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峻杉
【摘 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時代的不斷進步,國家對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傳承越來越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尤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國家也加大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與保護。地方民歌是一個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的代表,其承載著很多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形式,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尤為重要的一部分。如何促進地方民歌的傳承與發展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考慮的問題。而就目前來看,地方民歌的發展與傳承情況并不樂觀,在流行音樂的影響下,地方民歌逐漸被人們淡忘,而地方民歌在社會中的生存空間也越來越小。對此,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民歌的傳承與發展,就需要加強對民歌的教育。通過將地方民歌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可以使得更多的人認識民歌、愛上民歌,進而更好地推動民歌傳承發展。
【關鍵詞】地方民歌;課堂;傳承;意義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9-0147-02
我國民族音樂內容與形式豐富多彩,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尤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學校音樂教育,應該承擔起弘揚與傳承中國傳統音樂的責任,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傳統音樂的發展。地方民歌是地方歷史、文化、精神的象征,其承載了地方人民的生活習慣、精神信仰、民俗風情、審美傾向,可以說地方民歌是當地人民生活的重要體現。因此,想要促進地方地域文化的發展,就必須注重地方民歌的弘揚與傳承。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地方民歌的發展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流行音樂、港臺音樂、網絡音樂的飛速發展下,地方民歌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小,已經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在此背景下,推動地方民歌的發展與傳承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而高校音樂教育就必須承擔起這一責任,為了更好地促進地方民歌的發展與傳承,高校必須將民歌納入到音樂教學課堂中,這不僅有利于推動地方高校的音樂教育改革,同時也有利于促進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與傳承。
一、地方民歌概述
地方民歌是指某個地區在古代或者近代時期創作的帶有自己地域風格的歌曲。地方民歌是一種民間藝術,具有自然、淳樸、真實的特點。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高度關注和重視,地方民歌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在幾千年的發展長河中,中國人民創作了大量的文化藝術作品,這些文化藝術作品就是現代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歌是文化藝術作品中的經典代表,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尤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地方民歌具有顯著的中國特色,并且與社會生活十分貼近,所以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熱愛和追捧[1]。
不同地方民歌在藝術風格方面都各具特色,這是因為不同的地方民歌背后蘊含著不同的地域文化、歷史內涵。一些優秀的經典民歌曲調高昂激進,其中融入了濃厚、樸素的愛國主義思想,以及對民族、對社會的責任感,這些優秀的經典民歌在人民群眾中廣為流傳,具有較大的影響。
地方民歌的存在有著尤為重要的現實意義,比如在社會意義上,地方民歌的傳承與發展可以更好地推動地方文化發展,對地方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都有著巨大的貢獻。就實際意義而言,通過推動地方民歌的發展與傳承,可以更好地促進地方音樂事業、音樂教育的發展。同時地方民歌豐富多彩,意蘊濃厚,對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也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地方民歌中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這對于提高人民群眾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也具有重要意義。
二、地方民歌進課堂對民歌的傳承意義
(一)地方民歌進課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從地方民歌的發展現狀可以看出,地方民歌的生存空間在逐漸縮小,而這很大一部分原因與生存環境、生活方式的變化有關。現代人更熱衷于現代音樂、流行音樂、網絡音樂,對于地方民歌的看法更多是老套、俗氣、傳統等,所以地方民歌在以急劇的速度消亡。但是地方民歌發展歷史悠久,其中所蘊含的歷史文化、民族精神十分濃厚,發展地方民歌不論是對推動我國傳統文化發展,還是推動我國音樂事業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2]。在此背景下,就需要音樂教育肩負起發展地方民歌的重任,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現代社會下,地方民歌的發展與傳承只能通過人為的方式,選擇全新的群體對其進行傳承,而高校大學生這一龐大的群體在傳承與發展地方民歌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地方民歌進入高校課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將地方民歌融入到音樂教育當中,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民歌的傳承與發展。
(二)幫助學生清晰認識到歷史使命與任務。在商業音樂的不斷發展下,地方民歌越來越淡出人們的視野,尤其對于當代學生而言,對于地方民歌的了解幾乎沒有,更談不上對地方民歌的熱愛與傳承。如果將地方民歌融入到高校大學生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就可以讓更多的學生認識到地方民歌的魅力和內涵,進而激發對民歌的熱情與喜愛,這有助于地方民歌重回人們的視野。而在地方民歌的學習和理解過程中,學生也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傳承與發展地方民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而養成傳承地方民歌的歷史使命感。當代大學生是一個尤為重要的群體,他們對社會的影響力十分巨大,而當大學生清晰認識到了傳承地方民歌是重要的歷史使命和任務時,那么就可以輻射影響更多人,這對于促進地方民歌發展與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三)為民歌傳承創設更好的條件。將地方民歌融入到高校音樂教育中,可以為民歌的傳承與發展創設更好的條件。這是因為相比口口相傳的方式而言,系統化的教育可以更好地推動民歌發展,在完善、健全的民歌教育體系支撐下,民歌就可以實現代代傳承[3]。而且高校大學生是一個龐大的群體,這一群體對社會的影響力較大,如果能夠實現地方民歌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傳承與發展,那么也就能夠實現地方民歌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傳承與發展。由此可見,地方民歌進入課堂對其傳承與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地方民歌走進課堂的策略
(一)提高對地方民歌的重視。想要實現地方民歌走進課堂,就必須提高對地方民歌的重視,作為高校,應該充分認識到地方民歌走進課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作為教師,也應該充分認識到開展地方民歌教育的重要意義。為能夠使地方民歌更好地融入到音樂課堂教學當中,高校應該加大對地方民歌教育的研究力度。全國各高校都應該積極參與到地方民歌走進課堂的計劃當中,合力將地方民歌的傳承落到實處。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有著不同的民歌,即使是同一民族的民歌,在不同的地域也會有不同的特色,這樣豐富多彩、意蘊濃厚的地方民歌也是高校難得的教育資源[4]。對此,各高校可以以地域為單位,分別研究自己所在地區的地方民歌教育問題,切實將地方民歌融入到音樂教育事業當中。比如高校可以開展民歌專業課堂,加強完善民歌教育體系,同時,高校還需要注重增強音樂教師的地方民歌教育教學意識,這樣可以更好地促進民歌教學順利有效開展。作為民歌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民歌知識、民歌技巧、民歌素養等,這對于提高民歌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突出地方特色。不同的區域具有不同的文化歷史,因此,所發展出的地方民歌也各具特色,為了更好地促進地方民歌的傳承與發展,在地方民歌走進課堂過程中,就必須要突出地方特色。比如在音樂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方面,就必須突出該地區的特色,而為了保證地方民歌的自我特色,就必須加強對該地區的民歌文化、歷史文化等有更加系統和深入的研究[5]。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地方民歌真正進入課堂,與高校音樂教育更好融合。以我國陜西地區為例,陜西具有顯著的民族特色,且歷史文化悠久,所形成的民間文化豐富多彩,其中民歌也很有名。如《信天游》《黃土高坡》《山丹丹花開紅艷艷》等都是廣為傳唱的陜西民歌。陜西民歌具有淳樸、真實、有力、自然的特色,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突出陜西的地方特色,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地方民歌教學質量,也有利于學生領略到地方民歌的魅力與內涵。另外,在地方民歌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突出地方特色,還需要強化對地方民歌音樂獨特風格特點的保護,只有盡可能保留民歌的原有特征,才能夠更好地實現民歌的傳承。
(三)實施多方面多層次的民歌教育實踐。地方民歌走進課堂不僅是將地方民歌納入到音樂教材當中,而且要將地方民歌教育融入到教育實踐當中,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推動民歌的傳承與發展。民歌教育實踐中,課堂教學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作為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民歌課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民歌音樂功底和音樂素養,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熱愛民族音樂,進而更好地傳承民族音樂。除了要加強課堂教育外,教師還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教學。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展現、表演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民歌學習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另外,為了更好地促進民歌傳承,學校還可以積極開展各種民歌比賽,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種藝術活動當中,在相互交流、相互競爭、相互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得到共同成長與進步。當民歌教學水平得到提高,那么民歌也就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與傳承。
四、結語
在當前社會發展中,大學生是一個尤為重要的群體,其對于地方民歌的傳承與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高校音樂教育需要重視這一問題,切實將地方民歌融入到大學生的音樂教學當中,這不僅有利于促進高校音樂教育的改革,也有利于促進民歌的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寧勤亮.也談民歌進課堂——以湘南客家民歌為例[J].藝術教育,2018,(09):46-47.
[2]曹越.地方民歌進課堂對民歌的傳承意義探討[J].北方音樂,2017,37(24):124+131.
[3]傅碧雯.民歌傳承與鄉土教育的耦合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7.
[4]葛靈月.揚州民歌納入揚州市中小學音樂課堂的思考與實踐[D].揚州大學,2017.
[5]周熙婷.地方民歌進入高校聲樂教學的思考——以鳳陽民歌為例[J].當代音樂,2017,(09):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