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卉
四川廣安市廣安區悅來初級中學校
例如教授《觸摸春天》一課,這篇簡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寫了一個盲童在花叢中用手、用心靈來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達了盲童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強烈追求。文章文筆細膩,用詞豐富、優美。我教授這課時,是這樣設計的:
1.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你能用一句古詩來描述你眼中的春天嗎?(學生談。)(出示PPT,和詩人一起欣賞春天的美景。)
2.春天是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可是這一切對于一個盲人來說又將會是什么樣的呢?讓我們走進盲童安靜的故事,和她一起(齊讀)觸摸春天吧。(板書:17、觸摸春天。)
1.提問:在這樣一個春天的早晨,安靜創造了哪些奇跡?
(1)安靜在花中穿梭。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
A、說說看,你為什么認為這是一個奇跡呢?
B、想象一下,如果你閉著眼睛,什么也看不見,走路的時候會是什么樣的感覺?(摸摸索索、磕磕絆絆、踉踉蹌蹌、)
C、讀這句話。根據學生的朗讀提問:這可不是一般的流暢——很;不是沒有磕磕絆絆,而是——沒有一點兒;多么不可思議啊,創造奇跡的是個盲童。
D、安靜為什么能走得如此流暢呢?
2.品奇跡、讀課文、悟安靜
師:在這樣一個春天的早晨,奇跡還在繼續……
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我幾乎要喊出聲來了,因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著一只花蝴蝶。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個奇跡!睜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1)你從哪兒感受到這真是個奇跡?(睜著眼睛的蝴蝶——盲姑娘)
(2)結合上下文,結合你的想象,想想看,安靜一個盲童,她為什么能夠攏住蝴蝶呢?
——悄然(無聲無息,蝴蝶發現不了;慢慢地,甚至是屏住呼吸)
——雙手合攏,所以蝴蝶跑不了
——可是她看不見啊?(在花香的引導下)
(3)我們可有過捉蝴蝶或者蜻蜓的經歷?同樣也是屏住呼吸,悄然而行,可就在你要捉住它的一剎那,它飛走了……我們同樣做著安靜所做的動作,而且我們還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可我們卻捉不到,為什么?
(4)能夠抓住蝴蝶,是安靜神奇的靈性,你認為什么是神奇的靈性呢?
——聰慧,有才智
——用心與捕捉,用心去體驗,自然就有了奇跡的發生。
(5)小結:安靜攏住了蝴蝶,她攏住的僅僅是一只蝴蝶嗎?她攏住的是一個春天,是一個世界。這是怎樣的一個內心的世界呢?(用書上的一個詞來回答——多姿多彩)
讓課堂教學“活”起來,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開始變得更自由、更靈活,學生也始終在愉快的狀態下積極地學習語文,這是我們語文踐行“生本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可喜變化。課堂的中心目標是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真正成為學生發展的天地。要實現這一目標,我認為先決條件應該是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
“活”起來,即不呆板,不被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那怎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呢?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從學生的生活中、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挖掘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
語言運用生活化,從生活經驗入手,調動課堂氣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學生只要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促使各種感官,共同引起對學習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活動提供了最佳的心理準備。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確立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創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如我在教學生《我選我》課文時,要求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適當的方式展示和表現自我;懂得應當為別人服務。
總之,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創設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靈性。有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有了自由輕松的學習心境。教學效果就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