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敏/河北醫科大學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要高度重視大學生生活社區、學生公寓、網絡虛擬群體等新型大學生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揮大學生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教育效果。”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國家基于新時代發展要求對高校提出的新的培養目標。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日益擴大和學分制的實施,學生在學習、生活、居住、組織形式等方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的以院系、專業、班級為載體的黨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不能滿足當前新環境的發展需求[1]。學生公寓是大學生生活、學習、活動的重要場所,每個學生每天將近一半的時間是在公寓,這里匯聚著大學生思想、行為、認知、意志、情感等,折射著全體成員的精神風貌、思維方式、生活習慣、人際交往、情緒情感、教風學風。作為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大學生公寓的黨建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受到更多高校的重視。
立足公寓作為學生校園生活的主要載體,開創新的黨建平臺,以強化學生公寓黨建意識,深化學生黨員公寓黨建平臺重要性認知,提升后勤黨建工作管理水平為抓手,以公寓黨建實踐活動為手段,將學生黨建工作常態化、細化分解到日常學習生活中,以結合時事,回顧歷史,拓展知識與視野,提高黨員的知識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為方向,創新公寓黨建新途徑。
充分利用公寓這一生活化的黨建載體,將基層黨支部建設揉入到學生在公寓的日常學習生活中,貼近學生需求,更新了傳統的黨建工作思路;立足學生公寓聚集性強,覆蓋面廣,宿舍集體活動相對集中、頻繁的特點,通過切實深入到學生內部開展形式多樣,行之有效活動,利用手機網絡等宣傳平臺,緊跟時代腳步,開拓黨建新路徑;凝聚公寓黨建文化氛圍,形成系統管理模式,建立長效活動機制,確立學院黨建公寓基層黨組織品牌。
建立學生公寓黨支部,由學院學生工作部統一領導,配備指導老師指導公寓黨支部工作,提出工作意見和要求,協助學院學生工作部做好相關工作。公寓黨支部設黨組織支部書記、副書記、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紀檢委員等職務,均有品學兼優的學生黨員擔任。設立學生公寓黨支部委員會,負責支部的日常性工作。成立公寓樓層學生黨小組,配合學生公寓黨支部開展活動,側重思想教育和黨員管理的教育,將不同專業、年級、班級的學生黨員組織到一起開展活動,增進黨員間的工作交流,推進黨建各項工作在樓層開展實施。
明確學生公寓黨支部的工作職能及工作職責,在基層黨支部制度建設要求基礎上,制定學生公寓黨支部管理條例、推優考核制度、黨員聯系宿舍制度、值班制度、活動登記制度等。將團員推優、積極分子發著和預備黨員考核納入學生公寓黨支部工作中,從公寓生活視角把握學生日常表現和思想動態,準確有效做好組織發展工作。由樓層學生黨小組負責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電子信息庫的錄入和更新工作,對學生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在公寓黨支部工作和公寓黨員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記錄,經學生公寓黨支部委員會復核后,將考核結果反饋給學院黨組織。充分發揮支部黨員的帶頭引領作用, 開展黨員聯系宿舍活動,彌補因專業劃分、宿舍切割帶來的學生公寓黨建弱化趨勢,增強學生公寓黨建教育管理職能。學生黨員服務帶動1-2個學生宿舍,抓住學風的延展陣地,助力學風建設;深入了解學生心理,提升宿舍和諧氛圍;督導衛生及消防工作,維護安全穩定。開展黨員示范宿舍評比制度,以黨員高標準,高要求的內務標桿,帶動公寓學生的整體素質提高。
活動是教育的載體,將班級、社團、團組織學生干部資源重新整合,構建一支“三崗一體”的公寓學生自我管理隊伍,通過探索創新學生公寓黨支部的各項載體和活動,實行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有利于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深入開展學生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拓展校園文化宣傳途徑,提升公寓黨建各項工作的吸引力。
(1)開展“黨員宿舍”掛牌活動:亮出“黨員宿舍”“黨員床鋪”,“黨員安全示范崗”,接受監督,形成先鋒模范的聯動效益。
(2)建立“公寓黨員之家”網絡社區:創新基層黨組織的聯系平臺和渠道,通過創建微博、QQ群、微信群等平臺,及時聯動,熱點探討,輿論引導,維護穩定;開展具有舍區特色的“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等活動,宣傳最新的黨的相關政策、路線方針,及時將信息傳達給每一個學生,進一步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和影響力,加強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2]。
(3)公寓黨小組學習活動:定期組織樓層黨小組理論知識學習,充分利用公寓櫥窗、公寓網絡平臺等媒介宣傳理論知識,引導學生關注熱點時事,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工作中建立學習黨小組,由正式黨員擔任組長,全面負責小組成員的學習活動,同時將黨員發展對象、入黨積極分子及團員按照樓層納入黨小組,建立微信學習群,每天匯報學習情況。 以黨建帶團建,將公寓內的學生緊密結合在黨組織周圍,擴大黨建工作的覆蓋面,以立德樹人為導向,讓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從教室轉移到公寓內,形成人人有組織、人人有思想、人人有行動的局面,全面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3]。
(4)建立“愛心小屋”:動員公寓各樓層黨小組,黨員帶領入黨積極分子對貧困生、學業困難生提供適當幫助,積極宣傳號召,捐獻閑置衣物、文具等,無償供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充分利用起各項資源,減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負擔。通過“愛心小屋”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組織所帶來的關心和愛護,增強歸屬感,也讓每一位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實現自身的發展,塑造良好的人格魅力[4]。
構建黨建公寓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增加黨建工作載體,完善黨建工作體系,提高黨建工作覆蓋面,系統性開展黨員教育活動,增強學生黨員意識,輔助學生黨員成長,使學生公寓在黨員培養、發展及提高過程中切實起到引導教育的作用。通過創新工作形式有效解決了學生日常分散、時間不統一,黨員活動難于開展的問題;通過明確職責,提升了公寓黨支部的吸引了和組織力,激勵學生主動加入黨支部各項活動中;通過黨員模范作用的發揮,有效提升榜樣的力量,形成一名黨員,一面旗幟的局面;通過活動的開展,豐富了教育的形式,提升日常教育的效果。學生公寓基層黨支部建立有利于學校完善黨建機制,系統進行黨員教育;有利于學校規范公寓制度,深入進行學生管理;有利于學生黨員增強自律意識,提升先鋒模范作用;有利于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提升,吸引更多的學生集中到黨組織周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