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昕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
自1999年到現在的20年間,中國高校擴招造就了逐年持續走高的高校畢業生人數。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834萬人,比2018年多出14萬人[1]。大學擴招對教學質量產生的影響,使得高職院校應持續關注“以學生的長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及課程學習與學生就業的深度關聯[2]。校企合作中不可忽視的一環就是課程內的專業實踐,即在傳授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授課過程中,將知識可操作化,并讓學生行之有效地運用在合作企業和機構的生產經營中,讓學益于行,讓行促進學,環環相扣,不僅讓學生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專業機構工作內容的一角,也讓合作企業對學生學習的方向和效果有一定的了解和監督,更能讓優秀學生提早進入合作企業的觀察視野。
EBP(evidence-based practice),又稱循證實踐,是西方教育界近十年來廣泛應用于心理學、醫學、及社會工作等各領域的實踐框架體系。循證實踐的操作模式可解釋為根據具體的情境,針對實踐服務對象的具體特點,實踐者檢索并選擇與該情境相關的最佳研究證據,并結合自己的個體經驗,進行專業實踐,來提高實踐有效性[1]。筆者2012年在美國訪學期間已探明循證實踐在美國某州立大學的教學實踐中應用中廣泛且深入,不僅美方的各專業的專業分析報告材料里屢次明確指出其實習實踐嚴格遵照EBP的框架體系,而且密歇根州教育局當時正力推的自閉癥兒童融合教育項目也嚴格按照EBP的框架來構造。循證實踐在美國教育科學體系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筆者在講授高職《早期教育綜合課程》的5年中,與本地的若干所知名早教中心進行課程實踐合作,由最初的在各早教中心進行短期觀摩學習,到廣發微信宣傳貼征集市區內的3歲以內的嬰幼兒讓大學生入戶進行心身發育評估再根據其發育特征制定個性化的早教方案,逐漸過渡到在各知名早教中心內給中心客戶的嬰幼兒評估心身發育狀態并制定個性化的早教方案。將嬰幼兒發育標準中的理論知識循證實踐融入進校企合作,將課程理論知識的深化和拓展與市場的實際工作情境相結合,使得大學生更了解嬰幼兒的個性特點以及早教市場的運作,近年來在早教領域內工作的本專業大學生人數持續增高,專業早教機構對大學生的滿意度也逐年提升。由于早教中心都是商業化運作,出于尊重對方的隱私保護,本文將不透露合作的14家早教中心名稱。
在《早期教育綜合課程》完成理論知識傳授后,教師與各早教中心簽訂見習須知的規范文件,并根據0-3歲嬰幼兒男寶女寶各月齡的體重、身高、乳牙狀態、大運動能力、精細動作、適應能力、語言、社交行為、認知能力等各領域的發育標準,制定一個嬰幼兒發育評估表格供學生在中心內邊觀測邊填寫。由于早教中心內工作繁忙,學生可供支配評估孩子的時間有限,于是每組學生采用了觀察上課時孩子的狀態、詢問孩子家長孩子能力的歷史,以及實際針對孩子開展測評三種方法來實施孩子的身心發育評估。入戶評測則沒有在早教中心內的時間緊迫壓力,以前的入戶測評的實施均以實際開展測評活動為主。使用的嬰幼兒發育評估表格如下圖1。學生完成評估填寫好的評估表樣本如圖2,3,4。

圖1.《早期教育綜合課程》課程實踐中使用的嬰幼兒發育評估表格

圖2.評估后一名幼兒詳細的發育情況表

圖3.評估后一名幼兒詳細的發育情況表

圖4.評估后一名幼兒詳細的發育情況表
在實施評估的過程中,學生提前與孩子家長取得聯系,安排評測時所需要的輔助用具,如水果卡片,歌曲,白紙等,可參見圖2,3,4的最后一列。評估完成之后學生再根據該嬰幼兒發育的薄弱點,制定個性化的家庭早教方案供家長實施。圖5,6,7,8提供了學生制定的該名幼兒的早教訓練方案。

圖5.一名幼兒的早期教育訓練方案

圖6.一名幼兒的早期教育訓練方案

圖7.一名幼兒的早期教育訓練方案

圖8.一名幼兒的早期教育訓練方案
在本門課程教學的五年中,歷屆的大學生由最初分組入戶評估15名嬰幼兒,到2018年分組在四大不同品牌的早教中心評估了共23名中心客戶的寶寶,并且均將這些嬰幼兒的個性化早教方案完好遞交到家長手中,獲得了中心和家長的盛贊。從我們這幾年的評估結果來看,在早教中心經過系統訓練的嬰幼兒的社交能力和綜合水平略高于在家訓練的嬰幼兒,具體差異需積累更多評估案例后做統計學分析。而大部分嬰幼兒都普遍存在認知水平和語言能力稍落后于生理年齡發育標準,說明常規教育中存在一些盲點,早教中心和家庭都應加強孩子們認識五官、幾何圖形、顏色、小動物、蔬菜水果,以及自然的教育內容,使得寶寶們成長得更智慧;而早期教育也可在認知和語言等嬰幼兒易出現薄弱點的環節增加豐富多彩的教育方法。