荊州市圖書館
21世紀的青少年已經進入了全新的“網絡生活”,網絡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對青少年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以及價值取向都產生深刻的影響。但是,網絡的虛擬化導致網絡上充斥著大量的垃圾信息、不健康信息甚至是非法信息,公共圖書館作為第二課堂,重要的社會教育基地,如何教育并引導未成年人正確的使用網絡,并從中學習適應信息社會生存發展的基本能力,這種能力主要是信息素養能力。
信息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概念的醞釀始于美國圖書館檢索技能的演變,是一個內容豐富的概念,也有將信息素養叫作信息文化的,它包括文化層面(知識方面)、信息意識(意識方面)、信息技能(信息技術及能力)三個層面內容。聯合國《布拉格宣言》指出:信息素養是人們有效參與信息社會的一個先決條件,是終身學習的一種基本人權。因此,我們認為信息素養是一種適應信息社會生存發展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未成年人信息素養教育主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通過信息素養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逐步培養自主的信息獲取、處理和應用能力,以及自覺的信息意識,養成自主學習、自主研究和協作學習的良好習慣,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就是引導未成年讀者運用信息技術工具來解決遇到的各類問題,特別是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所學知識相結合,從而讓讀者把技術作為獲取知識和加工信息,解決問題的工具。
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在生活中越來越接近“互聯網思維”,尤其是對未成年人的影響。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到8.29億,網民職業結構來看,學生群體規模最大,占比達到25.4%,2017年未成年人(10-17歲為主)互聯網觸網率達到98.1%,且首次觸網年齡低齡化趨勢明顯。但從網民學歷結構來看,高中(含中專、技校)以下學歷高達81.4%,對信息技術應用和信息意識水平都有待提升,不具備對未成年人信息素養培養能力。《報告》還顯示,10-14歲未成年手機APP數量平均在44個,15-19歲高達59個,截止2018年12月,游戲類應用數量排名第一約138萬款,占比30.7%。有68132萬網民使用搜索引擎獲取信息,將近40000萬網民瀏覽網絡直播、微博,其中學生群體又占有很大一部分,網絡上的信息良莠不齊,加之我國并未對瀏覽內容進行分區或分級,未成年人容易受不良網絡內容的侵害。圖書館作為知識的傳播和傳授機構開展信息素養教育迫在眉睫。
此外,我們所處在一個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而且是信息“碎片化”時代(TMI, Too Much Ifrormation),信 息疲勞、信息焦慮以及信息過剩、信息過載等,是我們遇到最大的難題。未成年人信息甄選能力有限,將過長的時間和經歷浪費在過程中,甚至容易出現信息迷航。因此,開展未成年人信息素養也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
我國對信息素養教育研究起步晚,發展速度也較為緩慢。筆者在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對“信息素養教育”進行檢索發現,我國最早對信息素養教育進行研究始于21世紀初,信息素養教育的文章共903篇,從發表的年度來看主要集中在2016年前后,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學校圖書館的大學生信息素養培養方面。在查詢結果中輸入“公共圖書館”僅查詢到102篇文章,主要研究公共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性和如何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等基礎性研究內容。關于公共圖書館未成年人信息素養教育的內容就更少了。
我國對信息素養教育實踐應用推動緩慢。1998年,美國學校圖書館協會與美國教育交流技術協會發布了《學生學習的信息素養標準》,主要強調學生的獨立學習與社會責任感。明確了中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具備的與信息相關的能力,為開展中小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框架。2000年,繼美國中小學信息素養標準出臺后,美國的大學與圖書館協會發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并產生了重大影響,是中小學信息素養教育的延續,從而將信息素養標準延伸和擴展到學生學習的各個階段,在世界各大洲得到認可和應用,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我國在頒布了《計算機教育五年發展綱要》之后,信息化教育開始在中小學開展并逐漸普及,個別示范性重點高中開設了專門的信息檢索課程,但大部分還是將計算機基礎知識與實踐作為學習的重點,缺乏對學生信息意識和運用能力的培養,并未將只是和技能滲透到所學課程中,處于信息素養教育的初級階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布拉格宣言“走向信息素養社會”的發布,越來越多的國家和組織機構開始重視信息素養教育,國際教育組織、各國政府、地方政府和教育機構大力推行和實施信息素養教育,紛紛出臺了相關的信息素養標準和行動綱領。美國是最早研究信息素養的國家,也是最早實施信息素養教育的國家。美國政府各類相關組織高度重視信息素養教育,美國促進科學協會制定了《美國2061計劃》,將信息科學納入科學教育體系中。美國圖書館協會同時也成立了“信息素養總統委員會”,明確了信息素養對于學生的能力發展、終身學習和成為積極公民的重要性,并且針對正式或非正式的學習環境設計了一個或多個信息素養發展模型,明確了繼續教育和教師發展的內涵。我國從信息素養研究的學科分布文章來看,較為分散,主要是圖書館情報與數字圖書館、教育理論與教育管理、高等教育與中等教育,而這些研究領域都主要側重信息技術方面的研究與應用,對于信息素養研究不成體系。我國對于未成年人信息素養教育研究,國家宏觀方面沒有形成一個針對正式或非正式學習環境下的可操作性的標準。我國的專家、學者在借鑒國外信息素養標準的基礎上,也制定了一些針對中小學生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和針對中小學教師的信息素養量化指標體系或者評估模型,但都只是停留在理論階段。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這一較為抽象的概念一直處于不斷變化和更新中,人們容易將“信息載體”作為“信息”的主要內容來研究,認為信息的表現“載體”就是“信息”,從而導致我們認為信息技術便是信息載體的技術,因而,忽略了信息意識教育、淡化了信息的價值教育、丟掉了信息的內容教育,而僅僅保留了針對信息載體形式的技術教育。我們所忽略的、淡化的以及丟掉的正是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內容。
信息素養教育,不僅僅是教育機構的任務。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傳播和社會教育的重要機構,同時也是終身學習主要場所,信息素養教育是實現終身學習的重要保障。而信息技術是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內容。公共圖書館一直都是新技術和新科技的應用和推廣者,可以利用豐富的館藏資源、現代化的信息設備以及寬松的創客空間構建信息素養教育合作平臺——教師、家庭、圖書館互動的課堂之外第二空間,為未成年讀者提供一個良好的信息氛圍和綠色網絡學習空間,未成年讀者在館員和教師的協同指導下利用各類資源進行在線學習、網絡研修、網上分組討論交流,進行協同學習,培養相互之間的協作意識。同時圖書館還可以積極開展基于網絡化的學習空間特色活動,以游戲化闖關的方式引培養未成年讀者在任務的驅動下,自主創建學習,根據自己的需求發現、獲取并正確處理信息的意識。此外,圖書館還可以針對不同年齡段的未成年讀者開展以實踐為主面向應用的信息工具認知。
圖書館界在美國學生信息素養標準的制定和信息素養教育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我國在機構設置和教育體制隨別于美國,但圖書館界作為重要的情報機構,應積極配合和推動未成年人信息素養標準的出臺,明確不同階段信息素養教育培養目標,例如初中小學讀者信息素養教育的主要目標獨立學習和社會責任的培養,了解信息工具的種類并具有使用信息工具獲取需要信息的意識,根據信息的來源辨別信息真偽;初高中讀者信息素養教育的主要側重創新思維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運用所學信息知識掌握信息獲取、信息評價、信息交流與信息創新的能力。
隨著,政府職能轉移的進一步深入,圖書館學會(協會)作為行業組織應積極推動非正式學習環境下的未成年人信息素養教育可操作性的標準和評價體系的出臺和實施,并將信息素養教育納入圖書館評估工作的一樣重要內容,使得公共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真正落地實處。
館員作為圖書館開展業務、提供服務的核心要素,館員的信息素養關乎公共圖書館開展未成年人信息素養教育的成敗。制定館員信息素養培養計劃,加強館員綜合素養培育,全面提升館員素質。開展館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和信息意識(倫理道德)等方面的培訓,利用線下線上培訓方式對館員進行定期專項培訓。開展信息化領導能力培訓,提升管理意識和服務能力。鼓勵和引導館員利用館藏資源依托公共圖書館共享資源平臺,開展與學校教育教學相融合的信息素養教育創新服務項目,破解學校信息化應用中的難題。為激發和促進館員信息技術應用和信息素養教育案例的推廣的積極性和主動行,組織開展創新服務案例或項目的評選活動,具有示范意義的成果可在公共圖書館領域推廣并納入考評體系,作為年度評選優秀和職稱評聘的重要參考。
未成年人信息素養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了提供一個良好的泛在化的信息素養環境、提高館員信息素養外,圖書館應將信息素養的內容融匯到提供的各項服務中,與所學所應用相結合,才能培養出具有良好信息素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