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麗娟

母親不識字,卻勤勞賢淑。有了我和妹妹兩個“小討債鬼”后,更是吃苦耐勞,勤儉持家。在物資匱乏的20世紀70年代,依靠兩雙手、幾分薄田,撐起一片不大卻晴朗的天。這是當時農村生活的寫照,父母親亦如是。
四十年前,還沒有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社員每天都要點名上工掙工分。有好幾次,出工旗幟已升得老高老高,點名的哨子也已吹響了兩遍,眼看就要記不到工分了,而我和妹妹還在家里哭鬧。母親心急如焚,顧不上發怒,左手拽著我,右手牽著妹妹,逃難般一路狂奔,正好趕上第三遍哨響。而我們的哭聲也一路綿延,直到哨聲停才消停,搞得母親在眾人面前十分狼狽。
四十年前,本來就體弱的父親病倒了,醫生說父親患了胃癌,要立即手術。家里的境況日益艱難,然而堅強的父親母親挺過來了。母親偷偷跑去醫院賣血,一賣就是好幾年。那時我不知道母親賣血的事,也不知道賣血是怎么一回事。直到我拿到師范學校的錄取通知單,舉家歡慶時,父親才含著熱淚告訴我。
三十年前,父母親用他們勤勞的雙手將兩間矮屋推倒,砌了三間寬敞明亮的磚瓦平房。最讓他們感到自豪的是,新房的地基都是他們親自用手推車將土一車一車運來的。而我每每聽來卻心酸無比。
歲月流轉。像鳥雀銜枝筑窩一樣,在父母親的奮斗下,三間平房里的家當漸漸多起來,自行車、縫紉機、黑白電視機、電風扇……在這三間平房里,我和妹妹度過了快樂的童年,我們讀書的遠大理想也孕育而生,那就是早日跳出“農門”,讓父母過上紅紅火火的好日子。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如愿以償地考取了師范。當我手捧鮮紅滾燙的錄取通知書時,父母親熱淚縱橫,至今我還記得父親用顫抖的雙手把通知書小心翼翼地壓在枕頭下。草窩里飛出金鳳凰,我不是金鳳凰,但一定是父母深愛的燕雀。
二十年前,父母親從村里搬遷到小鎮上,成了非農業戶。房子雖是平房,但裝修一新,里面的設施也樣樣俱全。更重要的是,房子地處小鎮菜場隔壁,熱鬧繁華不說,平日買菜啥的都方便至極。一到晚上,母親還會去跳跳老年健身操。母親感嘆當年的夢想差不多都已實現了,這日子吶,真是賽神仙。
十年前,父親走了,徒留母親傷悲切。在我們的再三勸說下,母親搬進城里跟我們同住。母親開始體驗現代化的城市生活。三年前還目不識丁的母親現在居然學會了使用手機。每當看到她喜滋滋地跟老姐妹視頻聊天時,我總覺得她又年輕了幾許。
如今,歲月的艱辛漸漸淡出記憶,那些年少時的夢啊,像一朵朵永不凋零的花,陪我經過風吹雨打。父母為愛所付出的代價,將永遠烙在我的心上。他們或許再也無法趕上我們前行的步伐,那么,就讓我們放慢腳步,用最虔誠的心陪他們看一路風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