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一聰 編輯/麗葉 設計/龐婕

在這個看臉的社會,漂亮寶寶尤其讓人喜歡。自從各大衛視的親子節目熱播以來,不斷有網友探討萌娃們的“顏值”,感嘆別人家的寶寶多好看!有些家長不顧遺傳因素,使盡渾身解數提升寶寶“顏值”,甚至想出“逆天”方法,結果卻適得其反。
在中國,有很多人都認為在嬰兒時期扎下的耳朵眼,在長大之后,即使是不用帶耳環之類的東西也不會長死,所以許多母親在嬰兒早期階段就想給寶寶扎耳朵眼。其實這種做法是大部分醫生反對的。在頭幾個月里,嬰兒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加上一些疫苗尚未接種完全,扎耳洞的過程若處理不當,很容易造成感染,繼而引發更嚴重的問題。
幾乎所有的媽媽都希望寶寶能有一雙大大的眼睛,然后再配上深長濃密的睫毛,這樣才能稱得上是一雙完美的“電眼”。家長中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從小給孩子剪睫毛,長大后,睫毛就會變得又密又翹。
可是現實往往很殘酷。江蘇常州一位2歲女孩,檢查出眼角膜發育不良,視力嚴重下降,究其緣由,竟然是媽媽替她剪了眼睫毛惹的禍。
睫毛是眼睛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一個人的上睫毛多且長,有150根左右;下睫毛少而短,大約只有75根。每一根眼睫毛都是有壽命的,根據每個人的新陳代謝,眼睫毛都會隨時更換。一般來說,兒童是1個月換一次,少年大約2個月換一次,成年人是3個月換一次。在眼科醫生眼里,從小剪睫毛,長大會變長變密的說法,沒有絲毫的科學依據。睫毛的長短、粗細、漂亮與否,主要與遺傳等因素和營養狀況有關,個體差異很大,用剪睫毛的方法促進生長,是沒有什么用的。睫毛不是為美麗而生的,它像衛士一樣保護在眼瞼四周,起到屏蔽灰塵、遮擋強光等作用。
給寶寶修剪睫毛,不但不能讓睫毛長得又密又長,而且還有不少危害。因為剪掉的是睫毛的末梢部分,比較細軟,剩下的根基則比較粗硬,這部分睫毛很容易刺激到眼睛,引起結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疾病,產生怕光、流淚、眼瞼痙攣等癥狀。
有家長可能發現,孩子剪完睫毛后,新長的睫毛卻是雜亂無章的。這是因為經常剪睫毛,或者拔睫毛,破壞了睫毛毛囊,造成睫毛不規律地生長,這種癥狀在醫學上被稱為“亂睫”。亂睫會造成每次長出來的睫毛位置都不一樣,有可能反復刺激眼角膜,不得不再次拔掉,形成惡性循環。
在《爸爸去哪兒》第3季中,世界冠軍鄒市明的兒子軒軒,頂著一頭小卷發著實虜獲了一批阿姨姐姐粉。看著胖軒萌萌的卷發,很多媽媽也想給自己的寶寶燙發或者染發。但是對于兒童燙發染發的問題,專家提醒,小朋友并不適合過早染燙,尤其是嬰幼兒。
大家都知道,燙染發即使是對成年人來說,也是有傷害的,更何況6歲以下的兒童了。孩子的頭發和皮膚都比成人要脆弱和敏感,再加上染發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非常容易對寶寶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一般染發劑和燙發劑中所含的氧化物、氨水等成分,都是較強的過敏原。如果給孩子過早地頻繁燙染發,非常容易引起接觸性皮炎、哮喘、蕁麻疹等過敏癥狀。此外,染發劑還可能造成孩子鉛中毒。
孩子頭發的生長主要受體內腎上腺皮質激素的調節,還與每個人的體質、營養、遺傳密切相關。小女孩如果喜歡留長發,也不要過長,適宜的長度最重要,因為頭發過長不利于清潔和護理。
要想寶寶的頭發長得好,不如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媽媽在孕期要有充足而全面的營養攝入;寶寶出生后堅持母乳喂養,多帶寶寶曬太陽;每周清洗頭發1~2次,去除頭皮污垢,促進頭皮新陳代謝……這些對孩子頭皮及頭發的生長都非常有利。
女性喜愛佩戴項鏈、戒指、耳環之類的飾物,但女性給不懂事的孩子也佩戴飾物,因此發生意外事故者在醫院屢見不鮮。在此,告誡家長給小兒佩戴飾物有害無益。
一天,一名4歲的女孩過生日,家長將預先訂制的一枚重3克的金戒指,給她套在手指上,表示祝賀,可是金戒指一會兒不見了,遍尋無著,懷疑被不懂事的孩子吞下肚,這下可把家長急壞了,連忙將孩子送至醫院。醫生當即給她做X線檢查,在熒光屏上,果然見到金戒指躺在胃里,于是動用纖維胃鏡,好不容易將這枚金戒指取出,使孩子轉危為安。諸如此類的意外事故,在醫院急診室、兒科門診常會碰到。
給不懂事的孩子佩戴飾物,存在一定的風險,往往對小兒造成傷害,甚至威脅其生命,給家長帶來不必要的驚擾。再說,還有礙肢體局部的清潔衛生。孩子不懂得什么叫做骯臟,一雙小手總是東摸摸、西摸摸的,容易藏污納垢,而有礙身體健康。據英國科研人員報告,手指戴戒指部位的細菌數,比裸露部位高出9倍之多,可以借此傳播疾病,傷寒、痢疾、肝炎、手足口病等傳染病,均可通過骯臟的手傳播與擴散。由此可見,飾物小兒還是不戴為好。
1 膚色
遺傳時不偏不倚,讓人別無選擇。它總是遵循"相乘后再平均"的自然法則,給你打著父母“中和”色的烙印。比如,父母皮膚較黑,絕不會有白嫩肌膚的子女;若一方白、一方黑,那么,在胚胎時“平均”后便給子女一個不白不黑的“中性”膚色。
2 下顎
是不容“商量的”的顯性遺傳,“像”得讓你無可奈何。比如即使父母任何一方有突出的大下巴,子女們常毫無例外地長著酷似的下巴,“像”得有些離奇。
3 雙眼皮
也屬“絕對”性遺傳。有趣的是,父親的雙眼皮,幾乎百分之百地留給子女們。甚至一些兒童出生時是單眼皮,成人后又“補”上像他父親那樣的雙眼皮。另外,大眼睛、大耳垂、高鼻梁、長睫毛,都是五官遺傳時從父母那里最能得到的特征性遺傳。
1 身高
只有30%的主動權握在你的手里,因為決定身高的因素35%來自父親,35%來自母親。假若父親雙方個頭不高,那只剩30%的后天身高因素,也決定了你力求長個的嘗試不會有明顯效果。可把握的后天身高因素很少,非要讓自己長高些的努力,多半是徒勞而無功的。
2 肥胖
父母肥胖,使子女們有53%的機會成為大胖子,若一方肥胖,概率便下降到40%。這說明,胖與不胖,大約有一半可以由人為因素決定,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合理飲食、充分運動使自己體態勻稱。
3 禿頭
造物主似乎偏袒女性,讓禿頭只傳給男子。比如,父親有禿頭,兒子有50%的幾率,就連母親的父親,也會將自己禿頭的25%的概率留給外孫們。這種傳男不傳女的性別遺傳傾向,是讓男士們無可奈何的。
4 青春痘
這個讓少男少女耿耿于懷的容顏癥,居然也與遺傳有關。因為父母雙方若患過青春痘,子女們的患病率將比無家庭史者高出20倍。這種遺傳史對只要青春不要“痘”的男女們,自然很有防治價值。
1 吮手指
吮手指不僅不衛生,還容易使剛萌出的門牙發生移位,扭轉。手指經常被吮吸,會使手指皮膚損傷。
2 伸舌
嬰兒開始伸舌時,是一種不自覺的行為,但養成伸舌的壞習慣后,會使門牙受擠壓而出現排列不齊或向前突出等畸形。
3 咬唇
有些小孩特別是女孩因牙齒發癢或受到父母訓斥后,以咬唇止癢或賭氣;有的孩子見到陌生人怕羞,也會咬唇。這樣天長日久,就會造成開唇露齒、上門牙前突、翹嘴唇等畸形。
3 單側嚼食
這種習慣常發生于較大的幼兒,多因一側有牙齦炎、齲齒或牙齒缺失等病引起。而長期用一側牙齒嚼食物,就會引起嚼食的一側面部豐滿,而對側肌肉萎縮下陷,出現口角歪斜現象。
防止孩子的不良習慣,一般要從嬰兒開始。對有吮吸手指的嬰兒,應在其睡眠時將雙手放在身體兩側,用被子裹好;大一些的幼兒,還可在常吮吸的手指部位涂些味苦無毒的物質;有伸舌、咬唇習慣的孩子,應該常用逗笑的方法轉移其注意力,達到矯正的目的;當發現孩子嚼食疼痛或經常單側嚼食時,應檢查口腔有無齲齒等疾病。有口腔疾病者,應積極進行治療,治愈后,再鍛煉另側嚼食,以養成良好習慣。
有些家長認為乳牙“地包天”不要緊,反正以后都要換牙,換牙之后牙齒的位置自然就會正了,大可不必擔憂。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乳牙期的“地包天”如果得不到及時矯正,容易繼發換牙期骨性“地包天”,其表現出來的畸形程度甚至比乳牙期還要嚴重。若下頜骨骼生長過了頭,不僅矯治困難,甚至可能要靠手術才能解決。
“地包天”有骨性地包天和牙性地包天之分。所謂牙性地包天,僅僅就是下牙蓋過上牙,只要矯正就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而骨性地包天,下巴已經明顯向外延伸,僅靠上牙床已經蓋不住了。就像一塊布料,上面短,下面長,怎么都蓋不過來一樣。這種骨性地包天如果屬于輕度的,矯正效果也還可以,但是發展到明顯的骨性地包天,則需要正頜外科與正畸聯合治療,也就是手術治療了。
對于兒童時期的“地包天”,如果發現得早,最早可以在4歲左右做第一期的矯正,這樣孩子將來面部中分凹陷畸形可以獲得最大程度的改善。兒童時期的“地包天”如果到了6歲,快替換前牙的時期,則容易得到假象的治療效果,換牙之后還是“地包天”,所以到了快換牙的時候,應該照CT,確定乳牙牙根吸收的程度。若乳牙牙根吸收超過1/2,則不應該做矯治,需要等到上頜4顆門牙都萌出的時候,才是替牙時期的最佳矯正時機。需要提醒的是,“地包天”如果有家族性因素,則矯正難度升級,而且極有可能復發。這類患者不適宜做烤瓷牙來替代正畸治療,否則白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